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黄泳 《青年记者》2007,(12):111-112
浙江省乐清市以民营经济发达著称。民营经济是乐清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乐清又是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之一。这些年来,全国各地来乐清学习取经者络绎不绝,乐清因民营经济而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2.
整整12年未见母亲和兄弟姐妹等亲人的弱智女叶华芳,在浙江省《温岭日报》和《乐清日报》两报记者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回到了宁海县前童村,和苦苦思念她的亲人团聚。这10几年,叶华芳生活在乐清,一直自称是浙江省温岭市泽国人。  相似文献   

3.
阮静 《浙江档案》2009,(4):29-29
乐清细纹刻纸发源于乐清民间剪纸的“龙船花”,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元代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乐清县志》记载:“社里笙歌达巨,通衢剪彩为众共赏,与民同乐。”由于乐清地处海滨,在风俗信仰中注重祈海神和信龙神,逐步形成了对龙图腾的崇拜。大约在明末清初年问,乐清沿海一带农村在春节期间出现了一种别致的龙灯,因它形如船,故称龙船.后发展为一种“首饰龙”。艺人们以刻纸装饰在龙船上,这种刻纸被称为“龙船花”。评判龙船灯的标准水平,主要看龙船纸扎和细纹刻纸的精致情况。  相似文献   

4.
2007年,由乐清日报负责整合“乐清之窗”和乐清日报电子版,建成全新的地方门户网站中国乐清网,成功地整合了全市电视、报纸、广播的新闻资源,形成了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组成的全方位网站格局,真正做到了多媒体、立体化的新闻宣传模式。乐清日报创办的数字报缘何这般火热?  相似文献   

5.
张全  王冬敏 《新闻实践》2012,(11):38-40
乐清日报自2011年3月改版后,专门开办了评论版,每周三期。设有“乐清观察”、“经济走笔”、“众议”、“巷议”、“140字”、“画语”、“政论”等栏目。到今年8月底止。刊出评论版240多期,发表评论文章近1700篇,其中由本报记者、编辑和特约评论员撰写的本地评论310多篇。在国内县市报中属评论版刊出频率较高、系统性较强的报纸。乐清日报评论版的闪光点,在于对本土评论的操作。因此在读者群中建立了较高的公信力,也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浙江档案》2008,(2):F0002-F0002
浙江浙能兰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由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控股建设4台600MW国产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工程分二期建设,是为解决浙江省“十一五”期间严重缺电情况的一个抢建项目,是浙江省“五大百亿”工程之一。  相似文献   

7.
郭艺 《群众文化》2001,(5):30-32
乐清黄杨木雕工艺,距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目前,以众多家庭作坊式的个体手工业的形式,形成浙江省具有一定规模的手工艺创作群体。现有从业人员3000人左右,其中,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名、高级工艺美术职称8名,近10件作品被轻工部评为“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和希望杯奖,7件作品被国家作为珍品收藏。  相似文献   

8.
田羽  吕屏 《新闻世界》2011,(7):106-107
浙江省温州乐清市发生的工程车压死原村委会主任钱云会事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该事件演变成一起影响全国的舆论事件。本文从"乐清事件"的舆论本质、网络时代舆论的特点入手,通过对"乐清事件"的舆情分析,运用新闻传播学理论探讨网络时代政府如何进行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乐清日报社在用人、用稿、用钱等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用人———试行“优胜劣汰”的竞争制发展报业,关键在于选用优秀人才。在这方面,乐清日报社坚持“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把握好“优者进”、“劣者汰”这两个环节。进人过“五关”。乐清日报社从刚办报开始,就尝试向全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近两年先后两次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业务骨干。对这些应聘人员,除符合学历、年龄等基本条件外,一律要过“五关”:一是个人成果关,须在正式报刊上发表作品15篇以上;二是专业考试关,参加报…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文化厅1993年公布的第一批民间艺术家(18位)之中的王凤祚个人档案最近被浙江省档案馆征集进馆。浙江的传统雕刻工艺,在全国的工艺美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东阳木雕、青田石雕、乐清黄杨木雕,被称为浙江"三雕"。它有精巧、瑰美、细腻、雅致的艺术风格,具有典型的江南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优秀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凤祚(1905-1993),乐清翁洋人,黄杨木雕一代宗师。原浙江省特级名艺人,浙江省一、二、三届政协委员、浙江省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会员。他平生治艺严谨,在佛像雕塑、圆雕、镂雕、彩雕、脱胎…  相似文献   

