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敦煌文献中保存了一大批唐五代西北地区的口语材料,为研究中古时代该地区的方言和语音提供了极大方便。其中同音互借用例极夥。有些字,如新和辛、徒和图、何和河、之和知、序和绪等等,即使在现代汉语里读音也相同或相近。因此,从上下文义和用韵(如果是韵文的话),也可猜出其借字同本字的关系。但有些字,如“去”,在某些敦煌文献中的读音,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只有明了  相似文献   

2.
杨琳 《寻根》2002,(4):26-32
按照东汉许慎《说解字》的解释,扇的本义是门扇,因为扇字从户。但扇字的另一偏旁“羽”表示什么,自古以来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现在看来,扇的本义可能不是门扇,而是扇动。鸟和昆虫飞行时都得扇动翅膀,所以扇字从羽。偏旁“户”是表示读音的声符,只是由于语音的变化而失去了表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虽遂"等字与"须叙"等字同音是西南官话中的特殊现象,与其他方言的"虽遂岁碎"同音不一致.从语音规律考查,这是汉语方言中在舌尖前音声母ts、tsh、s、z的影响下,三等合口韵介音-iu-有两种演变方式的结果.从与邻近主要方言的比较看,这种读音现象是西南官话的特点.从<蜀语>和<天下郡国利病书>记栽的这种语音特征出现的时间来看,西南官话在清代以前就已经形成这种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因上世纪汉字字形简化,鬥争的“鬥”被简化为“斗”字,与古代表酒器和量度单位的“斗”相混淆,致使“斗”字现在多音多义,造成人们在读音方面有时难免困惑。如岑参的唐诗《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中有句“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学界一般译为“人生一世能有几回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须痛饮醉倒”,《唐诗鉴赏词典》中余恕诚赏析“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时并无“斗酒”音义注解,《高适岑参诗选译》中谢楚发的译释亦然。  相似文献   

5.
■姓探源     
李乔 《寻根》2011,(3):132-134
近几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高庄村200多位姓村民因在办理保险、订购机票、注册学籍、办理驾驶证时,电脑无法打出“■”字,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陆陆续续改成与当地读音相近的“冼”或“显”姓。  相似文献   

6.
“覃”字读音考辨覃承勤覃,本古字。作姓,当读秦(qn)。在中国姓氏中,覃氏并非偏姓。覃氏现有苗裔400万,广播国内9省(区)、海外15国,涉国内13个民族。按人口计,在全国5660个姓中,占第193位。中国习惯称前列之500个姓为大姓,覃氏亦在大姓之...  相似文献   

7.
古玩也叫“古董”。“古董”,是指古代流传器物,可供了解古代文化的参考。“古董”也称“骨董”,所谓“骨”,取其肉腐而骨存之义,意指保存过去之精华;所谓“董”,即知道、了解,“骨董”即明晓古人多遗之精华也。“骨董”,初见唐代开元年间张萱的《凝耀》。当时,“骨董”二字系方言。“骨董”后演变为“古董”,直到清乾隆年间,人们才开始叫“古玩”。  相似文献   

8.
阿房宫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房宫——谜一样的宫名。此谜并非寻常之谜,是千古一帝秦始皇设下的千古之谜。因而古往今来众说纷纭争议很大,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困扰了人们两千多年。至今不仅宫名读音混乱令人无所适从,其中寓意尤令人迷惑不解。“阿”与“房”的古音古义“阿”字的古音古义,...  相似文献   

9.
都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老乡一见面,操着方言,情感马上就近了许多。奇怪的是“连城老乡”见面,说的却是普通话,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打着“老乡”的招牌套近乎的。别冤枉他们了,不必怀疑,他们确确实实是“老乡”。只是连城有一怪,虽然连城话属客家语系,但五里一方言,隔条河,翻座山,语言就难勾通了。因此,这里流行普通话,就连七八十岁的老太太都说得很好。  相似文献   

10.
“客家”,在客家及广东方言中有“客户”之意,是具显著特性的汉族民系,是汉民族中一个地缘性群体。“筚路桃符展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近代启蒙思想家、晚清著名诗人黄遵宪寥寥数句,便将客家先民两晋至唐宋时期由于灾荒、战乱等原因,离开中原故土,迁徙闽、粤、赣,继而西南、华南直至海外的漂泊史,刻画得淋漓尽致。客家人在迁移中,  相似文献   

