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发明与革新》2013,(12):51-51
日前,2013世界睡眠日暨中国睡眠指数调查显示,2013年"中国睡眠指数"刚刚超过及格线。是什么影响了人们的睡眠指数?如何才能"睡个好觉"?1/4居民睡眠不及格2013年,公众"中国睡眠指数"得分为64.3分,刚逾及格线。其中1/4的居民在睡觉这件事上"不及格",超九成公众的睡眠与"良好水平"存在差距。不同城市之间的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2.
《金秋科苑》2013,(9):114-117
新媒体的扩张正成为睡眠的“隐形杀手”。近七成(67.1%)的居民睡前使用手机和电脑聊天、发信息。这些都是影响睡眠质量的十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学生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大学生睡眠质量进行评估,以PSQI总分≥8分作为评估睡眠质量的标准。结果:调查对象中66.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质量问题。身体状况、睡眠环境、作息时间的规律性、学习和就业压力、经济状况、情绪问题等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结论:大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质量问题,我们应该重视大学生的睡眠问题,并开展相应的心理、睡眠咨询,以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地睡眠习惯,提高大学生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4.
奇趣睡眠     
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中国主题是什么,你们知道吗?对于人类而言,睡眠是人生的必需品,大多数人一生的睡眠时间超过生命的1/3。良好的睡眠能驱散疲惫、赶走倦意,对于维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然而,你了解睡眠这个家伙吗?或许大多数同学会摇摇头,那么我们就来聊聊有关它的一些有趣的话题。同时,有关我们的好朋友——动物和植物的睡眠情况,我们也来探究一番。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对医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273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生活事件与医学生睡眠质量显著相关(p.01)。(2)生活事件能显著预测医学生睡眠质量,生活事件共解释了医学生睡眠质量16.2%的变异。结论:生活事件对医学生的睡眠质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睡眠新知     
李月 《百科知识》2013,(8):36-38
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中国睡眠研究会与中国医师协会联合将2013年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确定为"健康睡眠,幸福中国"。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正在改变人们对于睡眠的认知。睡多睡少都不好最近几年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睡眠过多过少都不好,成年人睡眠时间一般的理想值是7小时,超过和低于这个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整夜动态血氧饱和度监测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应用。方法对26例高度怀疑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病人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的同时进行整夜动态血氧饱和度监测。结果血氧饱和度的降低和呼吸紊乱指数的升高基本成正比,是在鼾症患者中鉴别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有效方法。结论整夜动态血氧饱和度监测能够很好的反应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重本与普本院校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为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体分层抽样的方法,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来评定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结果:重本院校PSQI平均得分为4.87±2.47,有45.39%的学生睡眠质量好,41.30%的学生睡眠质量一般,13.31%的学生睡眠质量差;普本院校PSQI平均得分为5.16±2.49,有43.14%的学生睡眠质量好,40.85%的学生睡眠质量一般,16.01%的学生睡眠质量差。结论:普本院校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差于重本院校,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四个因子上均出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学习、就业和生活等多方面压力,所导致的睡眠质量问题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且发生率近年呈上升趋势。就医学生而言,由于专业性强,就业渠道相对较窄,学习任务繁重,心理压力大,很容易产生睡眠质量问题。那么非医学类的学生在医学院校这个压力大的氛围下睡眠质量如何?为此,我们采用匹兹睡眠质量指数及自制量表对医学院校不同专业学生的睡眠质量进行调查评测。  相似文献   

