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到大学之大,让人想起半个多世纪前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认为,"大学之大在于学生之大和学术之大"。当然,还有从其他不同视角来描述大学之大的,如"大学之大在于胸怀之大"、"大学之大在于包容"等等。笔者认为,大学之大也应体现在"课程之大"上。  相似文献   

2.
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梅贻琦老先生曾有过一句非常经典的格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说的是"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这是他就职期间出台的一个重要施政方略。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首任校长吉尔曼有个原则:将霍普金斯的钱用于"人",而不是"砖块和灰浆"。他曾说,"大学的荣誉应该取决于教师和学者总的品质,而不应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哈罗德.珀金说,"大学是人类社会的动力站"。人们曾用"象牙塔"来比喻大学,皆因那时的大学摆脱了外界束缚与利益,专注于高深学问的探究;而今人们说,大学成为"社会动力站",皆因今日的大  相似文献   

4.
从"教士的村庄"到"知识人的城镇",再到今天"多元化巨型知识都市"的大学究竟是什么?这是人们一直探索的对大学内在逻辑与外在使命的认识问题。在现代大学的发展进程中,我们虽然还未达成明确的共识,但无论是"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中国式大学理念,还是"一流教师成就一流大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离不开典范从文化史上讲,一流的学者、教授是文化的典范。从教育角度看,他们堪称师表。教育离不开典范,离不开大师和一流的学者。如果大学没有大师和一流学者,大学的内涵就会大打折扣。上世纪40年代,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北京  相似文献   

6.
何谓大学?清华老校长梅贻琦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之说历来被奉为至理名言.然而,去年发生在笔者身边的一件事却让笔者在赞许此说之余,对大学之"大"多了一层理解.  相似文献   

7.
"所谓大学者,非所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章程作为大学的"宪法",规定了大学的内部机制。因此突出教师主体性、维护教师权益是大学章程的主要功能之一。本文选取素有美国"公立大学之典范"之称的密歇根大学最新修订的章程文本,希望透过该大学章程文本中教师的相关规定,得出该章程中教师规定的特点,从而对我国大学章程的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寥寥数语,精辟而深刻地道出了大学的真谛。但大师不会凭空制造,也不是凭"巧取豪夺"就能成就,关键还在于大学精神的内在"孵化",而这全赖优良的学术风气之引领。学术风气是学者人格、学术精神、学术取向、学术方法、社会文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它是一所大学的大学精神的外显,是学术力量整合提升的平台,是大学核心竞争力内聚延  相似文献   

9.
正"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是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一句经典名言。大师是大学的中流砥柱,是大学之魂,无论何时何地,有大师在者,皆可引领一时风气,形成学术发展高地。大师不仅是大学问、大智慧者,其真知灼见,能够泽备后世,而且其道德品行,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万千学子。若缺少了名师与大师,大学又何以能称之为"大学"?但现如今,昔日的学术之苑异化为争名夺利的"跑马场",学术不端、招生舞弊等层出不穷,老师变身"老板",原本宁静的象  相似文献   

10.
刘尧 《辽宁教育》2013,(7X):48-48
<正>从"教士的村庄"到"知识人的城镇",再到今天"多元化巨型知识都市"的大学究竟是什么?这是人们一直探索的对大学内在逻辑与外在使命的认识问题。在现代大学的发展进程中,我们虽然还未达成明确的共识,但无论是"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中国式大学理念,还是"一流教师成就一流大学"的西方式大学理念,无不强调"大学之本在于大师"。梅贻琦曾说,"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从这个意义上讲,教授与大学的使命具有同理性。大学及其教授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神州学人》2003,(11):24-25
公元2003年10月16日,我国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实现了。“神舟”五号,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项奇迹,也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丰碑,它同时还是一种象征,象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跃上一个新的起点。在太空,我们不是捷足先登者,但全世界都会从“神舟”五号的太空旅行中清晰地发现,中国,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家,已经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中国驻美使馆教育处美国大华盛顿地区中国留学人员乔治·华盛顿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美利坚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天主教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乔治·梅森大学中国学生…  相似文献   

