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耗时费力的莫过于作文教学,学生最怕写作文,教师最头疼的是批阅作文。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最头疼”与“最怕”的问题呢?在教学中,我尝试改革了作文的评改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是我个人在教学中引导小学生进行作文评改的详细做法。  相似文献   

2.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深感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艰难。尽管我每次批改作文总是"精批细改",但收效甚微。如何在保证习作评改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语文教师的习作批改量,避免劳而少功?如何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切实提高作文批改效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这是我在作文教学中一直深思的问题。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方仁工指出:"学生的作文不是老师改好的,而是自己在练习中通过体验提高的。"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因此,我想到改进作文批改方法,在班上让学生实行作文互评互改,在练习体验中提高作文能力。当然,把评改的权利交给学生,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高枕无忧、洒脱一身了。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说,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和指点,要设法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方法与技能。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评改作文呢?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3.
每次打开老师批阅过的习作,学生所关注的是“优、良、中、差”的等级或相应的分数.而很少有人去读读评语,反思自己作文的不足,就更不用说动笔修改,二次作文了。这不能怪学生,是我们老师的作文评改方法单一而造成的。那么,怎样使作文评改让学生获得最实际的帮助和最好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4.
锐石 《云南教育》2001,(4):10-11
命题与评改是一次作文训练的起点和终点,它最能充分体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最能充分体现教师自身的素养和水平,因而也最能体现一次作文训练的效果。   先谈谈命题。命题无非就是出题目。老师出个题目让学生写,看起来非常简单,可是作文教学收效甚微往往就先出在这里。题目出不好,学生写不出来,敷衍了事或找别的文章抄了交上来。这样一来,这次作文大家辛苦一场岂不是白费力了吗。   作文的命题应体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规律,因此,我认为作文命题应该遵循下面两个原则。   一、整体性、系统性原则   以高中为例…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大多数语文教师、学校管理者,对于作文教学,在思想上已形成一种模式——学生作文、教师评改、不容代替,不可更改。应该承认,学生作文教师评改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尤其在低年级阶段(小学),学生初次接触作文练习,对各种文体的特征和要求理解把握得还不够到位,经过教师精心的批阅和点评,能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不断提高。但作文教学本应包括三大环节:  相似文献   

6.
陈峰 《教育文汇》2013,(11):27-28
作文评改的引导、交流、促进、调节功能使得这一环节往往能够激发起学生的作文激情,指引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作文技法。那么,作文评改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本文认为,巧用“加减乘除”,可以优化作文评改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记得几十年前巴金就对当时的年轻记者萧乾说过“只有写,你才会写。”鲁迅先生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也说:无他,唯多做而已。叶圣陶在《略谈学习国文》一文中指出“写作的历练在乎多做,应用从阅读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做。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重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反复历练的。”以上几位大家的经验和论述,充分说明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要靠多做、要靠历练。但在科学主义泛滥的今天,或在理论操弄者面前,我们一线的老师总是怕说多读、多写;总是忌讳这些不知机理但又谁也推翻不了的经验。追溯其原因,一是我们自己愿意从科学的角度找出学生写作多快好省的有序的致胜法宝:二是担心既然学生的作文能力靠多读、多写,而淡化了我们老师的作用,三是怕理论家们的聒噪。其实多写的前提是愿写,愿意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让学生愿写便是很值得探讨的学问。现在不少学生怕作文,不愿写作文。这原因一是作文前的指导之故:二是作文的评改所导致。比较两者的作用,评改大概更甚,因此把握好作文评改的导向成了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8.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作,教师改",教师为改好一篇作文可谓花尽心思,而学生却收益甚少。如何让学生有所收获呢?要尝试让学生自主评改作文,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这样既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也能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9.
作文评改在作文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环节如果把握不好,很难想像作文教学会有好的效果。面对老师笼统机械的评语学生非但不能提高写作水平,反而越来越惧怕作文了。是啊,学生费了半天劲,好不容易憋出一篇文章来,却让老师画了一大堆红杠杠,批了些“语言不够简洁”、“中心不突出”之类的评语,一次是这样,下一次还是这样,学生的劳动成果得不到认可,学生的自信心受打击,他们对作文哪能不怕?新课标针对写作评价提出“应重视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取各种评价方式”。在这些新的写作评价观念的指导下,我在作文评改过程中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0.
陈述 《河北教育》2003,(6):40-40
传统的作文评改是教师替学生修改作文,结果改出的文章失去了童真、童趣,学生习作水平非但没有提高,反而还养成了依赖老师的习惯,这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即教师点拨,学生自改。  相似文献   

