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近年高考命题谈高三数学总复习孙岁超(广东省吴川市二中524500)究竟高考试题与课本中例、习题有何关系?高三数学总复习,怎样对待课本中例、习题呢?笔者结合近两年全国高考题,作些探讨,供参考.一、取材于课本中例、习题的高考试题仔细观察近两年全国高考题...  相似文献   

2.
<正> “重基础、考能力”,“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做到“两个有利”是高考命题的原则.因此,对课本进行合理的利用,特别是对课本习题进行挖掘、引申与改造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以立体几何课本中的一道习题为例,看一看高考题是如何从课本习题改造得来的.  相似文献   

3.
南宁市数学科的《中考命题说明》每年都明确指出:"关注对课本例习题的考查."纵观我市历年的中考题,也发现无论是小题还是综合题大部分题目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原形.因此,在中考备考复习中能否利用好课本、能否充分挖掘课本例习题的潜在功能,是中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复习课中如何利用课本例习题丰富的内涵,让学生既落实双基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又训练思维呢?现以本人对一节复习课的设计及课堂操作方法进行说明,与同行交流,以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4.
高考命题遵循一个原则,“植根于教材,来源于教材,着眼于教材”,“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贴近课本,有所变通,难易适度,富有新意”.纵观历年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其与课本例习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些高考题就是课本习题;有些高考题是课本例习题的新排列与重组合,总可以从课本例习题中找到“原型”和“影子”;教材能为创设数学问题、有效考评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同时命题以知识为基础,贴近教材,体现了对全体考生的公平、公正原则,有些高考题可利用课本例习题的结论找到求解的捷径.高考题虽植根于课本却活于课本,高于课本,是从课本例习题的内容和方法出发,在数学概念和方法的内涵与外延上去挖掘;是从课本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在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和综合性上去运筹;是从吸取课本例习题的思想、规律出发,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去追求.不论是复习资料,还是竞赛试题,基础是课本,课本是依据,课本是根源.所以,高考总复习必须立足于课本.例习题是数学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生长点.它不仅经过了教材编写专家们千挑万选的过滤,也经历了教学一线教师们千锤百炼的洗礼,是大浪淘沙的精品,是编者、教者、学者共同解读与创造的杰作.不论...  相似文献   

5.
<正>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的最大误区就是把课本抛在一边,被复习资料牵着鼻子走。这样很容易遗漏一些知识点。比如:工业制硅、制镁、制铝的过程,弱酸溶液中pH的计算,有机玻璃、聚乳酸、硅橡胶的结构等知识点是以课后习题的形式出现在课本中的;而电池的比能量、催化剂的选择性、脲醛树脂的结构简式、聚异戊二烯的顺反结构等更是出现在课本的正文当中。然而,这些知识往往被复习所资料忽略了。此外,仔细分析高考试题,不难发现高考题其实一直都在引导考生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考数学“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的考试目标,考前复习应在实、思、精、能上下功夫。一、实实,即指落实教材内容,也即落实教材所包涵的“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2001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多数源于课本,是课本例题习题的类比、改造、延伸和拓展。”“教材丰富的内涵是编  相似文献   

7.
"源于课本,依据课标,考基础,查能力"是新课程标准命题的基本原则.分析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每年都约有60%以上取于课本例题,习题,或是课本题目的类化题,或课本题的综合、引伸.因此,注意课本研究,用好、用活课本是中考复习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很多考生在复习中都能回归课本,依"标"固"本",注意挖掘课本问题的潜在功能,从不同角度对课本中典型问题进行引伸、推广、综合,发挥课本例、习题的应有作用.笔者在教学中认真探索开发三角形的中线定理,  相似文献   

8.
数学高考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课本例题、习题不仅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要素材,而且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在高考复习中,应回归课本.  相似文献   

9.
教材上的例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都隐含在各个例习题中,只有充分利用课本例习题,才能在复习过程中减轻学生负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以几何课本第三册上的例习题为例来谈谈如何在复习阶段使用好课本例习题.一、引导学生改变命题条件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例1:已知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交小圆于C、D两点.求证:AC=BD(P77例2)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AB移动到过圆心O的位置命题显然成立.如果将AB移到使C、D重合的位置,结论成立吗?这便是P109题1.  相似文献   

10.
阅读每年的高考题,不难发现有些题目似曾相识,但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其实它们往往就是课本中某道例题或习题的变式与引申,因此认真研究教材,挖掘课本,注意对例题或习题的探究,对于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成绩有很大帮助.我们应如何设计例题、习题的教学,真正发挥例习题应有的教学价值呢?  相似文献   

