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改变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喜欢文言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借助朗读启发学生情感,在问题探究中让学生感悟到文言文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张乐伟 《语文天地》2012,(11):36-37
高中的文言文教学,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就是偏重教学的知识性,而相对忽略了它的人文性。这一误区导致文言文教学非常枯燥,渐渐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致高中三年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实际上,只要稍稍改变这一倾向,结合适当的教学篇目,完全能够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并切实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乐伟 《语文天地》2012,(21):36-37
高中的文言文教学,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就是偏重教学的知识性,而相对忽略了它的人文性。这一误区导致文言文教学非常枯燥,渐渐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致高中三年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实际上,只要稍稍改变这一倾向,结合适当的教学篇目,完全能够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并切实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的。笔者认为,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重在阅读,让学生通过诵读训练,增加文言语感,积累文言知识,既而转化为实际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辉煌灿烂。文言文作为它的语言载体,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审美底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选入中学教材的文言文,都是历经漫长时光千淘万漉留下的精品,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文学熏陶的很好素材,它的重要功能是现代文教学所不能代替的。然而从轰轰烈烈的语文教改来看,文言文教学改革显得冷冷清清,少人问津。很多语文教师仍采用传统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学生缺乏自主性、能动性,谈不上享受知识的乐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满堂灌的方法,显然已经不适用。那么,如何让文言文教学走出困境,焕发活力呢?笔者认为,调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才有可能学好文言文。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普遍对文言文学习不感兴趣,成为语文老师教学的最大障碍。因此,要让初中生学好文言文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通过诵读、积累、赏析等方法,让初中生彻底爱上文言文。  相似文献   

7.
张双龙 《甘肃教育》2011,(13):51-51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一直以来,文言文的教学无非是教师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讲解,即“串讲”,学生则埋头苦学,一字不落地记录,结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而学生翻译文言文和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却不见提高。  相似文献   

8.
说到文言文教学,很多老师都会有相同的感受:尽管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课上用尽了心思,热情无限,可是学生在课堂上总会不知不觉陷入疲惫,情文并茂的文言文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简直是天书,深奥难懂,佶屈聱牙,望而生畏。其实,《课标》除了要求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外,对文言文教学的价值有了新的定位,即提高学生文化素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距今年代久远,学生难读难懂,生活中又很少应用,加之教师逐字逐句翻译,教学方法单一落后,使学生怕学厌学文言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呢?本人上了一节《咏雪》的公开课,听课教师普遍反映较好。现结合课例谈谈文言文教学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受到语文教师的普遍关注。新课改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样的情形,充分认识文言文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对于探索行之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体察、积累、探究的文言文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尽管文言文的文字深奥生涩,内容与现代生活相距很远,但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很多人都认为文言文教学最容易,说来说去不过是一个“译”字,全文翻译完了教学也基本完成,学习文言文不外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和句式。这种对文言文教学的认识虽然有失偏颇,却也指出了教学中的关键——翻译。只是笔者认为翻译并不简单,它是“披文入情”的最好途径,而且要有三个层次的递升。首先是口译,这里的口译是指学生熟读课文之后对内容作概括性的释译。在教学伊始进行这一环节似乎很难,也好像与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相悖。其实却不然,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并非截然分…  相似文献   

12.
【案例背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经常为文言文的魅力所折服,精准的用词、简练的行文、深邃的思想、恢弘的气势常常让我情不自禁沉醉其中。但在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对于文言文有着和我截然不同的态度,学生不爱学文言文,认为文言文很难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正>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文言文“读”“思”“辨”的训练,让学生在熟读中疏通文字,在精读中理解文意,在品读中锤炼思维,有效开展文言文教学,以多样形式、多元策略、多维迁移探索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新路径。《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一篇文言文,故事简短,描写却十分生动。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既应该关注文体意识,充分把握文言文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遵循教材编排的特点,对文言文实施梯度教学,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推动文言文学习进一步走向全面与深入,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学弈》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文言文 ,也是小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这篇文言文通过记叙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 ,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由于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 ,学生学习时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 ,可坚持“师生互动”的原则 ,让学生“读中悟 ,悟中练 ,练中创”。一、指导朗读 ,熟读成诵作为文言文学习的开始 ,应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 ,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首先 ,要把握好范读这一环节 ,通过教师流畅自如、声情并茂的范读 ,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同时 ,通过范…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教学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真正实现教改的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必须符合教材、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文言文教学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真正实现教改的目标,教学内容确定后教学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教无定法”,但任何方法的选择都必须牢i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必须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必须符合教材、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的教法才是有效的.对文言文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我的做法集中体现在三个字上——“读”“译”“悟”.  相似文献   

16.
朱卫阳 《现代语文》2011,(10):55-56
由于文言距离我们时代久远,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学生很难读懂和理解。文言文教学方式单一,基本是“逐句逐句把文言翻译成现代语就算了事的办法”,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缺乏正确认识,认为文言文“己死”,学了也没多大用处,尤其是对提高语文能力作用不大,存在排斥心理。基于上述因素,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普遍不浓。这一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集成和发展,从而,也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很大障碍。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现行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都以“要注意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为指导,在教材中编排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的确,文言文是中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以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单元为例,从文字、文学、文化三个角度触摸、解读、丰富文言文教学内容,构建语文味课堂,唤起学生的文言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9.
刘果真 《师道》2011,(6):45-46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古文的教学总是习惯于逐个字词的解释,虽然这注重了基础字词的理解,但只是执着于字词的理解又不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有时甚至是一些机械、无效的重复。  相似文献   

20.
刘朱刚 《现代语文》2011,(11):104-105
《墨子·非攻(节选)》为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篇目,其教学实践可以折射当下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师生对话的缺失在当下文言文教学中明显存在。文言文阅读教学必须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在摸清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朗诵、讨论、练习、畅想等,缩小师生知识差距,拉近古文与当今时代的距离,实现师生阅读实践中的对话和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