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探测研究迈出重要一步。"悟空"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超过国际上其他同类探测器。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此次太空之旅共有3个科学目标:即通过在空间高分辨、宽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6):I0005-I0006
这台宇宙粒子探测器耗资达20亿美元,被安置在国际空间站上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刚刚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主导太空粒子物理学探测实验的科学家表示:未来两周内将会公布“暗物质”探测的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3.
对王淦昌抗战时期科学工作的补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王淦昌抗战时期科学工作进行了几点补充研究。(1)王淦昌《关于探测中微子的一个建议》一文遭《中国物理学报》退稿,原因在于其时正值《中国物理学报》停刊。(2)王淦昌在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提交的论文是《万有引力与核子力的关联性》、《物质“创造”的模型》、《关于中微子的质量和中子的放射性》、《寻找同位素的新方法》。(3)回顾核乳胶照相技术发展历程,说明王淦昌《关于宇宙线粒子的一种新实验方法的建议》中的方法,还只是停留在试探阶段上,可操作性并不是很强,尚不是一个普遍接受和准确的粒子探测工具。  相似文献   

4.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认为可能发现了宇宙中暗物质粒子的痕迹,并将其名为“冒烟的枪”,是由于暗物质粒子穿过太阳系的某种未知的通道时所留下的痕迹。这项发现有助于我们增加查明暗物质粒子之谜的希望,该粒子被认为构成了宇宙中大约80%的质量。来自银河系中央附近区域的暗物质粒子探测研究显示,可能该粒子的形态并不类似于固体,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     
在日本神冈开展反应堆中微子探测的日、美、中科学家2002年12月6日分别在各自国家、在约定的时间同时宣布发现了核反应堆中微子产生的电子反中微子消失的现象,从而揭示了“太阳中微子丢失”的秘密,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向前推进了一步。据有关科学家介绍,中微子是一种非常小的基本粒子,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作用,可以直接穿透地球,在宇宙中很难发现和探测。但在上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科学家Davis在近30年中,探测发现到了来自太阳的约2000个中微子。然而,其实际数量与理论计算值相差一半以上,流量较少,因而成为物理…  相似文献   

6.
在普通人眼中,真空就是空无一物,什么都没有的空间。但物理学家早就知道,真空中会瞬间出现各种粒子,比如突然出现成对的光子,然后又瞬间消失,让人无法探测到它们。由于存在时间太短暂,所以这些粒子被称为虚粒子。  相似文献   

7.
沈志珍 《知识窗》2005,(10):44-45
悬案八 不可能存在的粒子 4年前,一台法国粒子加速器探测到了6个绝不应该存在的粒子,他们被称作"四中子",因为它们是由4个中子以不符合任何已知的物理学法则束缚在一起的.法国科学家弗朗西斯科·马库斯和同事们,如今又在法国卡昂的加尼尔粒子加速器上准备再次进行这一实验,如果他们成功,这些粒子的存在将彻底改写物理学定律.  相似文献   

8.
宋鹏  王国富 《大众科技》2013,(12):71-73
传统的基于最小方差原理的反演结果依赖于初始模型选择,易陷入局部极小,针对以上问题,文章利用完全非线性反演方法-粒子群反演算法,对核磁共振探测地下水的数据资料进行反演解释,该算法具有操作简单,并行处理,不要求被优化的目标函数具有可微、可导、连续等性质的优点。将基本粒子群算法与模拟退火算法结合,加入非线性约束优化条件,使其适用于核磁共振探测地下水数据资料的反演解释。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粒子群反演算法反演结果精度较高,收敛速度较快,验证了粒子群优化算法在核磁共振反演应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大众科技》2009,(2):7-8
暗物质的探测技术终于跨越了一道关卡。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物理学家们近期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探测器,可鉴别出难以捉摸的暗物质粒子。  相似文献   

10.
叶铭汉是我国著名的高能实验物理学家、粒子探测技术专家。参加领导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研制,并全面负责北京谱仪的设计和建造。北京谱仪建成运行以来,已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先进水平的物理成果,做出了至今最精确的τ粒子(τ念作陶)质量测量等,在国际高能物理学界占有一席之地。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功勋卓著的高能实验物理学家,为读者呈现一个科学巨匠的风采。  相似文献   