11.
广电     
《新闻实践》2007,(1):49-49
丽水日报举办“报人论坛”活动;乐清日报QQ群网友为云南贫困生送去冬衣;  相似文献   

12.
国家档案局网:日前,经浙江省委、省政府同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浙江省文明素质工程》等八项工程实施方案。其中在“文明素质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保护工程”和“文化传播工程”中分别把信用档案建设、档案史料文献整理、重点档案保护利用、档案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美术学院校园整体改造一期工程。位于西湖旅游风景区南山路,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立项。般工程由文化部主管、是国家“九五”期间重要教育文化建设项目,由国家全额投资的国家重点工程和浙江省重点工程。工程建设历经三年,竣工后先后被评为杭州市优质工程“西湖杯”和浙江省优质工程“钱江杯”。2003年10月6日,国家军委主席江泽民参观了中国美术学院新校园,充分肯定了新校园的建设,对学院的发展给予希望。根据国家档案局、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  相似文献   

14.
报业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展程度。乐清报作为最基层的媒体,既受到所在地聚居人口和经济总量的制约,又面临其他报纸的挤压,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非常有限。在这种新态势下,我们乐清日报适时推出了“修内、拓外”的发展战略。修内——深化内涵的重要前提修内主要指报人的“修身”和报纸的“修身”两个方面。这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乐清日报社建立新的用稿制度,规定报社内部人员的稿件一律采用电脑稿。稿件由编委办分类并遮盖作者姓名(通讯员的稿件也是如此),然后在每日下午的谈版会上定稿。由于稿件上没有出现作者姓名,有效地排除了“关系稿”、“人情稿”,以新闻价值高低、稿件质量优劣来评判和取舍稿件,真正体现了用稿“看文不看人”的原则。我认为这种做法好。与此相反,时下有的新闻单位“看人不看文”的现象还比较严重,稿件取舍往往看文章作者的身份和地位而定,这可以说是一些新闻单位的通病,也是多少年都想治而难治的顽症。正因为“看人不看文”…  相似文献   

16.
“乐清村主任之死”案是2010年沸腾网络的重大事件。由于网络水军的推波助澜.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很快演变成一起重大舆论危机。  相似文献   

17.
朱永红 《新闻实践》2011,(11):42-43
乐清日报的“微新闻”开办两月有余,已经成为报纸最知名的栏目之一。记者出去采访,读者通常会说起近日报纸上哪条“豆腐干”新闻有趣。虽然,我们将模仿微博体的新闻报道文体命名为“微新闻”,但读者形象地将之称作“豆腐干新闻”。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深化基层联系点制度,实践“三贴近”,乐清日报从今年4月底开始开展“乡村故事”采风活动。采风活动分9组,由分管领导和采编部室负责人等带队,选择以山老区乡镇为主的偏僻乡  相似文献   

19.
3月31日,浙江省滩坑水电站工程蓄水阶段移民验收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在滩坑水电站工程蓄水阶段移民验收专家组意见基础上顺利通过了验收意见,其中移民档案作为滩坑水电站工程蓄水阶段移民验收十项内容之一,获得了滩坑水电站工程蓄水阶段移民验收委员会的一致肯定。滩坑水电站是浙江省“五大百亿工程”之一,工程建设共需计划移民50301人,分4个水平年完成。截至2008年2月底,  相似文献   

20.
张全 《新闻前哨》2010,(2):27-27
乐清日报“8531网上评报”是在浙报集团改版指导组的提议下,报社编委会决定开通的。在保持一人主评的基础上,其他人员既可实名上网评报,也可匿名发表看法,使原来纸质评报时的“独角戏”.变成了融合多个声部的“大合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