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摘要]中国的北方邻国蒙古地处亚洲大陆中部,北临俄罗斯东接东北亚西连中亚是亚洲大陆的战略制高点。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以及富集的自然资源使蒙古国对中国有着重要的地缘安全需求。客观审视和不断推进中蒙战略伙伴关系,扩大民间交流夯实两国政治互信基础;发挥两国经济发展和能源开发等互补优势,深化两国各领域合作,实现经济、安全利益共享,不断为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充实新内容,事关中蒙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和中国北部边陲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
自1992年12月22日越南与韩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政府高度重视双边关系发展,2009年两国政府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随着两国政治关系的改善与提升,双边经贸合作得到了迅速发展,二十年来,双边经贸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效,贸易和投资迅猛增长,合作领域目益拓宽,合作层次不断提升,2007年1月1l目,越南成功“入世”,标志着越南的“革新开放”由此迈入了全新发展阶段,在WTO框架体系下,越南与韩国双边经贸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地缘经济学一般而言是研究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但中印两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已基本脱离了传统战争威胁,有能力追求地缘经济战略,因此可用地缘经济学来研究中国-东盟-印度之间的关系。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地理位置上横亘于中、印之间,对两国均有重要的经济、政治战略意义。用地缘经济学竞争理论分析中、印两国在贸易、次区域合作组织、能源、金融等方面的博弈,从地缘经济外交与防御、从竞争中寻找合作机遇、建立中国-东盟-印度合作新平台三个纬度提出应对方法,对中国发展和提升自身的经济安全,迎接其他国家的挑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注周边国家的外交动向,对有效开展中国的周边外交大有裨益。近些年,印韩两国积极活跃于国际舞台,双边外交开展得有声有色,这与两国战略共识的取得以及利益的趋同密切相关。经济上共赢成为推动印韩关系发展的主动力;战略上的共识将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民用核合作是个双赢策略,也是双边发展的潜力股。两国可以在很多领域实现互补,两国关系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俄罗斯当前正处于伙伴关系的全新发展时期,两国政府和人民高度重视在人文领域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文章运用统计、文献研究和个案研究方法从两国伙伴关系出发对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中俄两国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不仅要主动采取措施应对两国政治和经济社会的新要求,还应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积极性,服务于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全面建设。后续研究者可在中俄两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面对的挑战与对策做更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从“对话关系”到“战略伙伴关系” 东盟10国总面积近450万平方公里,2005年总人口约5.43亿,国内生产总值累计达8700多亿美元,这几项指标虽不及中国的一半,但东盟在中国整体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却远远超过这些指标的份量。东盟是中国周边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集团,是东亚合作的积极倡导者与推动者,也是中国可以倚重的重要地缘政治经济力量。  相似文献   

7.
重韩两国建交近14年来,在各个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中韩双边经贸关系及各项合作稳步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两国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的关系日益加强。中韩两国在电信、汽车、IT、金融、劳务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资金、技术、环境和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也迅速开展起来。中韩为两国的经贸合作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签订了有关的协议。今后中韩经贸合作关系一定会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但是,入世后,中韩经济关系由过去的互补变为在更多领域的竞争,这就需要两国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政策,避免过分竞争和不必要的摩擦,谋求两国经济关系朝着更广阔领域的合作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巴西是最早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自1993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巴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往日益增多。除经贸、科技、文化、教育及军事等领域以外,两国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中也有密切的合作,并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多边贸易体制、气候变化以及南南合作等问题上保持着良好沟通与协调。巴西政府一贯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在台湾、涉藏等重大核心利益问题上给予中国理解和支持。但是,巴西在中巴经贸关系、中国对巴西直接投资意愿以及人民币汇率等方面对中国也存有误解。这些误解低估了中国与巴西经贸关系的互补性。中巴双边关系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时常受到这些误解的困扰。当然,中巴关系中存在一些问题也是正常的,因为在客观上受到经贸摩擦频繁、相互了解不够、文化差异巨大以及地理上相隔遥远等因素的影响。由于两国在经贸合作领域具有显著的互补性、两国政府和人民拥有进一步加深合作的政治愿望以及两国在联合国改革、二十国集团及金砖国家等多边舞台上的广泛合作,中巴双边关系的发展前景无疑是美好的。  相似文献   

9.
