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最近受到大家关注的巴金藏书一事,又让我想起了巴金先生与钱君訇先生的交往。这两位都是在年轻时就到上海从事创作和出版工作的,巴金不到30岁就写出了《家》等新文学的扛鼎之作;而钱君匐在上海一个学校毕业之后,在老家、台州、杭州兜了一圈,20岁那年走进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11月22日—23日,第十一届巴金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受中国作协、上海作协、巴金故居等主办方邀请,黎明职业大学党委书记林其天、文化传播学院院长马凡以及巴金研究所李金锋老师等代表学校参加研讨会。第十一届巴金学术研讨会是上海纪念巴金先生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中的最重要一项,研讨会主题是"超越时代的理想主义"。林其天书记、马凡院长、李金锋老师与众多的与会专家进行互动和交流,和他们一同分享和了解目前国内外巴金研究的新成果、新动态,并就《黎明职业大学学报》"巴金研究"栏目向与会专家作介绍和发出稿件征求。原黎明职业大学文史系主任,现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梁燕丽也在会上就巴金与黎明职业大学的渊源作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3.
本学期所教四年级第30课《鸟的天堂》是巴金的作品。我不想就课上课,想把它上成一次“走进巴金”的主题教学活动。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巴金的资料、作品,初步感知巴金。上课开始,我让学生介绍收集到的巴金的资料。在学生七嘴八舌之后,我在大背投上出示巴金生平简介:巴金,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参加进步活动,宣传反封建。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1927年至1928年在法国留学,这期间开始文学创作,写下《灭亡》,1929年…  相似文献   

4.
《文学教育(上)》2011,(7):157-158
位于上海市武康路113号的巴金故居,将于今年11月25日起向公众开放。这是近日在杭州举行的“巴金故居第一次专家咨询会”上透露的信息。1904年11月25日,巴金出生在四川成都,1923年,他离开家乡到上海求学,  相似文献   

5.
1936年,20岁的刘白羽来到上海,第一次见到了心仪已久的著名作家巴金。一天下午,巴金邀请刘白羽到冠生园聚会,询问了一些创作情况后,巴金满脸期待地对刘白羽说:"文化生活出版社要出版你的一本短篇小说集,你同意不同意?"  相似文献   

6.
巴金与萧红     
从1934年11月萧红萧军南下上海至1937年9月他们离开上海的这段时期,萧红在文学方面得到鲁迅、巴金的关爱和扶持,刚跃上沪上文坛不久就产生巨大影响。由巴金任总编辑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在短短的9个月时间内,给萧红出版了3部散文(小说)集:《商市街》《桥》《牛车上》。接二连三为年轻女性作家出版作品集,不能不说融有巴金扶掖年轻人的一腔火热情怀。无论在萧红的生活还是在萧红的作品,贯串的是如巴金所倡导的那种平民情结。巴金晚年与黄源晤谈,不止一次提到萧红,为一代才女早逝惋惜。  相似文献   

7.
时光荏苒,转瞬间,高龄的巴金老先生已走过了101个春秋,这是当代文坛的一大幸事。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以其在思想、文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而享誉海内外,其崇高的品德、风范更为我们后辈树立了楷模。一滴水珠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件件小事则犹如一颗颗珍珠闪烁着巴老的高风亮节。“不要重建我的故居”巴金诞生于成都正通顺街。不少人到成都时都想去巴金故居看看,但无法如愿,因为巴金故居已经不复存在。四川的父老乡亲对没有保留巴金故居而深感遗憾。1985年,四川省作家协会给省委省政府写了报告,要求恢复巴金故居。省委同意,并且成立了筹备小…  相似文献   

8.
巴金爷爷,您的百岁华诞就要到啦!眼下将有三个剧种的《家》在上海同时上演,这可是从未有过  相似文献   

9.
在上海举行的纪念巴金《家》出版7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室主任王海波透露,截止到今年9月底,该社出版的《家》各种版本累计印刷90次,总数达到437万余册。加上1982年四川人民出版社的20万套巴金选集中包含了《家》,《家》的实际印数已达457万册,超过《红楼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印数最多的小说。《家》是巴金  相似文献   

10.
巴金去世后,上海作家协会为纪念这位文学巨匠,提出设立“巴金文学奖”的建议。对此,巴金女儿李小林明确表示反对。理由有二:其一,巴老生前为人非常低调, 不喜欢如此张扬;其二,巴老认为  相似文献   

