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有多种途径,而从教材的内部联系出发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方法。以一节习作讲评课为例,就如何从教材内部联系出发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依托教材实施课堂教学,应是教学常识;基于"阅读教材"研读实施阅读课堂教学,也已成共识。然而,基于"教材习作"研读来实施习作课堂教学,似乎还远未成为常态:一方面,低水平的教师照本宣科使用教材习作,实施"不作为"式的无效作文教学;另一方面,高水平的教师抛开教材习作,另起炉灶实施个性化的作文教学,难以辨识其与"教材习作"之间的内在关联。于是乎,基于教材习作研读来实施习作课堂教学的常规路径,反倒寂寞冷清,难成气候。而且在目前国内教材习作编写不尽如人意的前提下,想走通从"习作研读"到"习作课堂"的道路似乎更为艰辛和漫长。鉴于此,本文尝试按照经典课程模式,依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三大步来思考"教材习作"研读的问题,试图疏通"教材习作"通往"习作课堂"的漫漫长路。不足之处,还请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3.
探究性预习就是学生以所学的语文教材学习资料为切入口,在课前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以及与教师同学间等多方面的交流合作,并尽可能地搜集运用与之相关的学习资源,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留下一个仍需探索的悬念,有待于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讨论解决。一、探究性预习的内容1.选择和确立探究专题中段年级语文教材,从狭义上讲,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课文、听说训练、习作训练、综合练习。就一篇课文而言,预习的内容常规要求为: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部分词义,结合课后习题,初步掌握文章渗透的语言训练点以及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等。以上要求学生通过实践不难达到。而学  相似文献   

4.
教学中,在抓好教材所安排的单元习作的同时,教师还应努力挖掘教材中或与教材相关的练笔资源,拓宽学生练笔的范围和途径。灵活安排课堂练笔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笔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习作教材走向课堂教学,一直存在着勉为其"教"的困局。"童化作文"工作室以写人类习作教学内容建构的研讨活动为例,深入探讨了从习作教材走向教学所经历的置于"文体场域"、厘清"教学边界"、精准"习作知识"三个阶段,试图破解当下的习作教学之难。  相似文献   

6.
仿写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在统编语文教材背景下,教师可以从"置换、类比、创造"三方面引领学生进行仿写训练,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教材单元习作班本化改造指的是以单元习作的内容为研究对象,以单元习作的要求为主要训练目标,以班级学生的生活为切入口,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生活中与单元习作相对应的写作素材,并帮助学生发现、筛选、运用这些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对单元习作“班本化”的转化方式改造策略进行探索,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单元习作的内容,以达到训练目的,促进习作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笔者作为课题的主持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刘会 《教师》2020,(9):53-54
习作教学是一项比较难指导的课。面对这种情况,习作指导有其"道"是多么重要。习作教学需要什么"道"呢?文章认为需要本源、途径、方法、规律,甚至需要提升一些境界。对语文教师而言,一要正确认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习作的定位,找到习作本源, 二要教给学生方法,找到习作规律, 三要进行专项训练,找到习作的途径。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境界。  相似文献   

9.
正从理解词语的角度来看,"习作"可以理解为,在反复练习中学习创作;"习作教学"就可以理解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训练,帮助学生在反复接触与练习中形成创作技能。习作难写,习作难教,学生"怕"习作,教师"愁"习作,是当前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较为普遍的现象。学生不喜欢习作,在习作中感到无话可写;习作内容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新意;习作内  相似文献   

10.
教师应立足习作教学基本立场与特征,构建儿童自我连接的学习场,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习作内容与方法,以片段模仿为载体,提升习作能力,以单元主题为抓手,渗透习作内容。写作教学需要教师的真情和恒心,构建一种儿童学习场,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儿童朝着自然、自主、自由的方向成长,从教材中汲取习作智慧让每一个学生的习作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11.
童木秀 《教师》2023,(3):18-20
习作是小学语文学科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在统编版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中,融合和落实语文要素是提升教师教学质量、锻炼学生写作技能的必要前提。文章采用教学案例分析法,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多彩的活动”为例,从立足教材、基于学情、聚焦大单元和实践探究等层面,引领学生关注要素、解读要素、融合要素和落实要素,将语文要素真正融于习作教学之中,让学生掌握多元化的写作手法,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习作素材和灵感,进而改变“难下笔”的习作现状。  相似文献   

