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翻译学者蒙娜.贝克提出的社会叙述理论把翻译与叙事理论相结合,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无论从翻译角度或是社会学角度,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尝试从社会叙事理论的角度分析严复是如何通过翻译建构并促进叙事及主流话语的传播,进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将叙事与翻译相结合,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框架,是翻译领域的进步。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可有效避免源语言和译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风声》英译本(《The Message》)语言流畅,译者对小说的风格把握熟练,能再现悬疑紧张的故事情节、重现独特的叙事方式。本研究基于蒙娜·贝克(Mona Baker)的叙事理论,以《The Messgae》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的例子分析译者使用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通过直译加增译、转译的方法,实现时空建构策略;通过增译、省译及形象阻断意译法等,对中文偏好具体形象、积极修辞与英文重视抽象概念、消极修辞等特点进行相互转换,实现选择性建构及标签建构。  相似文献   

3.
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对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对外新闻报道中的叙事建构是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基于蒙娜·贝克的叙事理论,对最近两年来中国面向东盟的英文新闻报道及相对应的中文报道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译者在新闻编译中多采用时空建构、文本素材选择性采用与标示性建构等策略来对原文进行翻译叙事重构,突显能彰显良好国家形象的叙事,弱化与国家形象建构关系不大的叙事,在国际语境中建构与传播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4.
钱晨  高秀 《海外英语》2022,(3):70-71
《天工开物》作为中国古代文献中第一部系统地研究中国古代科技的著作,有“工艺百科全书”之称,包含了大量的古代科技文化用语。此研究以翻译与叙事相结合为研究方法,借助蒙娜·贝克的翻译叙事理论,以《天工开物》及其大众化文库版英译本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建语料库,对其中的古科技文化内容英译进行了研究,在翻译叙事理论视角下,分析了译者英译的策略以及翻译取向以及译者如何运用框架策略进行再叙事重构,为中国古代科技典籍的外译策略及传播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孟翰超  林静 《英语广场》2021,(11):28-31
叙事医学作为一门已经发展了近20年的学科,从Rita Charon在21世纪之初提出此概念以来,逐渐演化成了成熟完善且具有充分学理性和操作性的学科体系。国外叙事医学发展较早,有更成熟的文献及书籍资料,而且对叙事医学优秀文本进行翻译可以丰富该学科在国内的文本资料。本研究选择的翻译理论框架为斯坦纳翻译四步骤理论,通过分析叙事医学文本翻译,检验该阐释学理论的应用价值,以期对国内叙事医学文本翻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衔接作为译者普遍接受的翻译策略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关于文本的衔接方式翻译家们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观点,并将衔接视为连贯方式的基本手段.而在这一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当属蒙娜·贝克女士,本文将对蒙娜·贝克在她的著作《换言之:翻译教程》中所描述的衔接理论进行理据例句分析.  相似文献   

7.
Mona Baker的叙事理论来源于社会学和认知学相关的叙事概念,走出了翻译文本比对和翻译等值的研究视角。文章通过对Mona Baker叙事理论的追本溯源,厘清其叙事理论的发展过程,指出在翻译研究中应用叙事理论的难点,讨论如何辩证地看待其中的有些理论及观点,并展望叙事理论和翻译学在未来发展的新接面。  相似文献   

8.
以Baker为代表的翻译学者提出了叙事理论的翻译研究。本文尝试在叙事理论的基础上分析许渊冲在诗词英译过程中所带有的叙事学特征,从中发现叙事与诗词翻译的结合点,研究从源语叙事到译入语叙事过程中的时空建构和人物事件再定位机制对诗词英译所起的特别作用。目前叙事学在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的翻译研究方面的声音较为微弱,其适用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尝试初步探索叙事学在中国古典诗词英译分析方面的适用性,旨在扩大叙事学在翻译研究方面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会通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基础,也是翻译会通的学术基础。严复的翻译运用了这种思想,使其译著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结合近代中国的时代背景与民众诉求,阐释严复以达旨为主要翻译策略的翻译会通思想的学术适用性。同时运用蒙娜·贝克的叙事学理论,力求论证翻译会通思想在现代的学术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以Baker等学者近几年提出的以叙事理论为方法去研究翻译。翻译并不像许多人所认为的是"构建桥梁"或"消除隔阂",而是叙事的积极传播和促进。本文试把叙事学理论应用于军事翻译的实践中,分析了构建军事翻译文本的四种主要策略,同时对军事翻译教学提出一些有意义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杨志亭 《外国语文》2023,(4):131-137
后经典叙事学将叙事界定为信息传递的普遍方式,是构建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手段。以此观点解读科技翻译的本质及其过程,可以摆脱以往叙事与科技的二元对立,使叙事与科技得以融合。科技话语从本质上看是叙事建构,而科技翻译则意味着对科技叙事的重构。叙事文体学结合叙事学与文体学的相关理论,为科技翻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从而可以更好地阐释科技话语的翻译属性问题。译者通过在目的语中再现原科技话语的叙事语言与叙事逻辑,可以在微观和宏观层面实现科技叙事的重构。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的文学翻译有其显著的特点,译者不再仅是被动地参与语码转换,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译文叙事。因此对原作进行不同程度的改写在这一时期较为普遍。然而,对于这一通过语际改写建构译文叙事的现象却鲜有研究。国际著名翻译理论家Mona Baker借用叙事学理论阐释翻译叙事建构,为我们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我们探究这一时期译者如何通过不同策略建构译文叙事,使翻译成为社会变革以及创建新文学和新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邢台翻译史及邢台翻译界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台作为地方城市,她的翻译活动具有自己的特点,从翻译产业,翻译学科、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的作用等多方面综述了邢台翻译的历史和现状,同时还简要展望了一下未来。  相似文献   

