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蟋蟀的住宅》一文是19世纪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所著。作者通过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及用它柔弱的工具怎样建造住宅,借以赞扬了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自食其力,热爱劳动的品质。文中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文章描绘得具体、形象、生动。拟人 1.蟋蟀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主人有的是时间。句中的“专家”、“主人”是把蟋蟀比作人。2.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蟋蟀就在这  相似文献   

2.
《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文章生动、形象,小学生学习起来趣味盎然。  相似文献   

3.
一次上公开课《蟋蟀的住宅》,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对课题质疑”这一环节时,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了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是怎样的宁”“蟋蟀是用什么建造它的住宅的甲”这正是本课要讲的主要内容,也是我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4.
课文救生圈     
◎把蟋蟀的巢穴标为“住宅”有什么作用?配合小学语文第9册《蟋蟀的住宅》课文阅读《蟋蟀的住宅》这个题目,其一,把蟋蟀的巢穴称做“住宅”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方法,给读者以亲切感。其二,从蟋蟀建巢穴的整个过程看,工程之伟大,工作程序之繁琐,劳动任务之艰苦,与人造住宅何等相似。所以,用蟋蟀的住宅比“蟋蟀的巢穴”更形象、贴切。◎文中写“猫和苜蓿,下雨和地面湿……”等内容,是不是浪费笔墨与题目不符?配合小学语文第9册《蛇和庄稼》课文阅读作者在课文的开端就详尽地写了蛇与庄稼之间的关系。如果就此止笔抽象出事物间存在着某种复杂的关…  相似文献   

5.
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去学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采用语言激趣、设置悬念、创设情景、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等教学方法,做好导向作用,让学生探究潜能与欲望有所指向。如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时,笔者借助课件展示——老师漂亮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让学生对比,直击课文内容:“孩子们,谁的住宅大?漂亮?”生:“老师的漂亮。”师:“对,可老师的住宅一点也不出名呢,出名的却是蟋蟀的住宅。老师还真有点不服气呢,现在我们一起去参观蟋蟀的住宅,看看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独特之处,好吗?”学生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就顺即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这节课中,笔者一直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先知道蟋蟀住宅出名的这个结果,再寻求出名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蟋蟀的住宅》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住宅是怎样建造成的 ,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笔者在引导学生讲读之后设计了一堂活动实践课 ,纪实如下 :师 :学习了《蟋蟀的住宅》 ,你对小蟠蟀有什么印象?生1 :蟋蟀很勤劳 ,它用自己柔弱的爪子建造住宅 ,而且造得简朴、清洁、干燥 ,很卫生。生2 :蟋蟀很聪明 ,它选择住址很慎重 ,一定要排水优良 ,有温和的阳光。生3 :蟋蟀和挑山工一样 ,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它用爪子一点一点地挖掘 ,很不容易。它有耐心 ,不达目的不罢休。生4 :蟋蟀是从不满足现状的。它的房子即使建造好了 ,有…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目标】1.知道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能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的原因。2.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3.品味拟人写法,感受语言描写的生动形象。【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发思考,激发兴趣1.教师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理清了课文脉络,感受到蟋蟀的不肯随遇而安,明白了蟋蟀住宅的建造特点,初步领略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文中对蟋蟀住宅最高的评价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师 :(拿出放大的蟋蟀图片)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生 :蟋蟀。师 :“蟋蟀”两字怎么写?老师忘了 ,谁帮老师一下?学生说字形 ,老师板书“蟋蟀” ,全班学生在手心上写一遍。2.师 :小家伙虽小 ,但人缘特好 ,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 ,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板书 :“建住宅”二、初读课文 ,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 ,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 ,用“———”画出有关句子。2.讨论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三、变换角色 ,再读课文。1.…  相似文献   

9.
第九册15课《蟋蟀的住宅》一、教学难点怎样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最后一句:“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二、难点分析为什么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又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目标】1.画“住宅示意图”,认识住宅的特点。2.列“建造工具单”,讲述建造过程。3.整理信息,作一场“科学微讲座”。【教学流程】一、认识蟋蟀,画住宅示意图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认识蟋蟀吗?(1)出示图片,认识不同的蟋蟀。(2)你能指出蟋蟀各个部位的名称吗?学生指认蟋蟀各部位:蟋蟀这几个部位分别叫触须、前足、中足、后足、后腿、大颚、锯须。  相似文献   

11.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拟人、比喻、对比等表达方法。3.养成学生独立思考、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学习重点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其修建的经过,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学习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准备学生:读熟课文,画出不懂的句子,找出描写蟋蟀住宅样子的句子。教师:准备“画有蟋蟀住宅的一部分”的剖面图。教学过程课前活动:1.同学们喜欢…  相似文献   

12.
思考的快乐     
教学《蟋蟀的住宅》过程中,当讨论“蟋蟀的住宅为什么被称作是伟大的工程”这个问题时,我先卖了个关子:“其实,我觉得把它的洞看作是伟大的工程,未免太夸张了!”  相似文献   

13.
《蟋蟀的住宅》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住宅是怎样建筑的等方面的知识,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根据高年级的阅读要求,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的建造过程写得具体,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为此,本课可以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的方法进行教学。一、画一画在整体把握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画出蟋蟀住宅图,然后进行交流。1.反复阅读课文,画…  相似文献   

14.
教学背景:《蟋蟀的住宅》一文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写的一篇观察笔记,本文用拟人的写法生动地叙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过程。作者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非常赞赏。教学中,应使学生了解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和它的吃苦耐劳精神,并使学生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一次上公开课《蟋蟀的住宅》,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对课题质疑"这一环节时,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了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是怎样的?""蟋蟀是用什么建造它的住宅的?"这正是本课要讲的主要内容,也是我的目的所在。"老师,我想知道蟋蟀唱歌时是靠什么发声的。"一个学生突然问道。  相似文献   

16.
读过《蟋蟀的住宅》一文后,我在想,小蟋蟀在自己建好的房子里会做些什么?我设想,假如我就是那只小蟋蟀  相似文献   

17.
《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根据训练重点和高年级阅读要求,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的建造写具体的,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为此,本课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的方法进行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著《蟋蟀的住宅》一文,开头就说:“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与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法布尔说它“唱歌”是人们习惯的说法,其实包括蝉、蟋蟀在内的昆虫,不是用口,而是靠身体某一特别的器官发声。发声的原理也类似于乐器。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宅、穴、蔽、弃、慎、择、毫、遇、址、掘”,学写“宅、穴、蔽”。2.学习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蟋蟀选择住宅以及住宅的样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法布尔笔下的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认真严谨、富有情趣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是根据法国著名的昆虫家法布尔的《昆虫记》选编而成。文章主要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我们见识了蟋蟀的住宅——这项伟大的工程,也感受到了蟋蟀精神的可贵之处。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和对生命的敬畏。一、"住宅",让我们开启旅程何为"住宅"?住宅是指专门供人居住的房屋。谁的住宅?蟋蟀。蟋蟀——文章的主人公,一种极其普通的昆虫,难道它也有住宅?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