11.
<正>赫尔岑,这位列宁特别推崇的思想家、哲学家,一直用自己的真实,畅想平凡生活的伟大。他的《往事与随想》都是些老实话,一份记忆,一点思绪,没有半点豪言壮语,却散发着真实的香味。巴金先生特别喜欢这本书,晚年翻译了其中的一部分。后来,巴金还写出了属于自己的《随想录》。真的应该感谢赫尔岑先生,否则,巴金晚年的文章也不会写得那么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也许人活着,就应该平淡一些,做一些简简单单的事情,不要老是在飞机上吹笛子——唱高调,这样寻常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日报网消息,近日,86封曹禺先生和巴金先生的通信在上海巴金故居被整理出来。除5封巴金的信和3封曹禺的信分别入选过《巴金全集》和《曹禺全集》,其余均为首次和世人见面,部分信件连家属都未曾见过。这批信件是整理巴金故居时的新发现。86封通信(含2封电报)历时半个世纪,从新中国成立前夕至曹禺病逝。  相似文献   

13.
《没有神》是巴金最短的文章,写于90高龄,不妨全文抄录:“我明明记得我曾经由人变兽,有人告诉我这不过是十年一梦。还会再做梦吗?为什么不会呢?我的心还在发痛,它还在出血。但是我不要再做梦了。我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人,也下定决心不再变为兽,无论谁拿着鞭子在我背上鞭打,我也不再进入梦乡。当然我也不再相信梦话。”没有神,也就没有兽。大家都是人,就这么短短的几句话,但反映出巴金内心对过去的痛苦,与对未来的真诚与坚决,“用忏悔拒绝遗忘,以真话抗拒谎言”,这就是巴金人格的写照。  相似文献   

14.
据上海作协网消息,未完成的《春梦》是已故作家巴金早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该作品直接影响了巴金后来著名的“激流三部曲”。日前,《春梦》手稿首次由巴金研究会整理完成,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现代中文学刊》上。  相似文献   

15.
巴金是我国的著名作家,关于这个笔名的由来,从三十年代起就有些说法,多是属于猜测的。作者在1958年写的《谈〈灭亡〉》一文中,已说得很明确了。《灭亡》是巴金的第一部小说,写于法国巴黎,定稿于玛伦河畔的小城沙多—吉里。这是1927年的事情。巴金的“巴”字是取自一个当时名叫“巴恩波”的同学。他们同在沙城学法文。这个同学不久就去了巴黎,第二年在项热投水自杀。巴金在起笔名的时候,联想到这个同学,就采用了这个百家姓中少为人知的姓。至于“金”是另外一个朋友半开玩笑地提出的。因为巴金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字。碰巧巴金书桌上放了一本克…  相似文献   

16.
燕青 《作文》2023,(38):54-56
<正>巴金,1904年11月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1923年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真与善,是巴金文学的核心,也是巴金文学的生命和最高价值。他的前期创作以《激流三部曲》为代表。在这些带有强烈自传性的长篇小说中,巴金真实描写了一个青年对生他养他的封建大家庭的对抗和控诉。在巴金看来,  相似文献   

17.
李致 《红领巾》2011,(1):24-25
作家巴金是我的叔父,我叫他四爸。 四爸在一九二三年离开四川去南京读书。以后又到法国留学。我出生的时候他在上海,所以,我十一岁前没有见过他。  相似文献   

18.
在上海举行的纪念巴金《家》出版7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室主任王海波透露,截止到今年9月底,该社出版的《家》各种版本累计印刷90次,总数达到437万余册。加上1982年四川人民出版社的20万套“巴金选集”中包含了《家》,《家》的实际印数已达457万册,超过《红楼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印数最多的小说。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0月17日,中国的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在上海逝世。巴金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翻译家、出版家、编辑家。他的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及《抗战三部曲》。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巴金一生著书,一生读书,著与读,融为一体。读与思,让巴金的思想得以发展,情感得以升华。巴金对于书籍,采取的是敞开胸膛吸收的方式。巴金还善于在思考中1982年3月15日,巴金在家中接受意大利政府授予他的封面说明“但丁国际奖”。超级英雄奥特曼先生,捉了好多的怪兽准备做成汉堡包送给放寒假的小朋友们…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巴金与鲁迅最像了,他们都是最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鲁迅说他是“抉心自食”,巴金也说他“燃着自己的心”。我想这是他们与传统的中国文学家、与西方古典或现实主义作家最大的区别吧。他们都是来无可寻之路,去无可往之乡呀。现在的中小学生,恐怕是弄不清楚他们这种极为强大的人格精神的。可是我们也不要把巴金说得太深刻、太秀异了。其实,巴金还是有靠的东西的,我想有三样,每个人都离不开。只不过,巴金和鲁迅他们,比较极端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