11.
甘惠芬 《广西教育》2007,(6A):31-31
评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习作过程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因此,要对作文评改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从而使学生写出更好的作文。  相似文献   

12.
作文评改是作文敦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应“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而要使学生具有互改习作的能力,读应该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学生在拿到同学习作后反复朗读.“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刘禹锡语),这实在是作文训练这个流程中一道不可轻易放过的工序。如何把这道工序做好,需要做好下面这三步:  相似文献   

13.
宋炜涞 《广西教育》2011,(7):50-51,64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当下,学生间互改作文的现象可谓"轰轰烈烈",但大部分学生却意兴阑珊。原因何在?如何才能发挥学生互改作文的作用?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原因分析和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4.
陈霞 《现代语文》2014,(10):133-134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对学生习作指导的延伸,是教师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再次认识和表达的过程。它体现了作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评改的理念。然而在作文教学中,不少老师只重视学生“落笔”前写的指导,忽视学生“成文”后的推敲与评改,殊不知,这正阻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优化学生作文评改的环节呢?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的语文考试中,作文分数占据总体分数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如此高的占有率就决定了语文作文在语文整体教学中也必然会占据一个主导的位置。我国大部分初中学校都开设了作文讲评课程,但是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评改时所采取的方式却十分单一,使得语文作文教学课堂整体十分枯燥,致使教师讲课效率以及学生接收知识的效率都较为低下。  相似文献   

16.
姜泽卿 《现代语文》2005,(9):116-116
一、不可忽视分数的激励功能 我们知道,分数有两个功能:价值功能和手段功能.价值功能起衡量的作用,给作文打分数,就是评判作文本身的优劣.手段功能则是一种激励,通过评分打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唤起他们继续努力的进取心.场合不同,分数的功能显示显然也不尽相同.如果面对的是考试作文或竞赛作文,分数的功能无疑是价值功能,它起着筛选、排队的作用,必须一丝不苟,照"章"办事,因文给分.如果面对的是学生平时的作业,分数的功能则应体现在手段上,应以激励为主,正面引导,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包括差生,都要热情地肯定他们细微的优点和进步,分数从优,使他们都有机会品尝"成功"的滋味,树立自信心.然而,我们并不难发现,有不少教师对分数总是放不开,"吝啬"得很,他们带着挑剔的眼光,以高标准严格要求,一学期十多次作文,大部分学生的得分都在六七十分之间"原地踏步",而80分尤其是90分则被公认为是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样,学生在心理上对作文产生一种恐惧感,觉得作文确实难写也就不足为奇了.试想:大多数学生都缺乏写作兴趣,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岂不是一句空话吗?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类已经开组进入一个高效率、快节奏的信息时代。为适应时代要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改进作文的评改方法势在必行。长期以来,作文批改是每个语文教师深感烦恼的苦事。用什么方法既能减轻老师负担,又能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呢?近几年来,我在所教班级进行了试验,体会到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互改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我的主要做法是:确定标准,明确要求,教师指导,学生互改,教师抽改,集体评讲。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教师指导。在这一阶段,根据教学大纲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中小学作文评改活动中,普遍存在着评改主体缺位、评改目标不明、评改方式单一等弊端。每次作文训练,学生匆匆完稿后,由教师包揽评改,缺乏教师系统指导下的学生自主评改作文这样一个必要的训练过程。这种作文训练形式实质上已经异化为作文考试。学生作文的自主评改,本该是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那些被改之处往往是作者的思想和感受表达不到住的地方。因此,学生作文评改的自主权理应属于他们自己。教师只能在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然而,我国中小学课堂至今仍没有建构起培养学生自主评改作文能力的教学体系,更没有对此进行持续系统的实践探索与深入的理论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经久不治的痼疾。因此,还作文评改的自主权于学生,深入开展培养学生自主评改作文能力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是我国中小学作文教改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河北教育》2007,(12):11-12
案例中两个教师的评改,呈现出了作文评改“从老到新”的实际走向:由精批细改型(教师2评语)到鼓励性作文评语型(教师评语)。两者各有所短,前者由于“专业术语”多,有固定的套路,评语大而空,学生不喜欢看;后者对学生的“表扬”多,学生很喜欢,但这样的评语和作文本身并无多大关系,除了鼓励外对提高其作文水平没有实质性的帮助。那么,如何才能使作文评改既让教师省时省力,又能行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提高作文水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提倡”出发去探索科学而实用的评改方法,从而夯实习作评改之路。  相似文献   

20.
郑卓   《广西教育》2013,(42):36-37
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以来,许多教师指导学生写作后,对其作文费时费力地进行评改,结果却适得其反。因为学生对教师评改的作文往往只注意总评和分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