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联觉来解释艺术通感往往把其与病态的幻觉混为一谈,并最终可能把艺术通感等同于一种变态或病态心理.提出以统觉解释艺术通感,提出审美统觉的概念,并将其与一般统觉进行区分.在此基础上尝试对艺术通感下定义.  相似文献   

2.
艺术通感是指在审美活动中五官感觉、感觉互相激发、互相挪移的现象。艺术通感在创作及鉴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试从艺术通感的类型及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通感是人类审美和艺术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心理机能和表现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生存空间日益扩大,人的感觉能力的全面发展,各种艺术相互渗透、融合的势头增强,通感在培养和提高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1962年,钱锺书先生发表《通感》一文,奠定了通感研究不低的基础和起点。40多年过去了,虽有阐述通感问题的论文陆续出现,但系统论述之专著,尚付阙如。陈育德教授新著《灵心妙悟———艺术通感论》(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12月),把通感理论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该书的创新点在…  相似文献   

4.
艺术通感是一种感觉反应到另一种感觉反应的直接转移,可以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接收到的艺术感受进行自我融合并转换,可以说艺术通感是形成并传达自身审美能力的途径之一。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古诗词很有魅力,但是体会古诗词的意境却还存在着相应的难度。如果能在古诗词教学中结合艺术通感体验,通过颜色激发想象,通过音乐感知情绪,就可以让学生的多元感官联动起来,形成一把古诗词欣赏的"扶梯",帮助学生更精准地感受到古诗词的节奏美和情境美。  相似文献   

5.
艺术知觉是一种对事物的表现性知觉,是区别于普通知觉、科学知觉的审美知觉。“审美局性”、“表现性”是审美知觉是否存在的两个关键性概念。本从艺心理学的角度,运用比较的方法,对“表现性”这一艺术知觉的特征进行了具体的闻释。  相似文献   

6.
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尤其是我们的新课标课本,可谓图文情并茂,每一篇课丈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主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时充分挖掘这些美的因素,诱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引起学生的审关心理,让学生在对这些美的事物的感受、体验和鉴赏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7.
屈原孤独情结缘于屈原遭贬并在长期的贬谪中生成。是屈原贬谪情结的核心。诗人以神话思维方式,运用诗意独白、寓景于情、梦幻神游、隐喻象征等多种手法抒写内心的贬谪之痛,这种思维方式的运用与诗人所生活的楚地盛行巫风、巫文化氛围浓郁有关。孤独情结迫使诗人进行审美创造活动;在艺术表现中,诗人的孤独情结被转换成诗歌审美意象并上升到艺术的审美境界中,孤独情结因此而得以宣泄。  相似文献   

8.
感受与欣赏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要让学生在音乐熏陶中实现审美通感能力融合发展,从而有效提升音乐育人效益。应明确音乐审美通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心理机制,审美通感能力的教学目标,依据“知、情、意、行”审美过程和教学内容分布特点,构建“音乐认知”“音乐怡情”“音乐炼意”“音乐笃行”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审美通感能力。  相似文献   

9.
艺术的审美功能是艺术存在的主要维度之一.因此,审美能力便构成了艺术教育的重要环节.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审美能力应当从艺术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出发.注重艺术审美想象能力的提高,并通过艺术审美创造力来巩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审美通感是存在于人的审美活动中的感觉之一,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通常会利用审美通感来打破艺术间的界限,激发创作灵感。指向书法的艺术综合实践课是利用书法和音乐之间的审美通感,从书法作品中字体的大小粗细,线条的虚实轻重,章法的正欹聚散和音乐的节奏韵律之间的异同来赏析名家名帖,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张欣 《凯里学院学报》2009,27(1):145-149
平淡美是宋代的主流艺术审美思想,是宋人自觉追求的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审美理想风格。宋人在文、诗、书、画等不同艺术门类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态度上,都使平淡在美学境界追求上有了突出的表现,同时又都具有了统一的内涵,体现了整个时代的艺术境界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迅猛发展,家长对小班幼儿艺术审美能力培养也变的重视起来。幼儿艺术审美能力教育使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教育领域,该教育作为音乐、美术、舞蹈等培养孩子才艺特长的一项教育,是启蒙教育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拓展孩子的兴趣培养。本人研究了小班幼儿艺术审美能力培养的现状、意义及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古代文论的“乐之本在诗”之说,到西方现代诗学的“一切艺术的本质是诗”的命题,对“诗性”的把握到指向关于艺术精神的认识,这种认识对于重建当代中国诗学,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创造适合的审美环境,采用通感策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加深学生的审美感受,让学生全身心融入其中,从而获得全方位的审美体验。教师在新旧知识的整合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对培养和提高美术表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审美价值是艺术的价值之一,而且是最根本的价值,艺术教育的育人价值必须通过审美才能实现。在幼儿艺术教育过程中,审美教育能完善幼儿审美心理结构,能培养幼儿社会性与审美性、科学性的协同发展,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幼儿艺术教育中,要构建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理念的幼儿艺术教育体系,编制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理念的幼儿艺术教育课程,借鉴和吸收国外优秀的艺术教育体系的思想和方法,在加强艺术欣赏教育的同时适当渗透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16.
审美体验是艺术教育重要的特征。通过艺术教育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获得审美体验 ,并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这对培养学生艺术审美素养 ,陶冶高尚的情操 ,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艺术教育中的审美体验问题作一些肤浅的阐述。一体验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对这个概念的解释 ,众说纷纭。从认知心理学的范畴说 ,体验是一种认识方  相似文献   

17.
曹陆军 《文教资料》2009,(6):226-228
影视艺术作为现代科技和文学艺术等的综合产物,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它以视听综合、时空综合、艺术与技术综合的独特优势而引人瞩目,尤其受到当代大学生的青睐.因此,加强大学生影视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审美情趣的提高、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本文旨在探讨通过把影视作品引入课堂,增进学生对影视艺术的鉴赏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人文修养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惠娜 《学苑教育》2022,(22):89-91
新课标强调艺术修养的养成理应渗透于美术教学的始终,美术教师也应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视为核心目标,本文主要从培养措施和培养原则两方面切入,就小学美术教学中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19.
艺术批评的审美心理结构李满创作与欣赏活动各需不同的的审美心理结构作为基础和前提。艺术批评是性质上不同于创作和欣赏活动的另一种心理活动。它须有自身独特的审美心理结构作为基础和前提。艺术批评的审美心理结构亦由元素系统、能力系统和动力系统构成。批评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的教育,幼儿的审美能力是在审美活动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幼儿园艺术剪纸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幼儿在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中获得审美愉悦,从而激发幼儿的审美兴趣,培养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