11.
宇宙太空     
正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获得迄今最精确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专项的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DAMPE)”“悟空”取得首批科学成果;利用“悟空”采集到的数据,科研人员获得了世界上迄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悟空”于2015年12月17日发射成功,在轨运行的前530天共采集了约28亿颗高能宇宙射线,其中包含约150万颗25Ge V以上的电子宇宙射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粒子物理的黄金时代是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在那些年代,物理学家们透彻地研究了亚原子物理,包括结合核子成为原子核的强作用力,以及以p衰变为典型的弱相互作用力。关于弱相互作用,56年中微子第一次被直接探测到,60年代人们发现了第二种中微子,即“型中微子。60年代晚期还发现了太阳中微子的短缺,这是第一次探测到中微子振荡的后果。关于强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3):341-342
多位中国科学家参加的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RHIC—STAR国际合作组探测到氦核的反物质粒子——反氦核。这种新型粒子又名反阿尔法粒子,是迄今为止所能探测到的最重的反物质原子核。位于纽约长岛的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利用两束接近于光速的金核对撞来模拟宇宙大爆炸,产生类似于早期宇宙的物质形态。 碰撞产生大约等量的夸克和反夸克物质,其中一部分稳定的反物质可以  相似文献   

14.
分布式激振频率数据库用在力传感器机器人高精度作业中,为机器人进行探测作业提供数据支持。传统方法采用粒子滤波算法进行数据调度和系统状态跟踪,在分布式激振频率数据库在数据调度和重采样中常会出现粒子匮乏和多样性丧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人工遗传算法群优化的改进的粒子滤波算法,实现对分布式激振频率数据库粒子的匮乏补偿,给出分布式激振频率数据库链路生成机制,采用粒子滤波算法进行分布式激振频率数据库的访问。实验结果表明,算法能有效解决分布式激振频率数据库粒子滤波算法中粒子匮乏以及多样性丧失的问题,进而降低运行时间,提高数据调度和控制精度,均方误差较小。在高精度控制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科技动态     
<正>"嫦娥三号"探测有诸多新进展1月17日,国防科工局披露了嫦娥三号探测器"观天、看地、测月"的新进展,它已测出月表11种元素。据介绍,刚刚结束休眠期的"玉兔号"月球车,正勤恳工作着;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光谱仪和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四台有效载荷均已开机进行探测。其中,"全景相机"对周围月面进行了360度环拍,获取了多幅图像数据;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对月面元素探测后,初步识别出镁、铝、硅、钾等11种元素;测月雷达分别探到了月表下140米内和10米内的浅层结构,从中可看到明显分层;红外成像光谱仪获取的月面目标图像清晰,光谱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6.
正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是粒子物理、核物理、粒子天体物理等学科的基础,在国民经济、国家安全与国防建设及核医学、核能源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过去20多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这个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国内的发展受到影响,在许多研究单位已萎缩或消失,许多原有的工业基础也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17.
真空非空     
真空是什么?很多人认为真空即一无所有,但也有人认为真空是由某些物质组成。我赞同后一种见解,有以下的看法。真空是由质量为正的正粒子和质量为负的反粒子组成。由于量子物理学里的不确定性,在极短极短的时间里能观察到的粒子中,一会儿是+m的粒子,一会儿又是-m的粒子,并且+m与-m粒子出现的几率相等,于是在人眼或仪器能察觉的时间内,就成为质量为零了。实验观测中,在足够短时间内突然出现能量而又很快消失,也就能解释了。在强引力场内,光速有变,可以这样解释:组成真空的正反粒子相当于偶极子,在恒星周围辐射状分布的引力…  相似文献   

18.
超高能宇宙射线的来源超高能宇宙射线的来源是高能天体物理学中最难解的谜之一。没有标准的超新星、脉冲星或黑洞能将粒子加速到如此巨大的能量,所以科学家为这种宇宙射线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奇异来源。识别其来源的一个障碍是,难以弄清这些宇宙射线中实际存在什么粒子,因为当它们一旦进入地球大气层,它们就会失去其最初身份,产生一场基本粒子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射电天文学家和粒子物理学家之间进行合作,也许能找出一个了解关于超高能宇宙射线性质和结构的新办法。利用低成本无线电接收器,有可能探测到与大气层中的宇宙射线雨巧合的射电…  相似文献   

19.
锗酸铋晶体是一种新型闪烁材料,利用其闪烁性能可以探测高能粒子,在核物理、核医学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文章综述了锗酸铋晶体的结构性能和发光光谱的研究现状,展望了稀土掺杂锗酸铋晶体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通常情况下,当宇宙射线与恒星之间的气体和尘埃中的原子相互作用时,正电子便会产生。意大利的一颗探测卫星在太空中发现了大量的正电子,数量之多无法用射线作用来解释,于是科学家推测,许多正电子也许是暗物质粒子湮灭时释放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