11.
课本习题是经过反复琢磨、认真筛选后精心设置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示范性、探究性,它在日常教学和高考复习中的重要性早为人知.那么怎样才能用好呢?一是探索多解,把其改编成新题;二是适度延伸,对其推广并运用.今举一例,谈谈在复习不等式证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钻研课本.探究习题、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在复习教学中究竟怎洋源于课本强化基础而不乏味,高于课本深化提高而不盲目攀难,这里的关键是:”高考数学复习教学中如何使用课本,如何挖掘教材的最大潜能?”这就是本文所要阐述的课题。 一、以课本“三基”为背景,有的放矢,巩固训练 1.课本“三基”,落实过关 高考第一轮复习,往往是迎接会考的复习,也是高考的奠基复习,这一段复习中,要求学生做到“四过关”:(1)能准确理解课本中的任一概念;(2)能独立证明课本中的每一定理;(3)能熟练求解课本中的所有例题;(4)能热悉课本各个单元的习题类型。 这是学生系统整理知识,优化知识结构的过程,也是学生夯实基础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去认识整体知识结构,才有更多的条件把知识转变为能力,也是“开窍”、“顿悟”的物质准备。 2.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复习训练 从高考试题的导向看,越来越重视对知识形成过程本身的考查。复习中就应围绕课本基础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行有层次的复习训练,这佯才能循序渐进,新颖灵活,心领神会。  相似文献   

13.
在多年的高考化学复习中,发现有的教师在高三总复习时完全丢开课本的知识体系,不在课本的知识点和重点知识上下功夫,而是搞知识块的“大串联”、“大覆盖”、“大综合”。眼睛不是盯在课本上,而是盯着当年的高考题:“高考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  相似文献   

14.
<正>课本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也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根据地.如何充分挖掘课本习题的丰富内涵,揭示解题思想,渗透核心素养,并利用它解决新问题,是数学教师重要的课题.开展课本典型问题的研究性学习,不但有利于引导学生在高考复习中重视课本的再学习,而且可以让学生看到课本题与高考题之间内在的联系,让学生消除对高考试题的神秘感,帮助学生学会思考,看清问题的本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研究课本中的一个习题,并利用它简解一道2019年北京高考理科试题,以期对如何  相似文献   

15.
如何搞好初三中考前的复习,这是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了应付中考,不少教师在总复习时舍本逐末,重视寻求大量的外来资料,而对课本中的例习题往往轻描淡写,就题论题,照本宣科。于是东摘西抄,猜题押宝,热衷于搞题海战术,弄得学生疲于奔命,收效甚微。笔者通过多年的初三数学复习实践深刻地体会到:紧扣课本,注重对课本习题进行挖掘引伸、加工改造。这样不仅促进学生重视对课本习题的训练,真正做到抓纲务本,摆脱题海战术,同时防止对旧知识的重复而产生枯燥厌恶;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十分有利于扩大学生视野、深化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解题能力。下面仅举一例说明如何发掘课本习题的复习功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高中《代数(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90年版)“不等式”一章中三个简单而重要的习题,串连课本定理、习题、高考题、竞赛题进行阐述,并简要说明其统一形式及应用。 (Ⅰ)(a~2+b~2)(c~2+d~2)≥(ac+bd)~2 一、用(Ⅰ)串连课本知识 《课本》15页第6题:“已知ad≠bc,求证(a~2+b~2)(c~2+d~2)>(ac+bd)~2。”  相似文献   

17.
高考前总复习阶段,不少同学往往游弋在题海中,寻题,做题,押题,而忽视了对课本的系统复习,这实在是舍本求末之举。必须注意,历年语文高考题都是以“本”(课本)为本,以“纲”为纲的。高考中,尽管有的题不直接出自课本,但也大都源于课本。因而对课本的复习,绝不可忽视。面对内容多而杂的12本语文书,该怎样复习呢? 一、复习目录。目录是书本的纲目,通过目录,可以复习检测许多重要知识,不少试题的编制  相似文献   

18.
<正>课本习题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总复习教学中,通过探索课本典型习题的知识生长点、能力发展点、思想方法蕴涵点,挖掘课本典型习题的潜在教学价值,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教学效率;通过反思、拓展、应用,完成习题教学的第二次飞跃.培养学生探究质疑精神,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下面就一课本习题教学进行的再认识和再设计问题予以探究.题目现行华师大版9年级《数学》上第24章《图形的相似》复习题C组第20题:  相似文献   

19.
每届高三学生都要做大量的习题,教师和学生沉浸在题海中,以期高考有个好成绩,课本似乎成了多余的东西,早早束之高阁.许多高三学生错误地认为课本上的内容早已掌握,再回头看课本纯粹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另外,许多教师和学生认为,高考题不会直接考课本里的内容,高考的命题人都是"高人",怎么会出课本里的内容呢?对比2011年和2012年高考新课标物理试卷与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下简称教材),不难发现,试卷中众多试题是从教材中挖掘、改造、整合出来的,这对学生注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对教师的教学和辅导工作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学期高等数学讲授课本下册第十章至第十六章的内容,(第十三章除外)与课本上册相比较,下册的内容较难且各章之间的联系也不似上册那样紧密,这一特点学员在学习和期末复习中应予充分注意。平时学习中应把电视课规定的习题作完,期末复习时应紧扣课本,适量作题,看好课本例题是重要的,能按照本文要求复习所学内容将获益非浅。上学期期末考试,高等数学的考题中,课本例题和《内蒙古电大》辅导文章中的例题共53分,如此大量的考例题,及格应该是容易的,但考试结果不及格率高达19.4%,原因何在?值得深思。一、各章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