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信作为受众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作出反应的主要形式之一,受到大多数媒介机构的重视。当一篇文章、一次节目或一次系列的传播活动与受众见面后,如果媒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收到大量来信,就被称为引起轰动效应;来信数量比预期的少,则会被认为受到了冷淡。这表明,来信数量是媒介机构评价自己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解释传播效果方  相似文献   

2.
《百家讲坛》传播效果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传播效果,是指受众的心理在传播前后发生的变化。它通常有双重含义。狭义上是指传播者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众身上所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上的变化。广义上是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的活动对受众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作用,包括直接的、间接的、显形的、潜在的。大众传播活动都具有目的性,但能否产生预期的传播效果与媒介传播内容和方式是否能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受众的特征、媒介的素养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近两年来,央视10套《百家讲坛》栏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传播效果,引起了学者和广大观众的关注。这…  相似文献   

3.
吕霓 《新闻界》2008,(1):36-37
媒介素质教育理论从受众如何使用媒介和社会如何干预受众使用媒介的研究,在信道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将传播效果研究推向了全球化的主题,从受众角度,治大众传播之恶、从大众传播之善,使这一学术研究的社会意义远大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众传播以传播者搜集、传递信息开始,以受众接触、接受信息并对信息做出反馈结束。受众是大众传播的信宿,即“目的地”。因此,自从人类出现大众传播现象以后,也就有了受众的存在。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总是把自己的传播意图直接或间接地指向受众,并有意无意地把受众接受传播的状况作为自己传播是否成功的参照。  相似文献   

5.
李洁 《新闻前哨》2014,(10):74-75
节目主持人通过大众媒介进行语言表达是大众传播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这是首先需要向学生阐明的主持人大众传播行为的概念。何谓传播,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1]作为"喉舌"的节目主持人,其职责就是将有意义的社会信息传递给受众,受众接收信息并反馈新的信息,媒体接收反馈信息并不断修正自己新传播出去的社会信息,从而使整个社会信息系统得到良好地运行。  相似文献   

6.
杨丽 《新闻前哨》2009,(8):27-29
在新闻传播当中,常出现有悖于新闻传播初衷的“异化现象”。从传播心理学的视角对此进行一些探讨,分析成因,强调在大众传播中增强受众意识,正确把握传者、媒介、受众间的协调关系,剖析受众认知心理、需求心理,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传播策略,提升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范明献 《新闻界》2007,(1):73-74
人际传播是人类社会最普遍、最频繁、最常见的传播类型。不同于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是个体间的亲身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具有直接、双向、互动的特点。电视传播,虽然身为大众传播媒介,但作为视听合一、声画并茂的电视媒体,正如同学者所言:“迄今为止,电视是所有大众传播媒介中最便于展现人际交流的媒介”。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媒介接触习惯和使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广告媒介越来越丰富多样化。目前人们将广告媒介划分为传统广告媒介和新兴广告媒介,多种传播形态打破了传统单一的传播模式,受众往往根据自己的个人需求与媒介接触习惯选择自己最便捷的媒介接受信息。多样化的受众需求和细分化的受众市场,使得党报的广告传播活动日益艰难,广告传播效果愈加难以把控。在新形势下,如何突出重围,成为新形势下地市级党  相似文献   

9.
翁浩浩 《新闻传播》2010,(1):132-132
在当下这个大众传播的时代,大众传媒的传播无疑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的表现之一就是新闻媒体常常把受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现象,在传播学中被称为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研究议程设置,对我们深入理解媒介的舆论导向,进而做好对"热点问题"的报道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大众传播的一种主要形式,电视承担着解释、说服、娱乐等多项功能,对现代信息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电视受众是一对多的传播活动的对象和受传者,受众心理是受众在接受媒介传播的信息时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是媒介传播内容这一客观存在作用于受众大脑而产生的主观反映。受众心理由媒介传播所触发,  相似文献   

