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咱团领导个个都是‘铁栏杆’,这是济南军区某工兵团官兵对团领导的赞誉。这个团自1993年以来,连续5年被集团军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没有出现一篇失实和虚假报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领导严把审稿关。不信,有例为证:团长詹习文──“这件事我不能干!”这天上午,报道员小王拿着一份稿子来找团长。“詹团长,这个稿子是好不容易从编辑那里约过来的,我已经写好了,请您修改一下。”这名报道员婉转地向团长解释。詹团长抬起头来对小王说:“这件事我不能干!现在部队还在进行教育,你稿子中想让我到太行山上搞演练,一是同团…  相似文献   

2.
出外采访回来,听说前几天写的一条内部消息《抗越前线部队换防回到杭州,群众自发上街欢迎,出现盛大动人场面》一稿,受到社领导同志的表扬,当时第一个感觉就是:这实在是“贪天之功”。这样一条短小的稿子,写这稿子时所化的力气,和抗越  相似文献   

3.
操守存折     
一位极具新闻敏感的年轻记者,一个有着新闻天赋的新闻从业人员,在采访中发现了一个好新闻,稿子写好后不是先给本新闻单位,而是将新闻捅到网上,被兄弟新闻单位的一位记者发现做了一条好新闻。结局并不出人意料:后者得到本报领导的夸奖和业内人士的好评,前者当然要为轻率的不  相似文献   

4.
一位老记者说过:勤奋的人才能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懒散的人只能算是个不称职的新闻工作者。我是个业余新闻爱好者,凭着勤奋在新闻报道这条坎坷小径上跌跌撞撞4个年头,有过成功的喜悦,也饱偿了失败的痛楚。但最近因为偷了一次懒,差点误入了报道失实的深渊。某部有段10公里通讯线路,时常受到沿线不法分子的偷盗,严重影响了部队的工作。该部队也曾向驻地有关部门报过案。为了对沿线群众进行教育的目的。部队让一名干事给驻地新闻单位写了篇新闻稿子,但未见报。随后,部队又让我去写。当时我想,那名干事写了稿子,素材肯定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5.
谢顾问谢顾问:我写了不少新闻稿,可编辑和有经验的报道员总是说我写的稿子太“空洞”,那么,我怎样才能防止这种毛病呢?五四六七五部队维铭维铭同志:所谓“稿子写得空洞”,就是指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稿子空洞的、王要原因无非是两个。一个是深入采访不够,了解情况不细,不掌握较多的生动、具体的事例,因此写作时只有靠概括和估计来成文。另一个原因是不知道怎样才能避免空洞,没有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这里,我重点讲几个避免稿子“空洞”的方法,仅供参考。一是要写细、写具体。这是防止空洞的一个有效方法。比方说,你在写某个新…  相似文献   

6.
批评稿难写,这是记者、通讯员历来就有的感慨。这个“难写”并不在于稿子本身,而在稿子刊发之后,风云变幻,奥妙无穷,记者实难应付。一位通讯员就本单位部分职工倒卖原材料一事写了一批评稿,经政工部门审核无误,寄给了市报。文章发表之后,不仅被批评者上门斥骂,单位领导也大为不满,开会对写批评稿者进行批评,认为这是故意给本单位“抹黑”。就连审过稿的有关人员也随风一转,声明对此事不能负责。招祸的只能是记者、通讯员了! 说批评稿难写还比较好“理解”,而表扬稿也难写就真让人哭笑不得了。某新闻专干,一次与本单位的“二把手”乘小车去外地办事,途中遇一群众拦车,请求送一伤员上医院。该领导觉得救人要紧,立即命司机去跑了一趟。新闻专干就此事写了一稿发表在某报上,不  相似文献   

7.
谢顾问:我是一名新闻函授学员,、平时喜欢写些小报道、小文章,可从来都是自写自感,而不敢拿给领导和同志们看,更没勇气寄到报社去,请问,我该怎样克服这种“稿子怕人看”的心理障碍呢?学员杨洪亮杨洪亮同志:据我所知,在初学写作者中,“稿子怕人看”的现象是很多的。要说这种现象好的一面,那就是凡“稿子怕人看”的同志,往往有一种自卑情绪,觉得自己写稿子是“人软货松”,不好意思将稿子拿给别人品头论足,更怕稿子寄出去后“泥牛入海无消息”,干落个丢人现眼,自找没趣。说穿了,这是一种虚荣。C的表现,也是一种缺乏自信心…  相似文献   