10.
思祀 《百科知识》2007,(2X):29-30
中国睡眠研究专家指出,中国至少有35%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17%的人失眠症状相当严重,而睡眠局限在“浅睡眠”的人的比例,则高达77.3%。再加上其他种种因素,人们的睡眠总体上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1.
王辉 《科学中国人》2022,(18):47-47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睡眠障碍率达27%,其中,中国有超3亿人有睡眠障碍。如何让失眠人睡得好,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显示,从电子设备中发出的蓝光,能够影响人体褪黑素的生成,进而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也就是说,被人类忽视的照明系统或将改善人类的睡眠质量。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陈志忠常年研究凝聚态物理,在发光器件微型L E D灯方面研究颇深,他和团队正努力研发改善睡眠的日光灯并将其推向市场,以帮助人们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现阶段高三年级学生的睡眠质量和应对方式(CSQS)的状况,评价睡眠质量和应对方式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120名在校高三年级学生,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学生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式调查评分,根据问卷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找睡眠质量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结果 :高三学生睡眠时间较短,睡眠质量欠佳(F=8.217,P<0.01),使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评分,根据得分高低进行排序为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幻想、合理化和自责,评分在幻想维度上存在性别上的差异(t=2.471,p<0.05)。结论 :高三年级学生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障碍明显,其中睡眠质量与采取的应对方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众》2014,(12):10-10
日本一项新研究发现,米饭吃得越多,睡眠质量越高。米饭比面食更有益睡眠的具体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科学家认为米饭的升糖指数更高。高升糖指数的食物会提高蛋白质色氨酸水平,该蛋白质可促进大脑血清素的分泌,而血清素可更好地帮助入睡,改善睡眠质量。因此,感觉难以人睡时,可以适当多吃点米饭。但尽量不要在睡前2小时吃,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相似文献   

14.
睡眠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最有效方式。睡眠占人生的1/3时间,但人们至今对睡眠的发生和功能等仍知之甚少,而各种睡眠疾病却日益增多,危害日益明显。总结睡眠疾病有睡眠失调、睡眠倒错、精神、神经和躯体疾病伴发的睡眠疾病、建议的睡眠疾病四大类。  相似文献   

15.
《百科知识》2011,(13):13-13
美国研究人员发表报告称,缺乏睡眠会对男性的身体产生多种不利影响,其中的原因是睡眠不足会大幅降低男性体内的睾丸酮水平。研究人员定时抽取睡眠不足的调查对象的血液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持续缺乏睡眠1周后,调查对象的睾丸酮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今日科苑》2014,(7):23-23
<正>7月5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广义虚拟经济研究所在北京首次发布2014年度广虚国家竞争力指数报告。该指数报告显示,中国自2001年以来广虚国家竞争力指数一路走强,排名从第七位上升到第三位。广虚国家竞争力指数由综合指数和军事威慑力指数、经济控制力指数、文化吸引力三项分指数构成,其中,军事威慑力指数排名,美国、俄罗斯分列第一、二位,英国、中国和法国同处第三梯队。从集中度来看,排名前列的国家军事威慑力指数的集中度极高,说明在军事威慑力上,强国的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与口腔健康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多模式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中文版老年人口腔健康生活质量评价指数对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情况、口腔健康情况进行调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多模式健康教育,对比干预前后两组睡眠质量、口腔健康生活质量评分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口腔健康生活质量评分数值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较本组干预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与口腔健康生活质量均处于较低水平,实施多模式健康教育能够取得理想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睡眠与健康     
WHO和SFSRS的联合报告《Sleep andhealth》指出:睡眠和空气、食物、水一样,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必需品。但对大多数国人而言,“睡眠卫生”还是我们健康观念上的一个盲点。权威专家提出:睡眠障碍是一种疾病,正在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生活及生存质量。其实,人类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克服惰性从而获得健康,那就是睡眠。我们知道,获得健康的方法虽然很多,比如医疗保健、体育锻炼、均衡营养,但这些方法都有一个相同的弊端就是难以坚持,因为人是有惰性的。人类行为学家经过长期不懈努力,终于研究发现,人类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克服惰…  相似文献   

19.
从发作性睡病和睡眠觉醒调节的分子机制;睡眠量的减少和节律紊乱;睡眠呼吸暂停;睡眠生理与病理机制探索的重要途径--人体实验;情绪与睡眠--正在增长的研究领域;睡眠的实质--皮层同步和异相活动的细胞学机制;睡眠的驱动--脑内回路和递质;睡眠的化学控制--药理学研究;动物睡眠研究方法学--新技术和新探索和失眠的治疗--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等10个方面综述了首次中德睡眠学术讨论会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科学生活》2010,(2):20-21
平常每天工作到深夜,第二天还要照常爬起来赶到公司,一直觉得没睡醒的上班族们,以为睡眠时间可以像骆驼储存脂肪一样累积,就想趁春节长假进行"储备式睡眠",狠狠补觉再交替通宵不睡,挑战人体极限。殊不知,这些睡眠债,欠下了终究是要自己还的。每年的春节长假结束,睡眠紊乱患者则会多起来,而这还只是不良睡眠恶果的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