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海生 《百科知识》2007,(9X):25-25
早在17世纪,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G·伽利略,曾以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实验,挑战亚里斯多德的经典信条。他在高高的比萨斜塔上,将两个质量不等的铁球同时投下,结果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他得出结论说,任何物体,不管是一个铁球还是一根羽毛,如果在真空中自由下落,其加速度必然是一样的,因而必定同时落地。他的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
金科 《金秋科苑》2009,(15):48-50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小时候我们的课本就读过这篇文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其实是自由落体定律,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落地时还是一样的,就算一个才一千克,另外一个10千克,落下的速度还是一样的!伽利略最早怀疑了"质量大的物体先落地"的这种说法,在他决定做著名的"比萨斜塔"的实验之前,他先提出了一个悖论,也就是重20重10的球拴在一起同时落下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金科 《今日科苑》2009,(15):48-50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小时候我们的课本就读过这篇文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其实是自由落体定律,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落地时还是一样的,就算一个才一千克,另外一个10千克,落下的速度还是一样的!伽利略最早怀疑了"质量大的物体先落地"的这种说法,在他决定做著名的"比萨斜塔"的实验之前,他先提出了一个悖论,也就是重20重10的球拴在一起同时落下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很多人都知道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重力实验的故事:亚里士多德时代,人们普遍相信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先落地,而伽利略从比萨斜塔上同时扔下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这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从而证明了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它的质量无关,因此伽利略的实验证实了人们以前的想法是错的。  相似文献   

5.
任何物体,不管是一个铁球还是一根羽毛,如果在真空中自由下落,其加速度必然是一样的,因而必定同时落地,这就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所发现的自由落体定律。这一定律直接推动了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总结出关于力的运动的三大定律。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是在这一基础上提出来的。可是,这一300多年来颠扑不破的真理,近来却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华盛顿大学的费希巴克经过实验宣称,不同性质的物体在真空中下落时并不具有相同的重力加速度。 其实,匈牙利的物理学家富佛斯早在1892年就已经在一次真空实验中意外发现,不同重量物体的…  相似文献   

6.
人们通常不认为眼睛可以承受很大的重量,但一名巴基斯坦男子却能够用眼皮举起重达5公斤的物体。 穆罕默德·萨比尔掌握这项技术完全是出于偶然。一次,他在眼睛上敷草药时,突发奇想,决定尝试用眼皮举起重物。在长期实践后,他获得了成功。除了眼皮.萨比尔还拥有其他特殊才能,比如,他可以用牙齿衔起110公斤的重物,可以用嘴咬住绳子并承受整个身体的重量。原载《新闻晚报》奇男子眼皮能举重物  相似文献   

7.
在物理学中,我们经常用相关的物理量来表达一个事物的性质.例如,我们用频率来表示声音的高低、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用尺度来表示物体的长短、用电做的功来表示用电量的多少,等等。这里温度是衡量一个物体冷热的标尺,是物体的重要物理量。  相似文献   

8.
影子不是实体.只是物体的一个投影。影子的形成是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线这一科学原理.属于光学现象。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比如人体)上,该物体就挡住了光线的透射.从而形成了一片较暗区域,即我们所说的影子。  相似文献   

9.
磁悬浮列车热正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中国率先开始建设商用磁悬浮列车线路,日本也不甘落后。最近,美国运输部也计划拿出9.5亿美元,资助一项将于2004年投入使用的磁悬浮列车项目。磁悬浮列车投入使用,是交通运输领域的一次成功的技术创新。磁悬浮技术就是采用超导磁体,使列车悬浮,并使其达到550公里的时速。设计第一辆磁悬浮列车的人,在其梦想成真以前就去世了,他就是法国人埃米尔·巴切里特。这位电工拥有若干项医疗用电磁仪器专利,他喜欢用磁铁将一个物体悬浮起来做杂技表演,进而他想到磁悬浮车辆,并于1910年造出一…  相似文献   

10.
盲人也能“看”世界,不过他们用的不是眼睛,而是舌头,据美国《人物》杂志报道,有一位15岁的盲童,他的嘴里能不停地发出“滴答”声,利用声波来与周围的物体和人进行交流。据“美国盲人基金会”统计,具有回声定位能力的盲人全世界也没有几个。科学家也正试图揭开盲人回声定位之谜.  相似文献   

