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节课四十分钟,要充分利用教材例题并以例题为基础,改变例题的条件或问题,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解题训练,是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例如,教学第九册84页例3: “一个棉花专业户在一块长90米,宽60米的长方形地里种棉花。按照行距0.6米,株距0.2米留苗,这块地一共留棉花苗多少株?”在学生掌握例3的解题方法后,将例3的条件或问题作适当改变  相似文献   

2.
案例一 1.出示教材中的例题: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相似文献   

3.
1.出示教材中的例题: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2.提问:你能根据题意,用18根同样比例的小棒围一围或者在纸上画一画吗?  相似文献   

4.
纵观人教版五年制小学教学的金套教材,笔者发现在求近似值的例题中,对答语的处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答语与问题不同,多用了—个“约”字。如第十册第16页中的例1:“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是0.45米,高是1.3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  相似文献   

5.
京、津、沪、浙四省市全编的试用教材九册83面上,有一道例题是: “向阳生产队在一块长80米、宽60米的长方形地里种棉花。平均行距0.6米,株距0.2米。这块实验田种棉花多少株?”一位教师教学时,先在黑板上画图讲解,让学生理解“行距”、“株距”的含义以及每株棉苗所占土地的面积。再列式解答这一题目。继而进行小结,说,“这题的已知条件是土地面积和行距、株距,问题是求种植株数。解这样的应用题,应先计算每株作物的占地面积,再计算土地总面积以及它包含了多少个每株作物的占地面积,就会得到植株的株数。”同时,教师还在黑板上出了数量关系式。土地总面积 每株占地面积=株数  相似文献   

6.
教材中例题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教材中例题教学的现状怎样讲解例题 ,如何充分发挥教材例题的教学价值 ,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然而教材例题教学的现状 ,正在逐步弱化教材中例题的教学价值 .目前教材中例题教学呈下列现象 :(1 )对教材中的例题 ,教学中只作一般性的讲解 ,根本不顾例题应有的典型示范作用 ;(2 )对教材中的例题 ,老师布置学生自己看 ,根本没有把蕴藏在例题中的解题思想、方法介绍给学生 ,更说不上让学生掌握这些解题思想和解题方法 :(3 )对教材中的例题 ,教学中教师根本不屑一顾 ,置之于一边 ,认为例题不过如此 ,自己找的题目比例题更好 ,更有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深入解读教材是十分重要的。现行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有时只是一个情境图,或者是几个小精灵之间的对话,其他的什么都没有,这都给解读教材增加了难度。那么,如何解读数学教材呢?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来谈谈平时教学如何解读教材。一、走进教材——理解教学内容教材中的每一个例题、每一个习题、每一个要求,其背后都蕴涵着特定的意图。在解读教材时要仔细揣摩教材中的各个例题或习题,思考为什么要出这样的题目,出这样的  相似文献   

8.
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例3"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中,教材采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教学"速度"概念,教材列举两例(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驶160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可以写成160千米/时;小林每分钟行走60米,小林步行的速度是60米份.)来指导学生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如上面例题中的160千米/时、60米/分,使学生体会用这样的符号表示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具有简明、清楚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反语即说反话,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较多。数学教学中如能巧妙运用,往往比正说、直说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更富有情趣。例题:一个宇宙飞船3秒钟航行36千米。照这样计算,如果要船行960千米,需要多少时间?批改作业时,发现不少学生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0.
征解回音     
·征解·11 为何不能用“植树问题”的解法去解答? 通用教材八册P.38例5: “棉花专业组在一块长90米、宽60米的长方形地里种棉花。按行距0.6米,株距0.2米留苗。这块地一共留棉花苗多少株?”根据“植树问题”的解法,应该是:60÷0.6 1=101(株)……每行株数90÷0.2 1=451(行)……共有行数101×451=45551(株)……共留的株数  相似文献   

11.
在算术教学中,例题的讲解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怎样讲解例题,我们需要很好研究。现在将我的点滴体验写在下面: 一、发挥教材的联贯性、系统性。教材上的例题,是按着一定顺序出现的,是由浅入深的。因此,我在讲解例题之前,是先要复习儿童已有的知识,以便把这些已有的知识作为儿童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如讲解18(3/5)+13(4/5)这个例题之前,我在检查复习时,先出了这样两道复习题,为学习新教材做准备练习。  相似文献   

12.
在高二数学教材不等式的证明一节中 ,有这样一道例题 :已知a ,b,m都是正数 ,并且a ab .本题是一道比较典型的例题 ,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会给人以不同的收获 .除教材中给出的作差法外 ,下面我给出另外四种不同证法 :思路 1 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分式 ,故可联想  相似文献   

13.
这个“约”字要不要写□陇西县宏伟乡白崖小学赵珍在人教版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中,笔者发现在求近似值的例题中,对答语的处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答语与问题不同,多用了一个“约”字。如第十册第16页中的例1:“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是045米,高是13米,求它...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的中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比较重视课本上的复习参考题和一些外来资料,而对于课本上例题的教学往往停留在就题论题,照本宣科的水平上,没有把例题应有的功能挖掘出来。总想靠题海战术来提高数学质量,但往往事倍功半。实际上,教材中例题的编选都是经过多次筛选精心编制的,它是教材编写的匠心所在。教好例题,充分发挥例题的教学功能是教好数学的重要环节。怎样才能充分发挥例题的教学功能呢?下面就一道例题谈谈我的粗浅体会。 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科书几何第二册P_179页上有一道例题: 例:求证顺次连结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我是这样来处理这道例题的:  相似文献   

15.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认真钻研教材。教材是教学的蓝本,对于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等,教师均要深入钻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教材内容融会贯通,化为己有。例如,教学“最大公约数”一节时,我是这样分析教材的:本节共4个例题,这4个例题的编写意图是什么?哪个例题是重点?算理讲到什么程  相似文献   

16.
根据教材的重点概念和规律,在教材中编有相应的例题.教师在处理例题时,切不可把例题简单化.应从教学需要出发,以课本例题为主,并在其基础上,使之适度延伸、拓宽或配置辅助性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深入挖掘出课本例题和习题的潜在功能.根据本人的体会,讲解例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例题情境是抽象课程理念的具象化。通过分析影响较大的三种数学教材发现,我国初中数学教材例题情境的设置具有以下特点:例题情境种类多样;无情境类型例题成为主流;重视学生个人情境和社会情境;职业情境与科学情境边缘化;各类型情境例题所占比例失衡。建议我国教材要适当降低无情境例题比例,增加职业情境与科学情境例题比例,合理布局各个情境类型例题。  相似文献   

18.
<正>例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学会知识、形成技能的有效载体.课本例题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示范性、启发性,我们要发挥例题的价值,总结例题"模型",这将会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对知识更深层次的认识,达到提高解题能力的效果.苏科版初三数学课本上有这样的一个题目:为了测量停留在空气中的气球的高度,小明先站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课本《平面解析几何》(统编教材)第6页,有这样一道例题: △ABC中,AO是BC边上的中线(如图1),求证:该题课本上采用解析法证明.现给出两种平面证法。  相似文献   

20.
讲例题,就是举例的性质,不是只为了讲这个题怎么做,而是通过讲这个题,讲一种算法,一种思路,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过去我对此思想上认识不足,只认为把例题讲清楚了,课本上的习题学生会做了,就完成任务了。对深入钻研教材,在讲解例题上下功夫做得还不够。在市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研究班学习后,我进一步认识到学好教材,了解知识前后联系,是讲好例题的基础。如数学试用本第六册69页例1“赵桥化肥厂7天生产化肥1575吨,照这样计算,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