11.
试释“国”与“域”及“城”游修龄本文所说的国、域和城,不是指现代意义上的国家、领域和城市的概念,而是讨论这三个字的起源和原始的意义。国的繁体字本作国,是口内一个“或”字;域则是土旁从“或”(但古籀中是邑旁从或),二者是同源的。城是土旁从成,这成字的演...  相似文献   

12.
甫入龙年,书法家们在“龙”字上各显其能。一时间各类书体、不同大小、千形百态的“龙”字真是随处可见。但我面前的这一特大榜书“龙”字,宽3米,高2米,气势宏大,它深深地吸引了我打动了我。第一眼看后,我脑子就忽然闪现出“大江东去……”那诗句的画意。我并不懂笔迹学或笔迹心理学,  相似文献   

13.
葛承雍 《寻根》2000,(5):100-106
在中国北方汉语方言中,有许多地方将用湿适中的黏土放在模子中夯打而成的方形土坯,叫作“胡墼”。例如陕西关中“胡墼”,又写用“胡基”、“胡期”或“胡其”,山西太原、忻州、万荣等地就叫“胡墼”,青海西宁地叫“胡墼”  相似文献   

14.
殷墟甲骨“”字疏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墟甲骨文中有“”字。其与“往”并非一字。专家们对其释读有不同的看法,但皆有未谛之处。实际上它就是“”的异构,即“桎“字。它在甲骨文中有“给……戴上足械”;“执捕”、“被执捕”、“被执捕的人”;“攻伐”、“进攻”几种含义。  相似文献   

15.
“乐亭影”是中国北方的戏曲剧种,因诞生于乐亭而得名,为乐亭先民创造。乐亭县地处冀东,历史上先后隶属于滦州、唐山,因此也被人称“滦州影”、“唐山皮影”和“冀东皮影”。“乐亭影”的影人、道具,由驴皮雕镂而成。因而又有“驴皮影”的称谓。其显著特点是唱腔、道白,均是地道的乐亭方言语音。因人称乐亭人“老呔”,称乐亭的方言语音为“呔话”,因此,“乐亭影”又被称为“老呔影”。  相似文献   

16.
“龟兹”读音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龟兹”读音辨正冯洁轩一龟兹和龟兹乐“龟兹”是西域国名的对音,龟兹国地约当今之新疆库车。译为“龟兹”,最初见於《汉书)},但《汉书》所记有两处“龟兹”:一见於《西域传》,是为龟兹国;一见於《地理志》,则为龟兹县,地当今陕北榆林,与龟兹国相距甚远,乃是...  相似文献   

17.
人参琐谈     
石云涛 《寻根》2002,(6):61-63
中国人早就发现了人参的价值。“参”古作“葠”,又作“葠”。在中国,至迟在汉代的文献中已有人参的记载,如《春秋运斗枢》、《礼斗威仪》、《异苑》等。南朝梁代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中称为“人微”,有人认为“微”乃“葠”字之讹。所以叫“人参”者,李时珍在他著名的《本草纲目》一书中说:“年深渐浸长成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谓之人葠、神草。”他说:葠“亦浸渐之义,葠即浸字,后世因字文繁,遂以参星之字代之,从简便尔。  相似文献   

18.
“花书”     
『花书』□陈礼荣钱钟书为当代学界名人,他的签名也常引人注目(如图1)。钱钟书三个字,合为一体,整体为“钱”字,上半部为“钟”字,右下方含“书”字。这种字,在我国汉字文化中,别具一格,自唐朝贞观年间,始见记载,通称为“花书”;用于签名,则叫“花押”。宋...  相似文献   

19.
貔貅漫谈     
吴新会 《寻根》2005,(6):19-21
貔貅的读音是“皮休”,一种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的特点是能招财进宝,所以近些年来貔貅像有流行起来的迹象。但貔貅究为何物,实际上很多人还很模糊。多方查询资料,现把找到的有关貔貅方面的内容整理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正宇 《寻根》2001,(6):56-60
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中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邪邪的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吃人”二字,入木三分地概括了历代统治的血腥历史,尖锐而凝炼地表述了这漫长历史的本质内涵。它成了我国现代学语言中一个常用的比喻词语。但从历史角度考察一下,“吃人”又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确实发生过、存在过的事实,甚至在明时代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仍然余风未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