8.
青岛警备区某海防团团长荣光是一名地道的军事干部,但他在抓新闻报道方面却一点也不“含糊”。一天,一位报道员写好一篇连长贾化友安心工作立新功的稿子,为了提高稿件的质量,擅自把贾连长5次荣立三等功写成8次,团长看到后就问报道员,为什么这样写,这位报道员很随便地说:“这是为了增加稿子的分量。”荣团长一听,当即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把失实处改正后才让他寄往报社。荣团长爱看报纸在全团是出了名的。今年3月份,他发现军区报纸上很少有本单位的稿子,就到宣传股了解近期的上稿情况,发现了刊稿的篇数倒是不少,但都是写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谢顾问:一个老通讯员告诉我,“初学写稿要多写,登稿子要靠碰”。我一想也是,有时自以为写得不错的稿子报社不用,而不费大劲的稿子却被刊用了,这不是“碰”中的吗?不知这种看法对不对。84806部队车宗友辛宗友同志:恕我直言,“登稿子要靠碰”的看法是不对的,同时,对自己提高写作能力也并无好处。要知道,一篇稿子在版面上变成错字,是要经过编辑精。:筛选(有时选中的比例仅在1%以下)和删改,经过组长、部主任及社领导严格把关的,质量差的稿子即使一时蒙过编辑的眼睛,《终也会在层层审查把关中被淘汰。这就告诉我们,稿件见报…  相似文献   

10.
报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报难,小报更难。我们在坚持开展批评中,尝到了甜酸苦辣各种滋味。小报抓批评性报道的困难,主要在于地市县报的天地有限,不仅当地看得见摸得着,不是这个亲戚,就是那个朋友;而且可以找上门来,说情吵闹。因此:一是采写难,由于小报与群众靠得近,往往是有了报道线索,被批评者便很快知道了。他们采取各种办法阻挠批评者了解事实真象,意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二是见报难。婆婆多干预多。不少被批评者的主管部门或领导,往往缺乏政策和全局观念,回避矛盾,或搞“下不为例”,甚至包庇、袒护。三是部分编采人员有后顾之忧,担心“捅漏子”后与己不利。加上听到一些好心人的“规劝”和亲属的埋怨,愿写顺手的稿子,不愿写缠手的稿子。  相似文献   

11.
某团连续4年被师、集团军、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部队党委“一班人”对新闻报道工作的关心和鼓励。部队党委在重视选苗的同时,更注重对报道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组织他们学习《保密守则》和稿件送审制度。一次,一名报道员写了篇稿子送给政治处主任陈德刚,稿中有一处失实,陈主任当即对这名报道员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从此,这个部队严格了报道员发稿坚持“三见面”制度,杜绝了失实、泄密报道的发生。党委成员人人为报道员提供素材,出点子,帮助分析稿件。副政委鞠景恩在工作中有什么新方法、好思想,常与新…  相似文献   

12.
谢顾问:我是一个基层单位的报道员。每当我写了稿子请大机关的新闻干事或报社编辑审阅时,他们总是说:“你刚学写作,又是小单位的报道员,以后要多写小稿子,少写大稿子。”我实在不明白,难道在“小单位”就注定不能写“大稿子”吗?145医院小桃小姚同志: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弄清“小单位”和“大稿子”是指什么而言。你是“团级单位的报道员”,那你说的“小单位”指的就是基层单位,而不是大机关。这恐怕不会猜错的。但这个“大稿子”,理解可就不同了。其一,“大稿子”可以理解成事关大局,有大机关、高级领导人活动的稿子;其二…  相似文献   

13.
“严师手下出高徒”。某师政治部主任李光明,就是这样一个既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又在有才上“严”字当头、决不姑息的领导。正因他这一“严”,任团政委3年间,先后有12名业余报道骨},退伍后被地方报刊、电台招聘为编辑,两名报道骨干被直接提干,8名报道骨干考上了军校,还为上级新闻单位输送了4名业务尖子。师里的新闻报道工作也走在了前列,那是他走马上任团政委的第一天,报道骨1‘小肖的一篇反映部队支援地万建设的稿子被一家报纸登了出来,并做了突出处理。可稿子并没有引起奸的反啊,反而使官兵们议论纷纷,说这篇稿的内容是“瞎…  相似文献   