12.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语言是基础性工具,而目的是服务于学生今天和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以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确立"围绕学生的生活需要进行习作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生活为切入口,畅通作文的"源头活水",让习作教学走向生活,让学生"作文过程生活化".通过对统编教材中高段习作教学课堂的实践,探究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策略,优化习作教学,以提高小学生语言建构、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学生怕写,教师怕改。要想提高习作教学效果,要想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作文,就必须站在孩子的立场,关注学段的特点,在习作教材及习作教学方法的情趣上下功夫,处理好"说"与"写"的关系,把握好"情趣"与"技巧"的关系。只有"情趣"与"技巧"相得益彰,"趣说"与"乐写"相辅相成,学生才能热爱习作,享受习作乐趣。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习作教材逐渐进入统编时代。与以往教材相比,统编《语文》教材中写作部分的改革尤为明显,主要体现为由"例文模仿"到"习作提示"的转变,更加注重习作方法、习作策略等元认知知识的学习,为学生习作思维进阶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方法。针对统编《语文》教材"习作提示功能"的设计,教师可以尝试搭建提示支架的教学方法来优化教学,以提升学生习作的关键能力。1.用文字搭建任务提示,让表达眼中有人。"写作是作者与读者之间运用背景知识,基  相似文献   

15.
在习作教学改革的大潮中,语文教材中的习作似乎已经成为可有可无的鸡肋。不少知名特级教师做习作公开课,早已将教材中的习作元素丢至九霄云外,有的甚至直言不讳:“我从来不上教材中的作文课”;绝大多数的普通教师也常常是捧着教材苦思冥想而始终不得其法,课堂教学也是马虎了事、草草收场。事实上,以学校教育为基本模式,以教材学习为基本方式的习作教学,是无法脱离教材的。因此,习作教学不管如何改革,教材始终是学生感触习作、尝试习作的重要载体,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6.
余琴 《小学语文》2010,(9):34-36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条基本规律。人教版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这样做的好处是解决了“写什么与怎么写”的问题。教师如果仔细研究每组课文的表达方式,从整组教材着眼开展阅读教学,就能领悟基本的习作方法,让儿童从读中习“作”,把提高阅读能力与习作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从《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目标来看,小学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从小学三年级起,学生就开始学习习作。由于现行语文教材没有以往教材那种循序渐进的习作教学目标,很多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不知从何人手。其实,人教版现行语文教材的编排具有“单元整体”的特色,从单元导语到课文,再到口语交际与习作,每一个语文活动都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展开,尤其是综合性学习,更是单元习作的铺垫,与单元习作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习作是学生灵活进行书面文字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也是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环节。尤其在小学语文5~6年级的关键时期,教师的习作指导教学,既要引导学生从口语化写作逐渐转向规范化书面写作,也要直接奠定学生的习作能力。本文结合实践教学经验,以统编版小学语文高段教材教学为例,着重探讨小学高段习作指导方法的创新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9.
习作教学如何实现读写的有效统整,体现习作的现实意义呢?笔者以暑假作业为切入口,通过拟写学生旅游计划书,把学生习作与当下的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现实的需求中主动读写。  相似文献   

20.
正黑河市第二小学是一所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省级标准化学校。近年来,学校在变以阅读为本位的语文教学模式为以写作表现为本位的教学模式问题上,以作文教学为切入口,从2009年开始进行随笔习作的探索与研究,成绩斐然。一、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瓶颈",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想很难流畅、自如的表达,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最头疼的问题。随笔化写作一经实践,为我校的习作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