11.
张永 《新闻世界》2014,(5):79-80
在娱乐至上的当下,部分大众传媒为了迎合受众的喜好,从节目设想、制作、内容、语言等各个层面一味"草根化",无限放大大众传播媒介的娱乐功能。但是,大众传播媒介更需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传递信息、文化传承、舆论监督等作用。电视媒体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必须肩负社会功能,不应该一味迎合部分受众的不良品味,更不能偏离道德底线,需要找好定位,贴近生活,贴近受众,充分传播大众文化,起到舆论引导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网络会展与传统会展各自特点的比较分析,从传播学"大众传播社会效果"理论角度分析网络会展的环境、社会受众心理、舆论、受众思想与行为及大众传播效果影响。探究网络会展传播的新理念,挖掘我国会展发展的新潜力。  相似文献   

13.
"被时代"是时下流行的社会现象与大众传播事件,其出现绝非是偶然和荒谬的。本文借助传播学发展史上的"魔弹论"观点,从传播过程各要素呈现强弱对比的态势、大众传播媒介发展对受众心理的影响、大众传播是其本时代社会背景折射三方面,对"被时代"现象进行了另角度解释,以探究其深层原因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播的受众本位,就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的传播活动中,应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大多数受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满足受众获取多方面信息需要为己任,以提高受众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科学素质为目标”。  相似文献   

15.
传播学家们把社会传播活动区分成三种基本类型,这就是大众传播、团体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广播电视属于大众传播媒介范畴。但是现代广播电视发展的实践表明,主持人节目借助广播电视这个大众传播媒介,把人类传播的多种形式都融合了进去,从而形成了一些新的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16.
殷曼 《新闻世界》2013,(4):286-287
女权主义受众理论是以女性受众为主要考察对象,对大众传播中的性别歧视以及压迫进行分析和批判,从而探讨女性与传播间的特有关系,如女性受众在收听、观看、阅读中的性别压迫,女性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互动与分离。女性主义受众理论无疑为对大众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审视维度,有利于纠正在大众传播、大众文化盛行的语境下,女性受众中自我认识的偏差以及将父权制中的象征体系内化这一潜在行为,从而为女性受众抢占话语权提供了理论基点。本文拟以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的受众理论来解读大众传播语境下的文本,以期能探究媒介文本意义生成的原因和效果。  相似文献   

17.
张路凯 《青年记者》2022,(24):34-36
大众传播并非大众的传播,而是专业传播机构面向广大受众的传播活动。大众传播的歧义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其精英主义的立场,二是作为社会控制的工具,三是受众的商品化。随着西方民主化进程发展,大众从Mass逐渐转向People。但由于技术环境限制,大众传播始终与机构传播相捆绑。“互联网群体传播”概念的提出是对大众传播的延续与超越,消弭了媒介机构主导的特点,突出了民众所有、民众主导、民众参与,是真正大众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大众传播是指大规模的媒介组织通过大批复制并迅速传播信息,从而影响庞杂受众的过程。它是有价值目标、有价值实现手段、有组织的社会行为,并且大众传播的价值是媒介在与受众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因此,作为大众传播过程中信息传播工具的媒介.在尊重受众,为他们提供信息、知识、娱乐、服务的同时,更应该追求高境界的社会价值取向,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众传播业迅猛发展,媒体的数量、传播的多样性让人目不暇接。然而,  相似文献   

19.
张龙 《青年记者》2016,(22):86-87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斯蒂文·小约翰指出:“批评就是运用价值观进行判断,它在传播领域内有着很长的历史.”作为一种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传播是一个由媒介组织向受众源源不断提供各种信息,并同时由受众选择、使用、理解和影响信息的过程.任何大众传播研究的核心或起点都是媒介,自从新闻传播事业诞生以来,人们就开始以审视、期待的目光打量媒介及其传播活动,思考媒介对于人的意义,由是产生了媒介批评活动.  相似文献   

20.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传播者和受众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没有受众的传播是不存在的,而不为受众所接受的传播也是无效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出去的新闻信息只有为社会成员所接触,所接受,大众传播才能得以真正实现。受众在接受了信息后,往往会作出各种各样的反映,来表明自己的意见、态度和立场,并通过一定的渠道反映到传播者那里去,传播者将对传播行为作出相应的调整,传受双方在这样循环往复的信息传递和反馈中逐渐达到一种理解,从而形成了双向的互动的传播活动。传播活动的双向互动性,决定了在重视传播者的同时,也必须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