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具和技术本身是美存在的形态,而职业技术之美,关联着职业与人。人之审美一般由经"悦耳悦目"到"悦心悦意"再到"悦志悦神"的发展过程,职业技术教育的美学"四态"也反映了职业技术的存在之美、因职之美、因人之美和职人之美的内在关系,并揭示了职业教育工具认知、工具技术、工匠人才、工艺人才的四个教育层级。认识职业技术教育之美,对于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技术文化反映了高职以技术为中心的教育实践活动本质,为高职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视野。技术文化是高职存在之内在要求、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之重要力量以及校企文化冲突整合之重要途径。技术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提高对技术本质的认识、构建技术共同体、多层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技术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发展的同时,对技术本质的认识也一直缠绕着技术教育领域。技术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硬技术"和"软技术"的统一。以往的技术教育对于"软技术"的忽视是技术教育最大的不足,完整的技术教育应该是有效整合"软技术"和"硬技术"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中国推行全面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一项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人的系统工程.德育的最高境界,在于其人文关怀价值,在于构建一个深刻内涵之精神文明世界,其美学成就即塑造人格美.智育即通过培育人对客观世界之认识和实践,在美学上体现为审美自由和审美情趣.而体育的真实涵义,体现了人对自身和自然的美的追求.而劳动技术教育则蕴含着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创造了美"和"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创造美及其美感体验的教育内容,是劳动美育与技术美育之综合.  相似文献   

5.
借鉴关系哲学理论分析教育技术存在问题的研究范式值得商榷,纠缠于教育和技术关系分析并不能找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技术存在答案。将教育技术存在问题转向统一存在、存在者、本质之“我是”问题,教育技术存在问题才能得到正解。基于教育技术与文化同构的理论共识,教育技术存在问题之“我是”答案可以从文化人类学理论及研究范式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6.
<正>一、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尚未达到最优状态,仍存在如下共性问题。(一)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不当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不当是当前国内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应用推广不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不当认知。  相似文献   

7.
谈职业技术教育的大众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职业技术教育相对于高中及高中以上层次的普通教育而言,具有鲜明的大众性特征."大众性"不仅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应有之义,而且是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之一.大众教育相对于精英教育,却并不排斥而包含着精英的培养.大众的主体是平民,平民的多数在农村.面向大众就要以就业为首要目标,必然伴随教育的深度改革,同时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本文把"大众性"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从多个侧面论述了对这一属性的认识,以期有更多同人对这一问题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西方哲学以分别之法将"存在"分立为"在"和"在者",其中"在"是对本体思考与努力的回答。教育本体问题是要认识教育其他问题而面临的首要问题。作为"在"与教育联姻的教育之在,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认识其三重内涵:在追问教育终极存在的过程中,谋求每一历史时期教育世界的统一性;追求教育终极解释的过程中,获得每一历史时期教育知识的统一性;追寻教育终极价值的过程中,寻求每一历史时期教育意义的统一性。教育之在自我批判的独特意蕴体现在追求"教育之真"、"教育之善"、"教育之美"和认识"教育之人"之中。因此,通过寻得"教育之真"、审视"教育之善"、实践"教育之美"和正确置位"教育之人"可以实现教育自身追求。  相似文献   

9.
凡是在理智中的,无一不是在感觉中的。——洛克英国的经验论者强调了感觉经验在人类认识中的作用。我们熟知的教育心理学也强调:存在决定意识,从感觉开始认识世界并进而掌握世界,这是一条放之四海皆准的认识论的  相似文献   

10.
"技术适应性"是职教本科的本质特征,唯有"技术适应",职教本科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工作世界中,"技术适应性"主要表现为个体对岗位及岗位群所需功能型技术的掌握、迁移和拓展.工作世界对"技术适应性"的要求与现有教育体系人才培养固化之间的矛盾是职教本科诞生的根本源泉.作为擎秉职业教育希望之光的职教本科,必须有决心和智慧承担起"培育学生技术适应性"这一教育的根本使命.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命题,对其原有之义应该进行深刻认识,否则就会走入误区。回顾我们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唯技术”“、唯现代”的误区,真正回归教育的实质,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一种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技术人造物缺陷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技术学研究面临着困境主要是研究方法论的困境。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论所面临的困境则源于我们对教育技术这个研究对象的认识偏差。教育技术是育人技术及其创新整合的技术。这个定义体现了技术过程和技术结果的统一。对技术过程的改进离不开对技术结果缺陷的分析。技术人造物缺陷分析法是教育技术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是一种用于认识教育技术的技术缺陷并改善之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前,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一直以来教育技术中对技术的理解和认识一直有不同的声音。人们在教学中存在一些对教育技术中技术的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迅速突起.成为高等教育阵营里又一支重要的方面军,这不仅创新了世界职业技术教育无学历层次之分的范式,同时也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过程中多元化办学探索出了新的路径。但无论是办学体制还是办学定位,在教育理念和实施策略中,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还存在困境,需要研究之。  相似文献   

15.
如何认识和定位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三个概念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是目前电教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直接影响着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本文就目前的一些不同观点谈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提出了教育技术是上位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和电化教育是同位概念 ,并且都从属于教育技术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教育技术理论过程中产生诸多困惑,感到尽快建设中国教育技术理论体系的必要。当务之急是针对广大中小学干部、教师编一本普通教育技术学,坚持理论的科学性(保持与任何科学原理的一致)、先进性(保持在理论上与世界同步)、实践性(符合中国教育现状,能直接用于当前中小学的教育实践)。在工作中的困惑,主要是以电化教育之名,干教育技术之实,名不正言不顺,要尽快实现由电化教育向现代教育技术过渡。  相似文献   

17.
论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哲学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教育技术领域中存在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哲学观及影响作了初步分析 ,并试图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基础上 ,阐述对技术和教育技术的认识 ,从而对教育技术的本质进一步界定。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学的学科视野是关乎于人的,以"成人"为理念的教育学,是真正的"人之学问"。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从"此在"出发展开的对人之"生存"的探索,其理论蕴含了丰富的教育学意蕴,即人生在世:"在之中"认识世界和享受世界;可能性高于现实性:时间之维"赋"教育以希望;存在性之思:"思"为教之核;此在优先性:教育之逻辑与人文关怀;现象学方法论:回归教育本身。  相似文献   

19.
人是意义的存在,意义世界的生成过程具体表现为认识世界与认识自己、改造世界与改变自己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有其自身的意义,作为在思想领域展开的政治实践,必须与现实中生存的个人紧密联系,关注个人之"在",实现个体需求满足与社会需求满足的统一,回归其本真的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20.
教育技术价值负荷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教育技术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教育技术的价值,其中教育技术价值负荷问题是教育技术价值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针对教育技术是否存在价值负荷、负荷了什么这一问题,本文借鉴技术哲学研究的基本观点"技术并不是独立于主观世界的客观存在,而是人类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共同作用的产物",指出了作为现代技术分支的教育技术先天地继承了技术的属性,负荷着主体的价值追求,教育技术内在地负荷了人们应用技术手段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效率与效益的追求.同时针对教育系统主体、社会文化主体和经济系统主体三类主体,分析了教育技术呈现出的价值负荷.最后,通过分析教育技术价值负荷产生的社会根源,得出了技术化社会中物质内在蕴含的工具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