14.
军事训练,作为部队经常性的中心工作和广大指战员的主要实践活动,理应成为我们记者和通讯员关注的焦点和报道的重点。“焦点”也好,“重点”也罢,都得靠稿子说话。拿不出好稿子,指导不了面上工作,一切等于零。许多训练来稿之所以不能见诸报端,就我看来,恐怕与如下3个问题有关:一、写得太实。如果说政治教育的报道容易写得太“空”的话,我们的训练报道往往容易写得过“实”了,大多是就训练写训练,就演习写演习,陷到技术性的圈子里出不来。这可以说是多年来训练报道的一大通病。不少训练来稿,所以似“泥牛入海”,从很大程度上讲,是吃了技术性…  相似文献   

15.
谢顾问:我是一名驻守在渤海前哨小岛上的报道员,脾气特别,平时不爱和人开玩笑,也不爱发脾气,甚至说话也低声细语的,战友们都喊我“男小姐”。自调到报道组后,我已有105篇稿子泥牛入海无消息。有经验的报道员说:“这与你的性格有关.没有阳刚2气的人写不出好稿子。”访问:写稿子真的与人的性格有关吗?55055部队郭宝富郭宝富同志:要弄清这个问题,应人人两方面看。一方面应看到,稿子是人写的,人的思想品质、性格等必然也要通过稿子反映出来,正所谓“文如其人”。比如,一个思想活泼、性格开朗的人,写出的稿子往往新、鲜、奇、…  相似文献   

16.
谢顾问:常听人说:稿件“三分在写,七分在改”。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我每逢写了稿子,除了自己反复修改几次外,还要请领导和老通讯员们帮助修改。如此七改八改,把我想要表达的思想全改得走样了,可稿子见报的并不多。于是,我对这个说法怀疑了,请帮助我弄清这个问题。81246部队焦德欣焦德欣同志:我也听说过一句话,叫“稿子是改出来的”,这与“三分在写,七分在改”大概是一个意思。修改果然比写作本身更重要吗?我的体会是──一、对于初学写作的同志来讲,多给他们讲讲文章多修改的重要大有益处。有些通讯员,虽写作基本功不大好却…  相似文献   

17.
搞报道通常要求领会上情,了解下情。这就需要报道员采访上级领导。可许多报道员不愿采访领导,或见了领导就发慌。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存有“怕稿子写了发不出来不好意思面对领导”、“因领导工作忙采访怕打扰”、“领导平时管理严不敢近距离接触”等思想。久而久之,采访领导就成了部分报道员最挠头的事。从一名报道员成长为一名副营级报道干事,我既采访过列兵也采访过师以上领导,回顾起来体会有三:  相似文献   

18.
一、采访要善于引导去年初,军务处的费参谋让我写篇科技方面的稿子。我问他有什么素材,他说了一大堆数字,什么有多少技术成果,有多少获得军区、总部的科技成果奖,等等。可从这些数字中看不出有什么新闻价值。再问他还有什么情况,他说这些数字和成果够突出的了,还不能写篇稿子吗?当问他部队在科技工作方面存在什么问题时,他可能理解成写不成表扬稿要写批评稿,便说没什么问题,我们单位的情况比较好。而正在这时,领导找我安排了其他任务,科技方面的稿子就此“搁浅”了。过了几个月,黄参谋再次约我写写他负责分管的科技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新闻报道工作曾是某仓库的老大难。如今,这个仓库不仅甩掉了落后帽子,还连续三年被军区后勤评为先进单位。一提及这些.仓库政委汤光平禁不住自豪地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是广大官兵积极参与新闻报道工作结出的硕果。”频发的“家庭内战”仓库主任王春平一家是众人交口称赞的和睦家庭,年年被评为五好家庭。可自从妻子担任业余报道员以来,夫妻俩经常为写报道发生争执。这不,为了一篇稿子的写作角度,夫妻俩又争了起来。丈夫在下单位检查时,捉到一条“活鱼”:一位战士因途中救人延误了假期,部队领导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了这…  相似文献   

20.
文人当自重     
“文人”在这里指的并不是作家、编辑,也不是记者或一些文化界名人,而指的是某些基层报道员。君不见,有些基层报道员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喜欢自己“吹”自己。某部一报道员刚刚从外单位调来。为了在领导面前显显“能耐”,就以他人之名写了一篇自己的“事迹”,把自己的吃苦精神吹得“云山雾罩”。时隔不久,他的这篇自吹文章果真感动编辑被刊用,可他那成才事迹让人看了,真是令人咋舌。单说写他担任报道员两年来,写了230余篇稿子,在各级报刊见稿200篇,就很使人刮目相看。你别说他这么一写,几个领导看了还真在机关引起了一场不大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