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转型期的弱势群体报道中,媒体的新闻选择标准强调的是“亲社会意识,”体现了对受众的“有用性”和“获益性”。导致新闻价值取向的这种转变,与当代社会对媒介的影响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有直接关系。此外,媒体在道德价值取向上为了保证真实、客观、公正,需要对弱势群体中的一些个体予以区别对待。同时,在报道中以正确的法律价值取向和劳动价值取向引导舆论,是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传统媒体在时政新闻报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时政新闻报道的效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新媒体时代,如何能够有效提升时政新闻的影响力,进而使时政新闻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这是当前传统媒体时政报道所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传统媒体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海斌 《新闻前哨》2012,(10):100-101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和发展并逐渐渗透进媒介领域,经济效益日益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一贯以严肃性著称的新闻报道,在媒体收视率、点击率、发行量的较量中日渐褪去严肃的外衣,以亲近的面孔示人。地方新闻更是凭借着趣味性和接近性的特征走俏于各大媒体。在媒体的商业包装下.地方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日益由新闻本位向娱乐本位扭转。本文试图探讨地方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转变之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媒介环境的不断变化,少数民族新闻报道作为新闻传播工作的一部分,新闻报道环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在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都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价值取向呈现单一化。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报纸《河池日报》中的少数民族新闻报道特征进行分析,讨论其新闻传播的价值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5.
实况新闻是所有的新闻类型中,时政性还有指引性较强的类型,新闻记者在编写新闻时更需要注重新闻的威望性。伴随着融媒体氛围的持续演变,时政新闻也不再是仅限于纸张的传递,但是要想在激烈的信息化竞争中获得胜利,就需要新闻编写人员找到时政新闻的突破口还有创作点。  相似文献   

6.
时政新闻报道,承担着党与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政策制度的宣传等作用,展现了很强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将不同特点的媒体进行充分的整合,在实现融合互补的过程中,使用对应的技术手段,将优势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以此来提高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以互动性为突破口,以语态转化为融媒体语态变革的风向标,以场景传播为融媒体影像创新的发力点,融入主流融媒体技术,从全方位的角度提高其创新性,体现媒介融合发展的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时政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核心内容一直备受关注,长期以来由于时政新闻自身的宣传价值导致其长期以来以正面报道为主,缺乏新意。而现如今,时政新闻报道不断融入民主元素,让其开始有了新的活力。而本文也将对时政新闻中出现的民主化取向进行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发展往往需要文化的推动,而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大众传媒,有品质的文化报道可以提升大众的认知能力和文化素养,有助于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并惠及物质文明建设,因此,严肃的综合类新闻周刊、周报都很重视文化报道。本文将对具有典型综合类周刊、周报特征的《三联生活周刊》、《新民周刊》和《南方周末》的文化报道在文化价值取向、题材类型、报道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能对当前重视文化报道的综合类新闻周刊、周报在文化报道的内容呈现上有个宏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赵新利 《青年记者》2007,(21):71-72
在分析日本媒体涉华报道的倾向性时,不能简单地按照中国媒体的新闻价值标准进行判断,而必须对日本媒体的新闻价值标准、新闻报道习惯和方式做全面的考察之后再下结论。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外宣实力与国际关注度差距悬殊,我国的国家形象主要依靠外媒来塑造。因此,了解外媒涉华报道的特点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英国与美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方面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本文对《纽约时报》在过去一年里的涉华报道和涉英报道按一定方法进行抽样,分析美国主流媒体在报道英国事务时采取的口吻和形成的报道特点,以此对照《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主要侧重点,得出两者的异同,并分析原因,为我国进一步利用外媒改善国家形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4,(22):28-32
在新闻的筛选过程中,消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闻报道的话语倾向。本文以《纽约时报》的涉华报道为例,从消息来源的注解、匿名消息源和引语的使用三个维度分析了121篇与中国有关的报道。通过分析,发现记者通过对消息来源的别有用心的注解,多次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匿名消息源,更多地选用间接引语的叙事方式等手段使读者对消息源的可信度产生质疑,违背了新闻事实的客观性、真实性,控制了新闻话语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新闻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新闻的社会效果.因此经济新闻的价值取向也要顺应当前的社会环境,满足受众不断涌现的新需求.《经济参考报》2019年11月29日刊发的《关于猪肉的通讯——稳猪价背后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一稿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较好地体现了新闻的社会价值属性.本文以该报道为例,从报道的来源、题材、体裁和视角几方面分...  相似文献   

13.
橄榄油 《青年记者》2005,(11):43-43
把一本《周刊十年》看完,感觉有话要说.我是三联的老主顾.远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是看三联的书完成西学启蒙教育的,知道了一些至今还有影响力的哲人的名字.好像那时最大的时髦就是读书.  相似文献   

14.
李波 《东南传播》2010,(6):81-83
中印作为亚洲陆地邻国,都是世界瞩目的新兴经济体,对彼此的政治生态所带来的经济、军事、外交影响都非常关注。本文希望通过对印度主流媒体《印度时报》从2008年到2010年"两会"期间涉华报道的实证分析,从报道主题、态度倾向、消息来源、报道内容四个方面分析其涉华报道关注重点,管窥我国对周边邻国传播现状。研究发现,《印度时报》涉华报道以平衡报道和负面报道居多,我国对周边邻国传播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15.
周洁 《出版科学》2011,(4):91-95
对《时代》周刊和《三联生活周刊》2010年所有封面故事的主题类别进行分类统计,并从选题类型、选题分布、特刊选题和封面标题四个方面分析两刊的选题情况,发现两刊除了同样关注社会类选题外,在选题侧重点、选题视野、对读者的引导和塑造以及标题的制定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进程进一步深化,中国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大背景下,西方主流媒体将更多关注目光投向中国。本文以美国《纽约时报》和澳洲《澳大利亚人报》的网络版为例,对美国和澳大利亚主流媒体近两年的涉华报道进行分析比较,总结英语主流媒体涉华报道倾向性的表达方式及共性和个性差异。旨在为中国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国际形象,传播中国声音,占据国际舆论格局中的有利地位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面对经济不景气带来的发行量下滑,美国《时代》周刊推出了一项允许读者定制个人杂志的服务,以求让杂志重新焕发生机。这项服务将允许读者在登录《时代》周刊网站后,从《时代》及其合作者下属的杂志中挑选感兴趣的内容集结成“我的杂志”,并以定期接收电子版或者印刷版的方式阅读。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下,新闻报道的渠道愈加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传统媒体遭受着巨大冲击,新媒体日益蓬勃发展。由于时政新闻本身拥有引导性强、政治性强的特点,撰写时非常重视权威性,内容相对枯燥,如何在融媒体时代让时政新闻报道更好地融入到新闻宣传之中,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探讨关于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尝试根据美国《时代》周刊所属的时代公司前后六任总编辑的理念和作为,来分析《时代》83年来的发展变迁历程,将这个常盛不衰的历程划分为大致均等的两个时期,即前40年的卢斯时期和后40年的后卢斯时期,其间经历了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兴起和冲击,以及新闻媒体公司化、集团化的影响。作者发现,《时代》在开创和引领全球新闻杂志新时代的同时,对传统新闻价值观既有继承,也有一定程度的颠覆,数十年后又有某种复归。  相似文献   

20.
史明磊 《青年记者》2010,(11):82-83
在几代美国人的眼中,《时代》周刊(Time)及《新闻周刊》(Newsweek)周一摆上报摊的那一刻,也就为他们定下了本周国家新闻议题的基调。互联网诞生前,有线电视新闻频道开播前,新闻类周刊上的封面新闻等于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