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烟台日报近几年在经济报道方面,主要在拓宽报道面、扩大信息量上下功夫,努力探索新闻工作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服务的新路子,把采访报道的触角伸向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分析经济工作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反映改革开放的新进展、新经验。在报道本市经济活动和经济生活的同时,有的放矢地介绍省内外和国内外的经济信息和动态,让烟台了解全国和世界,让全国和世界了解烟台。我们首先在经济报道方面实行“三贴近”,抓“三点”,把指导性和可读性结合起来。新闻报道改革首要的一条就是应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读者,而新形势下,经济报道的“三贴近”,则是必须贴近中央精神、贴近实际工作和贴近群众脉搏,选择那种既是当前中央所关注的又是实际工作需要解决的也是群众关心的问题。从这三个方面找结合点,做到举一而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新闻摄影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许多报社老总和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同志经常就新闻摄影如何报道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交流经验,探讨问题,共同切磋,也推出了一批好作品。 中央要求新闻宣传工作一定要把握导向,提高质量,多出精品,加强管理,建设队伍。把握导向是搞好新闻工作的根本要求,提高质量、多出精品是搞好新闻工作的主要标准,加强管理、建设队伍是搞好新闻工作的必要保证。这些指示精神,对我们新闻摄影工作也是完全适用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宝鸡日报社积极探索深化经济宣传的新路子,通过加大经济信息、采写深度报道、评析热点问题、联合举办征文活动等途径,提高了经济报道的质量,促进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宝鸡日报社编委会通过学习十四大文件深深体会到,要加强对市场经济的宣传报道,全体编采人员必须先行换脑筋。总编辑卢愚多次强调:记者的脑子一定要从计划经济下的思维方式转向市场经济的轨道,考虑  相似文献   

4.
一年多来:我们的广播、电视和报纸在加强经济宣传上做了不少工作,无疑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推动作用。但是,经济宣传的规模声势和质量仍然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少数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对经济报道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还没有从政治角度、战略眼光看待经济报道,把它放在始终突出的位置。经济新闻数量少、质量低,宣传效果差。广播宣传就是这种状况。仅以中央台新闻联播节目为例,去年下半年,经济新闻平均只占整个节目的百分之三十右右。虽然数量较前有所增加,但是质量普遍较低。内容大多枯燥乏味,缺乏指导性,不引人爱听。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当前,经济新闻报道中究竟存在那些具体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本文拟着重通过广播宣传中的一些问题,作些初步探讨,提出我们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5.
企业报怎样宣传、报道好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是企业办报人员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之一。企业生产天天搞、月月抓,报纸上反映的不是夺高产,就是创纪录,成了反映生产进度、阶段成果的“战报”、生产快报、生产喜报,报道手段单调,缺乏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后,我们新闻工作者毫无疑问有两个问题必须认真加以思考:一个是怎样报道好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另一个是怎样改革好我们的经济宣传报道。现在联系我平时学习和实践的粗浅体会,谈几点看法。首先,必须弄清我国实现四化为什么非要改革经济体制不可。这个问题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上是作为一个总的纲领性问题提出来的,其实早在六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也已经指出了改革经济体制的重要性。这儿年实践证明,只有坚决执行党中央提出  相似文献   

7.
8.
坚持“三贴近”闯出报道新路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 年4月 ,李长春同志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负责人会议上强调 :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 ,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 ,切实把“三贴近”要求贯穿到宣传思想工作的各个方面。在《求是》杂志上 ,李长春又发表了《从“三贴近”入手 ,改进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文章 ,着重从“三贴近”的内涵、重大意义和当前要着重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新闻媒体历来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 ,是党的喉舌 ,也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在新闻报道中充分体现“三贴近”的要求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新闻规律的本质要求。新…  相似文献   

9.
探索搞好经济新闻摄影的新路子王哲人新闻摄影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摄影记者、编辑,同文字记者、编辑一样,都肩负着弘扬时代主旋律,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历史使命。这几年来,广大新闻摄影工作者,在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相似文献   

10.
刘加增 《青年记者》2003,(7):27-27,38
有一种观点认为,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极其繁多,但是只有两种力量是最持久和普遍发生作用的,其一是宗教的力量,其二是经济的力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的力量已经如此强烈地支配了人们的生活,使我们对这一观点有了深刻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经济新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记协国内部和陕西日报经济特刊联合召开的“国有企业新闻报道研讨会”1994年11月初在西安举行。来自京、津、沪、辽、川、晋、陕等地的20多家新闻单位的同仁,围绕如何搞好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新闻报道,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会同志一致评价:这次研讨会抓住了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也抓住了新闻宣传报道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很及时,很有必要。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打气”、鼓劲、加油的机会。 如何评价十几年来的国有企业改革?怎样看待当前的国有企业亏损?怎么理解现代企业制度?……诸如此类关系着我国改革成败大局的敏感问题,自然是这次与会人员关注的首要问题。大家认为,国有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到承包制,再到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的过程,而且每一步都为下一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所取得的改革成果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度超过了其它各项改革,目前主要难点有四个:第一,国有资产管理与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完全到位,企业不能独立扮演市场经济主体的角色;第二,国有企业仍然承担着稳定社会和保证国有财政税收  相似文献   

12.
反思 反思近年来的IT深度报道,最大的误区源于这是一个基本判断:IT深度报道不是社会层面、具有广泛意义、能够影响最大多数人的报道;而是行业层面,受到业内关注、并在小圈子里反复传播的报道。 反思之一:业内新闻何其多 所谓深度,在于把一件属于某个领域的事件,发掘出普遍存在的意义,如张建伟关于中国第一批MBA的报道,它不是报道这些人如何生存,而是揭示中国人才制度、人事制度的痼疾。而在现在中国媒体的IT报道中,充斥着大量长篇幅的业内深度报道,比如网易卖不卖,无数记者发表长篇大论,发表各种观点:这不是记者们该做的,卖不卖是企业家的事情,合不合理是管理者的事情,记者们需要揭示,这种卖是否有社会意义?如果有,做出来;没有,把事件放到一边去。  相似文献   

13.
14.
杨菁 《视听界》2009,(6):105-105
一,“国计”与“民生”经济发展、经济政策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经济报道理所当然应该从“国计”、“民生”入手,跳出拿经济事件本身说事的常规写法,找到经济事件背后的政策因素,分析经济走向,增加经济报道的厚度与知识含量。百姓看经济报道,多是为了找到经济事件与自己相关联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闻媒介,如何发挥舆论的引导和服务功能,促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经济宣传的客观要求,也是摆在我们新闻记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998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我和我的伙伴先后两次到京津进行市场调查,采写了系列报道《衡水产品在京津》,共发稿11篇。报道多角度、多侧面地对衡水产品在京津的销售情况进行了立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25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发展,尤其是经济的腾飞,不仅给国民带来了希望,更使国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经营理念逐步走向成熟和理智。这也使得电视经济报道进入了一个全新而逐步走向成熟的发展阶段,可以说电视经济报道又一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视经济报道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不断开拓和创新,讲究宣传艺术,强调精品意识,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