12.
马勇 《江苏高教》2007,2(2):9-11
在综述已有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大学之"大"的要素,主要有大校长、大师、大学生、大文化、大德与大爱等.并尝试概括与分析了大学之"学"的本质规定和基本特性,即:大学的空间叫学府;大学的时间叫学年、学期、学时;大学的主体叫学者与学子;大学的核心管理叫学术事务管理;大学的风气叫学风.进一步从大学之"大"与大学之"学"的双向耦合中探讨两者的根本联系,揭示大学的本质规定与特性.  相似文献   

13.
大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学术属性的共同体,学术共同体是大学人的生存载体和基本生活方式。大学学术共同体的发展经历了"自主性"到"制度化"、"知识分子"到"学者"、"学人社会"到"多元组织"的发展演变;学术共同体在大学呈现出"行政型""利益型""追随型""师徒型"和"愿景型"等五种存在形态,并具有"功利化""工具化""权力化"和"制度化"等特征。而通过构建"自律"的学者群体、"自由"的学术精神"、自治"的共同体和学术的"自觉"等途径,不仅能缓解当前学术共同体存在的学者行为"失范"、学术志业"失真"、学术生态"失衡"和学术共同体"失位"等矛盾,也是构建理想学术共同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大学论     
<正>大学有大学问,大学本身的学问也大。大学犹如一本深奥的经典,既为世人提供高深学问,同时又让世人难以读懂。或许因为大学酷似经典,所以读它的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又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学犹如灯光下闪烁的钻石,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或角度,看到的是不同的光芒。譬如,有人把大学看作是一个"学者行会",有人把大学看作是一个"象  相似文献   

15.
新“师说”     
一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所大学办得好坏,不能光看它占地面积有多大,楼房有多高,关键看是否有大师,要看它大师级的教师有多少。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特别是  相似文献   

16.
"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是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的名言,这句话代表了民国教育家的风度,也是清华大学的气质与精神的集中体现。作为文科生,选择大学,由于专业相对来说没有理工科那么实用,所以对校园环境、学校的历史传承和人文素养教育应该特别重视,如何选择一所适合你的大学,让自己的青春四年不虚此行,的确是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17.
正答辩时间2012年5月大学课程研究中的知识问题是大学课程开发的本质问题,也是大学课程研究的核心问题。在数字化生存方式、知识民主化和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知识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在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的进程中,大学逐渐成为大学人自我发现、自我建构的重要驿站,于是"每一个人的知识都有价值吗?"成为新的知识论题,也是新的课程论题。在知识与  相似文献   

18.
在复旦大学开学典礼上,校长杨玉良在解答了"大学是什么"之后,接着问:"为什么要上大学?"他引用了复旦老校长说过的话:"如果你是为了升官发财来到复旦学习的话,那么你在学校会受到鄙视." 上大学为了什么?近年来很多人对此提出过疑问,甚至"读书无用论"已经再次抬头.很多人认为,辛辛苦苦上完大学,或许还没有在社会上"混"的人会赚钱.但是,复旦校长让我们重新审视了上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蔡元培先生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或许正是现在大学的普及,让我们忘记了大学的使命与最初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大学发生的"学术资本主义"倾向使大学教师的核心身份也同时发生了解构和变迁,如以往被认为无之则不成为大学学者的学术自由和自治传统逐渐失落。因此一些关注学术身份问题的学者提出重构教师的学术身份的设想,他们主张以多重身份解脱"学术资本主义"带来身份的困境。这一情况给今天中国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域外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试论大学教师的学术素养及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学家梅贻琦教授认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办学的关键是大学教师,而大学教师的学术素养是大学教师内在品质的重要表象.我国一些大学近期出现的学术泡沫、师生疏离,以及教师间的口水仗等事件,不仅影响着大学教师的学术形象,也制约了大学的发展.文章试图阐述大学教师学术素养的现状、成因及提升策略,找出有效解决途径和措施,期望获得相关机构和人员对大学教师学术素养问题的关注,促进我国大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