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     
正我国首次在东南太平洋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3月31日,从中国大洋协会了解到,我国科考队员近日在东南太平洋海域首次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这一发现刷新了我国和国际上深海稀土资源调查研究的新纪录。科考队员是在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第五航段暨中国大洋46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作业中获此发现的。本航段,我国科学家首次在东南太平洋约  相似文献   

2.
动态     
《科学中国人》2018,(8):6-7
自主无人潜水器"潜龙三号"首次出海4月15日,搭载"潜龙三号"无人无缆潜水器和70名科考队员的"大洋一号"科考船从厦门起航,奔赴南海执行"大洋一号"综合海试B航段科考任务。这也是目前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无人潜水器"潜龙三号"首次出海。航段首席科学家蔡巍说,这一航段主要是通过使用"大洋一号"在南海开展相关设备试验,完成重大装备海上验收,推动"潜龙"系统潜水器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历经163天.航程2万海里。11月6日,中国科考船“海洋六号”搭载我国6000米无人无缆潜器“潜龙一号”抵达位于珠江口的广州海洋地质专用码头,这标志着中国大洋第29航次科学考察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首个大洋航段调查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4.
科技快讯     
<正>首航南极的中国"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在南大洋宇航员海展开综合科考。这是我国在南大洋海域的科考首次拓展至宇航员海。同时,一批大洋科考"重器"亮相,助力我国第三十六次南极考察队获取理想的科考样品,进一步增强对南极的认知。12月15日凌晨,科考队员首次利用22米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苑》2018,(11):2-2
11月7日,由中国自然资源部批准、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组织,“大洋一号”船执行的中国大洋48航次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返回青岛。中国大洋48航次于7月31日从青岛起航,总航程约1.3万海里,分为两个航段执行。自然资源部北海分局负责“大洋一号”船船舶保障和技术支持,航次第一、二航段领队由北海分局派出,航次首席科学家由第二海洋研究所派出,共有来自国内24家科研单位的66名科研技术人员以及31名船员参加航次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6.
陈瑜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2):I0007-I0008
<正>[导读]执行我国大洋科考第34航次任务的"大洋一号"船今天从三亚起航。科技日报北京11月16日(记者陈瑜)执行我国大洋科考第34航次任务的"大洋一号"船今天从三亚起航。按照我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本航次主要任务是切实履行"西南印度洋多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信息》2013,(22):11-11
远航163天,征程两万多海里,中国科考船“海洋六号”胜利完成中国大洋第29航次科学考察.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首个大洋航段等任务.于今天清晨凯旋。  相似文献   

8.
图说科技     
《发明与革新》2014,(1):3-3
12月2日,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海南三亚正式起航,执行中国大洋30航次科学考察任务。据了解,大洋30航次计划时间180天。航程约1.9万海里,分为4个航段,预计2014年5月30日返回青岛。  相似文献   

9.
张洁  陆艳 《科学大众》2013,(11):36-39
在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主题报告会上,我国整个大洋科考史上第一位女首席科学家韩喜球博士应邀为青少年做主题报告。韩喜球博士在报告中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艰苦而又充满乐趣的海洋科考经历,同时向同学们介绍了如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人物简介韩喜球,博士、研究员、博导,主要从事海底矿产资源与环境调查研究。现为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责任研究员,中国大洋勘查技术与深海科学研究开发基地副主任。2007年1月8日开始的我国大洋第19航次科考任务中,韩喜球成为第三航  相似文献   

10.
《大众科技》2009,(4):5-5
继“雪龙号”之后的第二条极地科考破冰船和“大洋二号”远洋科考船建造项目有望在今年启动,我国海洋科考两大领域“一船独舞”的局面即将结束。这是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近期在此间召开的全国海洋厅局长会议上透露的。  相似文献   

11.
正2011年12月11日,中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结束了历时1年,航程3倍于赤道长度,区域涉及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环球科考。科考人员发现了16处海底热液区,特别是发现了一处位于南大西洋洋中脊最南端的热液区,并在  相似文献   

12.
新闻     
科学家找到新的洋底热液硫化物区正在执行我国第19航次大洋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科考船在印度洋成功发现了新的洋底热液硫化物区域,实现了中国人在该领域零的突破。目前“大洋一号”正在进一步勘查该区域到底有多大,获取更多的数据。据介绍,洋底热液硫化物的形成是由于海水从地壳裂隙渗入地幔中,遇到熔岩被加热,热水溶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铜、铁、锌、铅等金属后在高压之下从地底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形成几千吨至上亿吨的块状海底矿床。海底热液活动还形成像烟囱一样的奇特景观,在“烟囱”周围,生活着耐高温、耐高压、不怕剧毒、无需氧气的生物群落,其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密度可与热  相似文献   

13.
<正>4月26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布入水中,"蛙人"解缆完毕。当日7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上离开,缓缓进入水中,向南海深处潜去。这是中国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首潜,也是"蛟龙"号2017年在南海展开的第一潜。本航段主要科学目标,是利用"蛟龙"号载人深  相似文献   

14.
韩喜球     
<正>韩喜球研究员主要从事深海资源及其成矿系统研究,她奋战在大洋科考第一线,曾七次担任我国大洋科考首席科学家,在国际海底区域资源调查研究与圈矿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作出了重要贡献。她曾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作为我党十八大代表,有着良好的政治素质,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在做好科研同时,视科学普及和社会公益为己任,2016年荣获首届女科技工作者社会服务奖。她是杰出的科技女性代表。  相似文献   

15.
安利 《百科知识》2016,(5):28-29
正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际地球科学界相继开展了"深海钻探计划"(DSDP,1968~1983)、"大洋钻探计划"(ODP,1983~2003)和"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2003~2013),已在地球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累累硕果。从2013年开始,多国科学家又开始实施为期10年的"国际大洋发现计划"(同样简称IODP)。现阶段科考的主要方式是用美国"决心"号科学钻探船,钻取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单介绍了浅地层剖面仪工作原理和ATLAS Parasound P70浅剖,分析了P70浅剖在大洋科考中取得的成果,为以后浅剖在海洋调查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5):I0014-I0014
[导读]据国家海洋局网站消息,近日,中国大洋样品馆组织开展了“蛟龙”号2013年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第31航次)接收入馆样品分类描述与编码入库工作,并同步开展了航次报告及大洋“十二五”相关课题使用样品分配工作。  相似文献   

18.
彭文 《百科知识》2011,(1):12-13
在一项名为“联合大洋钻探计划”的国际科考项目中,科研人员对大西洋中部海底一个在构造上非常活跃的断层地块进行钻探,并在1300多米深处的地壳辉长岩层发现了生命。其中主要是细菌种群,  相似文献   

19.
正南大西洋波涛汹涌,而在几千米之下的海底,静静高耸着雄伟的大洋中脊。执行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暨中国大洋46航次科考的“向阳红01”船,正在探寻着它的奥秘。为揭开深海的神秘面纱,这艘环球科考船都带了哪些“神器”?给海底做CT“向阳红01”船载有调查设备共64套,分为水体探测系统、大气探测系统、遥感信息  相似文献   

20.
新闻     
《科学中国人》2005,(10):80-80
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考前半程取得六大成果;美大学华裔科学家团队利用纳米技术治癌获突破;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已经创造出多项“世界第一”;首次揭示真实彗星“深度撞击”撞出“四大惊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