14.
在应对现代国际社会的各种冲突、特别是武装冲突中,翻译不仅仅是沟通的桥梁、交流的工具,事实表明,它对事件叙述的构建循环发展也起重要作用.从Mona Baker教授的新著《翻译与冲突--事件叙述之手段》入手,探讨翻译与冲突的关系,冲突在翻译中构建及构建的策略方法,旨在为我们的笔口译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5.
青丹丹 《海外英语》2020,(7):130-131
石黑一雄作为日裔英国小说家,其在小说中如何以"自我"视角叙述中国"他者"形象,作者笔下的中国战时小说对于读者了解战时历史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石黑一雄的When We Were Orphans的中译本,该译本由陈小慰翻译.该文主要运用蒙娜·贝克的叙事翻译理论,分析陈小慰译者在回译展现中国战时历史文本《上海孤儿》的过程中,译者如何处理使用"他者"源语呈现的"自我"形象的翻译叙事,以及如何建构原文中的中国史实性与中国形象,探讨译者如何在翻译叙事实践中还原历史事件,以期让读者参与公共叙事中,从而探寻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对英美文学中中国形象探讨的实践操作性与可行性,以期对译者在翻译时还原历史真相、构建中国形象具有参考性.  相似文献   

16.
刘半农是五四时期一位与时俱进的战斗者,他的翻译小说具有独特的特色。一是在思想方面:即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融合;二是翻译小说的叙事手法:多种多样;三是借鉴了翻译小说的描写手法。其翻译小说对当时促进中西文化交流、针砭时政、启迪民智做出了贡献。同时,这些翻译小说对我国后来翻译文学的发展也有着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郭英珍 《商丘师专学报》2007,23(11):121-123
在应对现代国际社会的各种冲突、特别是武装冲突中,翻译不仅仅是沟通的桥梁、交流的工具,事实表明,它对事件叙述的构建循环发展也起重要作用。从MonaBaker教授的新著《翻译与冲突——事件叙述之手段》入手,探讨翻译与冲突的关系,冲突在翻译中构建及构建的策略方法,旨在为我们的笔口译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将叙事学引入翻译研究,特别是文学翻译研究。查特曼的叙事结构理论作为叙事学的里程碑式著作却尚未单独被用于翻译研究。对沈从文经典作品《静》及其两种英译文的研究也属空白。因此,将这二者结合起来或许可为叙事结构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斯皮瓦克是当代文化研究语境中关注翻译的理论家之一。她把翻译置于多种理论框架中,致力于研究翻译涉及的政治、民族、种族、帝国主义等政治色彩非常强烈的问题,提出"翻译的政治"这一概念。她的翻译一方面表明翻译的政治是指翻译在两种不同文化碰撞与交融过程中显现或隐现的权力关系;在政治语境中研究翻译,则凸显了翻译与权力的关系。从女性主义视角研究翻译的政治,就是要在重写翻译中凸显女性的差异性,为女性争取话语权。另一方面,其翻译也证明了当代翻译理论家的观点,在一定的历史语境中,翻译是译入语社会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20.
后殖民主义是一种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以其意识形态性和文化政治批评性纠正了本世纪上半叶的纯文本形式研究的偏颇。斯皮瓦克是后殖民主义理论阵营的一个先锋。本文阐述了她对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