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注意儿童感知和思维的结合,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数和形的有机结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直观与抽象、感知与思维的结合。学生通过大脑对直观的“形”加工,抽象思维成“数”,从而真正认识数和形的关系。因此,在总复习教学时应注意数形的有机结合,以加深学生对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对于生活阅历还很浅的小学生来说,观察是他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儿童感知的重要手段。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哪些观察方法,从而让他们主动地去观察事物,获取知识呢? 一、选择角度观察的方法心理学认为:“观察是感知事物的一种特殊形  相似文献   

3.
一、强化预习促感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同时又指出:“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由于数学知识较抽象,仅靠有限的40分钟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强化预习”,使学生对所学新知在教学前有一初步的了解,产生初步的“感知”,这种感知在课堂教学时,可发挥其独有作用。1.训练初期诱导预习。对于没有预习习惯的小学生,开始训练预习时,可通过讲故事、设悬念、激趣等方式来诱导学生预习。如教学“商…  相似文献   

4.
一、观察思考,感知形的特征从实物到实物图形,再到抽象图形,是小学生认识形体的规律。教师遵循这一规律,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三角形的形状。首先出示教学用三角板,让学生知道三角板就是个三角形;紧接着看有关三角形实物的录像片断。这样做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形特征,在以后阶段可帮助学生完成从直观图形到抽象图形认识上的飞跃。二、动手操作,把握边的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运动党和视觉及其相互结合,对小学生空间知觉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特殊作用。边的特征是三角形的特征之一,为了让学生更早地体会其实质,教师首先让学生用三根小…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矛盾之一,而“感知”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怎样才能有效地运用感知呢?我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遵循规律,设计感知遵循感知的一般规律和儿童的感知特点设计感知活动.可以使儿童更好地积累直接经验,为他们进行抽象概括建立起准确、清晰的表象。如依据选择性规律设计感知,要求突出地显示感知对象与背景的差异,使学生容易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教学角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是“理解”,而解决阅读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对“理解”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为了使多媒体课件有效地辅助阅读教学,我们进行了研究探索,其结果证明:必须着力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一、加强感知觉刺激与培养观察能力的关系感觉感知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步。通过多媒体将图像和音响引进教学,无疑是对学生感知觉的刺激,能帮助学生了解陌生事物,丰富感性认识。要真正丰富感性认识,必须引导学生观察。观察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感知的质量,这对于形…  相似文献   

7.
小学音乐教学中,训练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一方面要坚持“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把发展听觉作为首要任务;另一方面,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和音乐认知特点,通过音画结合,让听觉、视觉、动觉协同配合,调动多种感官参与音乐感知学习。作为技能目标的音乐感知力的培养,其过程应当有美的体验相伴,最终的落脚点应当在“以美育人”上,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8.
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都表明,识字教学的效果直接取决于儿童的感知发展水平。每个汉字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完整的图形。他们识字,倾向于整体的感知字形,而不善于分析字形结构。低年级学生默写生字的错误,主要表现在结构混淆等“形错”,说明小学生在感知中缺乏比较精细的分辩能力。因此,我在生字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大胆自制了具有分析和综台功能的“活动生字卡”,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种生字卡经过变换就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市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我们发现,小学语文教学比较注重学生“动口”、“动脑”,“动手”仅局限于学生动手写。心理学的研究则表明,手脑并用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且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知识与小学生的生活实践,与小学生的认识与心理水平有一定距离,而小学生的思维仍以形  相似文献   

10.
<正>所谓数形结合思想,是指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同直观的空间形式相结合,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相互转化帮助学生突破数学难点及重点的思想方法。为了更加清晰体现出数量关系,教师通常会通过数轴、小棒、线段图等完成,利用“形”降低学生分析数据的难度,利用“数”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认知度。教师结合数形结合思想展开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小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相似文献   

11.
受活动是青少年的天性。活动地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首要途径,也是作文内容的源泉,还是小学生成功达意的必经之道。活动既可以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等感知材料,又可体现小学《大纲》对作文教学的“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的要求。通过活动,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联想,陶冶情操,又会使多种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第三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大量感知“两种分法”,并进行比较区别,明确其同异来进行教学。为了能使学生清晰地感知“两种方法”,正确地领会平均分的两种分法含义,教学中应突出以下几点。一、注重感知“分”的细节感知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感知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掌握概念的准确程度。除法的两种含义一直是小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之一,因此,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从感知入手,还要特别注重感知过程中“分”的细节。例如教学第一种分法“把8个小正方体木块,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一例时,尽管…  相似文献   

13.
相差关系三类应用题,现行统编教材分散编排于二,三两册教学课本中。实验教材则将其按组编排,根据实验教材的结构特点,我采用下述方法教学。一、感知起步,提前孕伏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感知是儿童认识过程的第一步,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形象思维”训练。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来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由于小学生心理的发展特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直观和具象为主,这样更适合学生对数的感知和认识。因此,数学课堂教学需要让学生能从具象中抽象出数和关系,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得到知识、技能,进而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可见,在一节课中,促进学生的思维进阶就尤为重要。下面笔者以《数与形》一课教学为例,谈谈怎样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图解数学,  相似文献   

15.
美术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载体,它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图像识别意识。培养学生的色彩感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观察色彩、感知色彩和表达色彩三方面入手来培养小学生的色彩感。  相似文献   

16.
吴月圆 《天津教育》2022,(9):138-140
<正>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主要集中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中,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具备相对应的空间观念,能沟通实际物体与平面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实现“实物—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能感知物体相应之间的位置关系,辨别物体的方位等。这些空间观念的培养,是通过观察、操作、合作等课堂活动并使学生感知、表象、想象等亲身体验,从而得到发展。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四边形”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两种教学方案,并在两个班级实施教学。方案一:让学生每人准备各种四边形,课堂通过分一分、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数学家徐利治先生提出,直观就是借助经验、观察、测试或类比联想所产生的,对事物关系直接的感知与认识,通过直观能够建立起人对自身体验与外物体验的对应关系.可见,直观是一种感知,是一种有洞察力的定式.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认识过程是从具体感知到抽象概括的过渡.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辩证统一.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不断丰富学生的感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正确地组织学生的感知,常常运用观察教学。观察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促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发展。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事物的特征观察得越正确,想象就越符合实际。同时,也就能提高对数与形的认识。通过观察使他们渐渐懂得: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是能认识和度量的。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量变化规律的欲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什么是观察呢?观察不同于一般知觉。它是教师按照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教材的重、难点指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观察的始终应充  相似文献   

19.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遵循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课文内容,采取直观法进行教学,既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下以教学《皮球浮上来了》一课的生率“浮”加以说明。为了使学生更好掌握“浮”字的音、形、义,我把一个乒乓球放进一个瓶身较长且瓶曰较小的空玻璃瓶里,让学生观察,并]司:“谁能从玻璃瓶里拿出乒乓球来?”学生思维兴趣被激发起来了,片刻,就有几个学生争先回答。有的说“用铁钩钩出乒乓球”,有的说:“把乒乓球倒出来”,有的说“把胶水涂在小律上粘出乒乓球”,有的说“用两根小棒挟上来”等…  相似文献   

20.
吴静 《中小学电教》2011,(12):67-68
顾名思义,学具就是学生学习时使用的操作性材料。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直观感知等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操作和观察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为学生提供操作与观察的直观感知材料,成为教师教学设计时的一个重要考虑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