11.
盲人也能“看”世界,不过他们用的不是眼睛,而是舌头,据美国《人物》杂志报道,有一位15岁的盲童,他的嘴里能不停地发出“滴答”声.利用声波来与周围的物体和人进行交流。据“美国盲人基金会”统计,具有回声定位能力的盲人全世界也没有几个。科学家也正试图揭开盲人回声定位之谜。  相似文献   

12.
《金秋科苑》2012,(11):9-9
据外媒报道,近日一名船长用鱼群探测仪,在英国著名的尼斯湖拍下一组声纳图像,画面中显示出一个“形似长蛇一样的神秘物体”,据称,这可能将是证明尼斯湖水怪存在的铁证。据报道,当时这名船长是在返航途中无意发现这一声纳图像的,因为设备扫描时问较短,所以他之后花了近5分钟还把该物体图像完整地呈现出来。据称,该物体大约位于水面下23米左右,宽约1.5米。该物体还曾游到其船体正下方,并跟踪船体游动近2分钟。  相似文献   

13.
问题与解答     
我们知道,如果给运动的物体一个力,它就会加速运动.可不可能一直给一个运动的物体一个力.让它加速直到光速甚至超越光速? ——陕西省富平县迤山中学高中 马航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众》2008,(5):12-13
他真是超人吗?在海拔1500米的高度,从一架盘旋的直升机上跳下一个人!他没有带任何降落装备,但是他却安然落地,若无其事!他是不是超人呀?  相似文献   

15.
在埃及,今天修建着阿斯旺水坝的那带地方,在两千多年前叫塞思。那里有一口古怪的深井,平日黑黢黢的深不见底,但每年到了夏至这一天,阳光却可以直接照射到井底。而且,这个地方所有的垂直物体的影子,也全都消失了。但在塞思以南或以北,都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不同的是,塞恩以南所有垂直物体的影子都朝南,而塞恩以外所有垂直物体的影子都朝北。人们很难解释这一奇特的自然现象,有一位名叫埃拉托色尼的希腊天文学家,当时在离塞思不太远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担任馆长,他从天文学的角度分析以后认为,这是由于阳光照射在地球上的角度不同所…  相似文献   

16.
根据传说,当年伽利略曾在意大利比萨斜塔表演了“大小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之后人们这才信服,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是一样的。而在此之前,即使是亚里士多德这样的科学牛人,也只是凭着日常经验和直觉认为,重的物体下落得要更快一些:殊不知,这是某种隐藏的外来力量从中作梗,掩盖了事情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7.
这位便是艾萨克·牛顿。传说他通过观察思考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此外他还有很多其他发现和发明。发现光的性质微积分创造出“微积分”这一高级的数学方法。通过实验发现白光实际上是由很多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世上万物都会互相吸引——通过这一定律,发现了天体运动的秘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艾萨克·牛顿(1642 ̄1727,英国)用玻璃制作的望远镜看物体,颜色容易发散。使用凹面镜收集光线,颜色则不会发散。利用这点,制作新的望远镜。制作反射望远镜我是代替牛顿的……精灵那顿!今天我来到南极大陆。在这里我将和我的助手企鹅先生一…  相似文献   

18.
鸡蛋摔不坏     
公路上飞驰的汽车能将一名行人撞飞,洛阳大火夺走了200多条生命,其中很多人是在遇到大火时为了逃命,而从高楼上跳下被摔死的。这些事例反映一个事实:巨大的撞击力对人的生命造成了致命的威胁。如何减轻撞击力,增大缓冲力,不仅是生活的需要,对于科学事业也非常需要。例如安全回收航天器的关键就是尽最大可能减少航天器落地时的撞击力,这是保护航天器的需要,更是保护宇航员安全的必要条件。研究目的: 验证“减慢落地速度”和“延长撞击时间”可减少自由落体与地面的撞击力。研究过程: 学习两个物体碰撞时的有关理论知识,特别是物体在大气圈内自由降落,到达地面时,将发生剧烈的碰撞。那么撞击力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通过书本学习,  相似文献   

19.
隐形是科学幻想小说永恒的主题之一,从H.G.威尔斯的作品到著名的影片《星际迷航》,无不有隐身的情节出现.而现在.科学家终于发现了一种能使物体消失不见的方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我不能把握柏拉图的原意,只想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少年苏格拉底”相论的困难的根源之一在于“相的物体化”,而他是被“巴曼尼得斯”引这要路的。“相的物体化”亦是“巴曼尼得斯”推论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