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评改学生的习作被许多教师视为一项劳而无功的苦差,因为把习作发还给学生,大多数学生毫无感觉地看一下等级,便把作文本放到抽屉中去了,老师的精心批改和对文章提出的中肯意见学生视而不见。学生写完一篇习作,并不是一次习作任务的终结,精彩的文章大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得来的,而传统批改法仅将作文评改作为教师的单边活动,学生则被排斥在这些实践之外,  相似文献   

2.
习作评改,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最繁重的劳动之一。多少年来,精批细批一直是语文教师必须完成的重要工作。许多语文教师大量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习作批改上了,但作文批发后,学生却往往只看分数,并不能认真领会教师批改的意图。  相似文献   

3.
《河北教育》2007,(12):11-12
案例中两个教师的评改,呈现出了作文评改“从老到新”的实际走向:由精批细改型(教师2评语)到鼓励性作文评语型(教师评语)。两者各有所短,前者由于“专业术语”多,有固定的套路,评语大而空,学生不喜欢看;后者对学生的“表扬”多,学生很喜欢,但这样的评语和作文本身并无多大关系,除了鼓励外对提高其作文水平没有实质性的帮助。那么,如何才能使作文评改既让教师省时省力,又能行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提高作文水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提倡”出发去探索科学而实用的评改方法,从而夯实习作评改之路。  相似文献   

4.
走出习作评改的“阴霾”——对小学习作评改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习作教学的一般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在对学生习作的评改环节中,许多教师往往耗费大量的心血,然而收效甚微。长期在低效、甚至无效的劳动中耕耘,习作评改成了教师心中的“阴霾”。笔者对本校五年级教师和学生就习作评改进行了调查,内容包括教案编撰和习作批改查看等。虽然调查范围不是很大,但笔者认为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仍然具有普遍性,现总结如下,以期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5.
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习作评改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作文修改和评价的重要性,既要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能力,还要关注学生自主评改的态度、过程和方法。通过习作评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找到有效地改进措施。调查显示,如果采用教师评改的方式,会影响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对自身缺陷的了解也不够全面。所以,要采用自主评改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小学习作教学一般遵循这样的三部曲:指导一批改一讲评。教师往往非常重视习作的指导,而对学生习作的评改,随意性比较大。那么合适的习作评改该如何操作呢?  相似文献   

7.
滕连花 《广西教育》2014,(13):41-42
一直以来,学生习作的评改都是以"习作讲评课"的形式出现,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地接受,没有自主参与权,学生对习作评改毫无兴趣,习作评改教学效果不佳。经过多年教学观摩与实践,笔者认为,习作评改课应该是欣赏和修改的集合,让每个学生在习作评改中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习作中精彩的地方,从而增强习作的信心。同时,教师要把修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修改习作,使自己的文章写得更加通顺、生动。  相似文献   

8.
王小敏 《甘肃教育》2007,(9S):22-23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基本知识的重任.而且还肩负着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职责。作文教学一向被认为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科学地组织教学,如何将教师的独特素质、较高修养以及个人情感因素巧妙融人语文基本知识的传授中.就成为当今许多人关注的焦点问题。笔者以为,为学生习作写评语是一门艺术,其中的学问很大,也拥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宝贵契机.把教书育人引向更广阔、更实际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习作评改是习作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习作能力再提高的助推器。对于习作评改,有的人认为教师应是严厉的改你没商量的编辑;有的认为教师应是慷慨的爱你没商量的读者……笔者曾  相似文献   

10.
习作评改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极为关键的一环。然而,当前教师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取得的效果却并不理想。我经过深入分析与探究,发现其原因在于教师不能激发学生的评改动机,习作评改模式单一,作文批语缺乏人性化,评改课型模式化。针对这些评改弊端,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一、激发学生评改的动机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对习作评改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评改动机,一完成草稿就急着誊抄交给老师,老师阅后发下来,也只是看一看就弃置一边。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明白修改作文的重要性,教育他们只有经过反复修改,才能使文章成为佳作。教师可通过名人的事例(如贾岛"僧敲月下门"的"敲"字的修改)来激发学生;通过班级学生的修  相似文献   

11.
各位同仁:大家好!在习作教学上“学生管写.教师管改”似乎已成习惯。老师们的挑灯夜战学生在意吗?这种精批细改学生领情码?来必!习作评改改革势在必行.我校实验老师思考并尝试着为孩子们搭配一组立足课内、发展课外的习作评改“套餐”。现在奉献给大家:  相似文献   

12.
黄燕琴 《师道》2007,(10):23-24
一直以来,部分教师只重视习作前的指导,对习作的评改缺乏相应的反思与改进。目前,小学生习作评改存在着种种误区,尤其是评改作文成了教师的专利,对所有学生的习作都进行精批细改,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等等,"一个都不能少",使学生以为修改作文只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与己无关;  相似文献   

13.
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为此,教师们对学生作文后的评改越来越重视,评改方法层出不穷。而事实上,许多教师往往密密麻麻改了不少,改得非常辛苦,学生却无动于衷,收效甚微。那么,面对50本甚至上百本习作,如何才能快速完成评改?将评改效用最大化?这就需要教师目中有人、手中有法,把握作文评改的效度。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而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则是衡量其写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早就指出:"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文章"入妙"须"频改",而只有习作本人在"频改"中才能  相似文献   

15.
叶桂玉 《师道》2009,(4):36-36
语文教师都有同感:作文批改的压力太大。教师每每要对几十篇习作进行认真阅读,从字词句段到布局谋篇都要精批细改,先眉批后总批,在作文评改上消耗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可学生拿到老师辛辛苦苦批改的作文往往只关心分数,而不在意老师的精雕细琢,教师的繁重劳动常常收效甚微。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自主地评改自己的习作。  相似文献   

16.
习作,是一种生命的表达。审视当前的作文教学,教师觉得作文难教,重指导轻讲评,指导缺少方法,讲评缺乏针对性,作文教学效率低;学生作为作文的主体对象,不爱写、不会写、写不好习作。学生如果没有"乐于表达"的激情,缺乏"善于表达"的基础,失去"创造性表达"的能力,写出的作文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最令语文教师头疼的是作文的评改。教师的日夜辛劳,忙于批改习作,应付检查,其工作量不堪重负,却劳而无功或劳而少功。学生拿到作文本往往只看分数,对教师的精心批改置之不理,教师的一番心血真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到底应该怎样评改学生  相似文献   

18.
目前的习作评改存在两大误区。一是用教师改代替学生改。有些学校在习作评改中,将"精批细改"作为批阅作文的硬性规定,认为教师只有"呕心沥血"地为学生改出精美的、烙有教师思维痕迹、语言特色、立意高远的佳作,才便于学生在今后的考试中套用,  相似文献   

19.
走进教师办公室,埋头苦干的是语文老师,不仅因为语文备课量大,更主要的是作文批改要耗费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听老师们谈工作的感受,最苦恼的是语文老师,不仅因为评改作文的辛苦,更主要的是辛辛苦苦评改的作文不被学生重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针对这种状况,我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经过两年的实验,笔者认为让学生唱主角互相评改作文的方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的一项繁重的任务,一般要经历习作指导、学生习作、二次指导、学生誊抄、作文批改五个步骤,其中"作文批改"是教师最头疼、最耗时费力的工作,但对学生习作水平提升的实际意义并不大,学生游离于此环节之外。改变策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习作评改的过程中来。有益的尝试带来可喜的变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