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相互尊重、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为基本特征的大国关系,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有利于打破传统的大国对抗逻辑,实现大国间的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中俄两国在能源合作、国家安全、地缘政治、反恐斗争、经贸合作等方面拥有共同利益,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这为中俄新型大国关系的建构奠定了基础。随着中俄合作的深入推进,中俄关系必将在这些动力因素的作用下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能源项目作为现代工业和新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业已提到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务实启动的日程上来,中俄两国合作开发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能源项目不仅对于双方是互惠互利的,而且是有利于提高双方合作水平,推动两国实现经贸合作的战略升级目标,促进两国在政治上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巴基斯坦建交已六十年,在中巴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始终保持友好合作关系。新世纪中巴两国合作是在传统政治友好关系基础上进行的更全面、广泛的合作,其特征是以政治、军事战略合作为主,带动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经贸发展和文化交流反过来巩固双方的政治关系。目前两国合作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双方应在友好关系的基础上,在21世纪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更深层次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2.
中泰两国友好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两国的友好交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当前两国在政治、经贸、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双边关系由战略性合作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新水平。中泰两国能够保持长期友好关系持续稳步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泰国的视角看,有泰国皇室领导人、泰国华人、泰国地理位置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邓小平和平与发展理论和江泽民、胡锦涛的外交战略指导下,中苏—中俄外交在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基础上,实现了从中苏关系到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经过中俄睦邻友好、面向21世纪建设性伙伴关系,达到21世纪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度。今年是中俄建立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十周年,又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缔结五周年。3月21日俄罗斯普京总统访华,与胡锦涛主席共同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这被视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福建作为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应抓住机遇,发挥海洋渔业、闽籍侨商丰富的人脉资源、国际商业网络的优势,深化与东盟在各个层面的经济合作,全力构建一条面向东南亚国家、以经贸和文化为内容的新时代海上丝绸之路,争取在国家"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凸显福建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12年8月24日是韩中两国建交20周年纪念。20年建交,如同20岁的年轻人,充满活力。20年来,两国关系全面发展:1992年建交初期仅为64亿美元的两国贸易额,到2011年达到2206亿美元,增加了34倍。这一规模比韩国和美国、韩国和日本的贸易总额大得多。每年两国出入境的人数为600万余人,每周有800多个航班往返于两国之间。韩中两国外交关系的发展进程从1997年的合作伙伴关系,到2003年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再到2008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直不断提升。韩中两国不仅在双边关系层面,而且在东北亚地区、国际舞台层面都具有其独特性。在此背景下,更需要用长远的眼光,从两国的地缘关系、历史关系、战略关系等角度,进一步审视两国关系,重温韩中建交的必然性,展望两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美台经济关系显而易见不是纯粹的经济关系,它始终是美台战略、政治关系的一个方面,具有十分复杂的政治、经济意义。美台经济关系是一种不对称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美台经济关系由冷战时期台湾对美国的单向深度依赖,逐渐减轻为不对称的互赖关系。冷战后,在两岸经贸关系迅猛发展的同时,表面上呈现两岸经贸关系取代美台经济关系的趋势,特别是美台间的双边直接贸易关系也确实较冷战期间减弱,但大陆、美国与台湾经济的三角关系的形成,使得美台经济关系实质上并未受到太深影响,台湾对美国市场仍然深度依赖,只是在形式上与较冷战期间相较而更加迂回曲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的两个经济大国,中日经贸关系的变化决定着东亚区域经济未来的格局。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两国经贸关系不断深化,合作领域日益扩大,彼此的依赖关系越来越紧密。然而近几年来,两国在经贸往来中的摩擦日益增加,严重影响了双方共同的利益。因此,分析中日经贸摩擦产生的原因及寻找相应的策略成为促进中日经贸往来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适应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多边结算逐渐发展为贷币合作的主体。然而在独联体框架内,货币合作仍以双边结算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独联体经济、贸易一体化的发展。鉴于目前为采用多边结算体系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独联体国家建立多边结算体系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