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洞庭"之名早在先秦典籍中就时有出现,但是意义不完全一样,也不一定是同指一处。先秦两汉时期洞庭湖体还处于"渊"、"泽"的阶段,"尚相当窄小",应该还不会有"洞庭湖"之称。随着后来环绕君山的所谓"洞府之庭"形成了一个大的湖泊,洞庭湖名逐渐形成并开始固定。洞庭湖之名在湖南的出现,则可能是先民在迁徙过程中发生了地名的移位。  相似文献   

2.
长期的历史学习中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将历史学科简单认为是记忆的学科,缺乏深入的思考,不能“温故而知新”,不能以史为鉴,不能读史明志,不能用历史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脱离了现实的社会基础,历史教学成为空洞的说教。当学生遇到社会生活问题,需要运用历史学科知识分析的时候就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3.
元代杂剧中的夫妻称谓数量较多,合计有四十多种,既有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称谓词语,也有宋元时期的新兴称谓词语,特别是新出现的质素,能够反映出元代这一特殊时代的历史文化特点:妇女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都有所提高,传统伦理文化对女性的束缚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  相似文献   

4.
就1949--1976年的中国文学史而言,“十七年文学”与“‘文革’文学”是以政治为标准的历史分期,而不是以文学为标准的历史分期;从文学自身的视点出发,1964年是1949--1976年中国文学历史的重要分水岭。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职业教育是一个舶来品,其发展与外来文化在碰撞与融合中经历着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蜕变,直接表现在称谓内涵的变化。从清朝晚期受英、法、德文化影响的"实业教育"——民国时期受美国文化影响的"职业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受苏联文化影响的"技术教育"——改革开放后受多元文化影响的"职业技术教育"向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转变。外来文化始终在浸润冲击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传统土壤,引发职业教育称谓的频繁更迭。从纵向看,文化话语权强的国家对我国职业教育称谓的影响大;从横向看,我国职业教育称谓变化由单一国家文化影响向多元国家转变;从综合看,外来文化耦合本土文化,逐渐形成具有我国特色内涵称谓的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6.
王钢 《中学俄语》2010,(4):58-59
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家称谓也随之不断变化。从9世纪中叶基辅罗斯的建立,到20世纪末期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俄罗斯国家几易其名。我们简要回顾一下俄罗斯国家称谓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7.
本着重梳理了翦伯赞在十七年史学中历史教学思潮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地位、理论成就以及在当时所具有的意义。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在十七年史学中,翦伯赞积极顺应唯物史现传播的客观要求,促进了历史教学思潮的形成;反过来,由于以翦伯赞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注重对历史教学的探讨,进而也加速了唯物史现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8.
郑济民 《时代教育》2006,(12):85-85
历史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准确地驾驭教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用优美的课堂语言,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如何做好画龙点睛的小结,使学生对一课有完整、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有人问:“师”前面为什么要加个“老”呢?据说有两种释义:一是说明老师是历史最悠久的职业.无与伦比;二是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因为“老”的词义解释其中之一是“敬辞”。如今,“老师”的称谓已走出教育界范畴,在社会上,如果被人称作“老师”,那将是对你最大的尊敬。也将使你感到莫大的荣耀。  相似文献   

10.
“称谓”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历史上许多称谓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并且与现实联系比较紧密,在考试中可以作为新情境、新材料呈现出来。从称谓中汲取有效历史信息进行命题,不仅可以扩大命题资源,拓展命题材料的范围,增添试题的新颖性和趣味性,而且有助于提高考生的观察、分析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阅读下列试题,选出最佳答案。  相似文献   

11.
邵鹏 《天中学刊》2005,20(4):44-47
汤因比思想的“文明形态史观”开创了宏观综合治史之先河,标志着“思辨的历史哲学”的系统化和终结。该理论中包含丰富的辩证法因素,也存在有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文明”比较方法本身固有弱点,推崇直觉分析法中具有反理性主义因素,方法论上和“超人”理论包含有唯心主义的因素。其中包含的使命感值得学者反思并致力于行动。  相似文献   

12.
心理需求和满足的矛盾是忧患意识产生的根源.建国后毛泽东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未来美好世界的期盼和追求,在这些基础上产生的忧患意识与"文革"的发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期刊封面设计得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已对增强刊物对读者的吸引力、扩大发行等起到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期刊封面的作用与功能的阐述,分析与说明了期刊封面设计的理念与总体构思的要点,如突出刊名、删繁就简、明确定位、提高注目性等。  相似文献   

14.
国家在下拨知青安置经费上既要考虑到知青的动员规模,也要关照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从同一省份各个时期的安置经费来看,华东地区除福建省、安徽省在1969至1970年间有过一定的增长外,浙江、山东两省在1974年之前国家对知青下拨的安置经费标准均普遍偏低;从不同省份各个时期的安置经费来看,1968-1979年间安徽省与山东省的预决算数要明显高于同期的浙江、福建两省,安徽在动员人数上达到68万人左右。在人均经费上,浙江省与安徽省的人均经费要低于福建、山东两省,但其动员人数上却明显高于福建、山东两省。这都体现出国家在落实知青安置经费问题上,需要根据各省的具体省情制定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This appendix accompanies Ruth Watts' presidential address for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Society (UK), published in History of Education, May, 2005, vol.34, no.3, pages 225–241 under the title of ‘Gendering the story: change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The article in vol.34, no.3, looks over the history of women's and gender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from 1976 to the end of 2004 and examines the changes and effects of these studies in order to ask what historians of education can learn from this and where they should go next. The focus of the article is not just the presence of women or papers on them in history of education but whether the greater presence has changed both understanding of gender issues themselves and whether it has affected the whole field and if so, how? The article begins with a brief historiographical review of the field; second, it draws out key issues which represent the present state of affairs; and third, it provides a comparison of what is happening in gender history in a related field, science. It ends with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The appendix printed below lists the articles published in History of Education from 1976 that formed the basis of the survey on which ‘Gendering the story: change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was based.  相似文献   

16.
乡土小说是中国新文学的重要小说类型之一,方言是其"土气息、泥滋味"的重要表征。在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发展史上,乡土小说家、评论家大都审慎而艺术地运用方言,方言在乡土小说中也具有多重审美内涵。乡土小说发展到十七年(1949—1966)时,方言却只简单地成为作者创作、思想立场的表征。在十七年乡土小说中,方言泛滥与审美质素的消弭成为一个饱含思想史命题的语言症候。作家周立波的创作正是这一问题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7.
在《儒林外史》的题名中,"儒林"来自于正史《儒林传》,最早以之为题名的小说是北宋田况的《儒林公议》;而"外史"本是周朝史官,后演变为修史之史臣。在《儒林外史》之前还有《武王伐纣外史封神演义》和《女仙外史》两部小说,其意义也各有变化。对《儒林外史》题名渊源的考证,既可以从一个特殊角度认识去古代小说与历史的关系,又可以清楚把握作者的命意和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18.
19.
20.
略论讨论式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洁 《历史教学》2001,(5):44-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