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杜威从逻辑的角度对思维活动做出了"数据—归纳—演绎—证实"的解释。利用当代语言学中形式学习理论可以对教学或学习过程做出一种认知解释,经验探究的学习过程是主体(学习者)从外界获取信息(数据)、加工信息(做出假设并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确认信息的认知过程。这种认知解释的逻辑基础是当代动态认知逻辑。根据认知解释,可以对教学展开语言学、心理学、博弈论、信息科学、哲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2.
论教育实践的研究路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教育研究的实践转向已成为众多研究者的共同旨趣。已有的对于教育实践的解读存在着诸多误读现象。其根源在于教育理论研究者存在着四种假设:一是等级假设;二是趋同假设;三是提升假设或拯救假设;四是空降假设。当理论逻辑遭遇实践逻辑之时,存在着诸多矛盾和碰撞。要破解这一难题,应从打破理解两种逻辑的认识框架入手,确立第三种逻辑,即转化逻辑,并运用这一逻辑研究教育实践,生成以研究心态、研究方法论、研究价值、研究重心、研究机制等多重转化为内容的多层次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3.
建立在逻辑实证基础上的调查研究,其有效性来源之一在于研究预设(议题设置、研究假设的提出和问卷及问题的设置)的有效性,而研究的主客体之间、不同的被研究者之间可能存在的文化差异性或文化特殊性,有可能消解这种预设的有效性。同时,文化差异也有可能导致被调查者对基于研究预设而形成的作为经验资料收集工具的"符码"系统(问卷及其中的问题)被解读的非标准化,进而影响到调查研究的有效性。克服文化差异这一客观障碍对调查研究的影响,可能的路径则在于让研究预设尽可能地接近被研究者的经验事实,而不是用研究者的预备想象来代替可能的经验事实。  相似文献   

4.
阐释学、模糊逻辑、混沌理论与教学设计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从拓展当前教学设计研究的视角和思维视野出发 ,论述了阐释学、模糊逻辑、混沌理论的内涵 ,揭示了它们对教学设计研究的启示或应用价值。阐释学对教学设计强调了学习者参与理解和学会理解的重要性及其可能途径 ;模糊逻辑和混沌理论则颠覆了传统教学设计中精确性、线性、决定论和可预测性的假设 ,为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应用昭示了另一种前景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阎金铎教授指出,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叫具体方法,如观察的方法、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某个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等。第二层次叫逻辑方法。在上述具体方法基础上,运用逻辑方法进行思考,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过程,最后上升到思维的三个形式,即概念、判断和推理。第三个层次是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如理想化方法、等效法、模型法、假设法等。  相似文献   

6.
翻译离不开逻辑分析。逻辑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理解原文并根据理解获得一个概念或意象,从而恰当地运用译文语言表达这一概念或意象。逻辑与原文的分析和理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翻译必须合理地运用逻辑思维的形式和方法,才能获得对原文正确的理解,才能使译文忠实、通顺。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简易逻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入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2 )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和推理能力;使学生对“正难则反”的思维策略及“等价转化”的数学思维有较深入地了解.(3)情感目标使学生能从整体上体验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构建起本节知识框架与思想方法体系.教学重点(1)由“或”、“且”、“非”联结的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及真假判断;(2 )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3)反证法…  相似文献   

8.
公认的东西未必都是无可非议的。本文将重新调整电磁理论(包括狭义相对论)的逻辑结构,对传统的提法提出异议。一、电磁理论的基本假设首先要明确一下:什么是“基本假设”?我们这里所说的“基本假设”是专指那些不能用理论方法导出的定律或原理,由它们可以导出理论体系中的其它定律、定理或原理。对于缔造整个理论大厦来说,“基本假设”是既必要又充分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理性人"假设是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前提和逻辑起点。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对它的发展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拓展偏好指向、明晰约束条件、确立实现方式、探究心理机制、扩大适用范围。其蕴涵的方法论,对于正确理解现代经济学的前提假设、"理性人"假设的现实性、"理性人"假设发展的具体方法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的形象“的假设是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从“关系人“的角度去审查教育可以解释教育的理解性、主体间性和真实性,从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教育中所存在的各种限制以及各种可能.在“关系“的视界里,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教育主体是被限定的主体,教育是被不确定性充满的世界,也是需要不断反思的实践世界.站在关系的立场上,我们将不再言不由衷,不再骄傲自大,不再沉醉幻想.  相似文献   

11.
假设法是先假设一个具体数字或一个事实成立,再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算,从而巧妙求解的一种解题方法。用假设法解遗传题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从而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题意,快速准确地解答遗传题。  相似文献   

12.
(三)语言形式和逻辑形式一般谈语言表达思维时,往往只理解为语音形式表达思维内容的问题,但是,从逻辑的角度来看,更为重要的是语言形式(结构)与逻辑形式(结构)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思维不仅有内容的方面,而且有形式的方面,而逻辑所研究的主要是思维的形式方面。思维中的命题形式或推理形式总是具体地表现在语言的  相似文献   

13.
美学     
《河北自学考试》2007,(8):21-21
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美学研究方法的多层次性特点?答:(1)美学研究的各种方法在性质上有着不同的特点,在美学研究中所具有的重要性也不同。(2)美学研究方法有最基本的方法与具体方法之别。(3)即使具体方法对于美学研究的重要性也不能等量齐观。2、简评朗吉诺斯的崇高观。答:(1  相似文献   

14.
知觉策略由四个假设和其对应的策略构成,即:假设(1)每个句子都由一个或多个句块组成,每个句块都包含NP V (NP);假设(2)在每个NP V (NP)序列中,第一个名词通常是行动者,第二个是对象,中间的动词是动作;假设(3)在复合句中,第一个句子为主句;假设(4)句子都是有意义的,而且与听者越有“最近的”现实意义就越能更快更准确地被理解。对听力理解来说,知觉策略是把双刃剑。本文拟分析知觉策略如何积极和消极地影响人们英语听力理解,并就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比较教育研究的历史中,“描述”是常用的研究手段,对教育事实进行客观的描写和叙述,并尽可能翔实地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然而,古今中外的比较教育学家都认为比较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基于描述,并超越描述。从理论来讲,超越描述包括超越经验命题、超越事实呈现和超越因素分析。现实中的比较教育研究应该基于可以提炼出具体研究假设、可以用理论来解释事实(甚至发展理论)和可以走向理解性、预测性或应用性结论的科学命题,与文献、与他者和与自己对话,重视运用定性研究方法,加强对定量研究方法的应用和多种研究方法综合应用等,从而实现超越描述。  相似文献   

16.
一、政治试题的情境为了考查被测试者的记忆、理解、比较、判断、分析、综合、评价、表达等能力,政治科命题者设计了各种具体境况和事例。从内容上看:可以是一个理论观点,或几段引文:也可以是一组或几组图表或数据。从形式上看: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现实的;可以是假设的,也可以是理想的;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一)政治试题情境的设置。从近几年的政治高考试题来看,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1.理论观点型理论观点型的情境,主要是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观点等,在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现代科学的实际运用出发,对普通逻辑的定义理论及其方法进行了扩展和充实,指出定义是揭示词项内涵的逻辑方法,并分析了十多种定义的具体方法,旨在使人们全面理解、掌握和运用定义这一逻辑方法。  相似文献   

18.
单维非参数项目反应理论(NIRT)假设数据满足单维性、单调性和局部独立性三个假设,不要求数据拟合某种特殊的函数形态。非参数高斯核平滑法能根据数据本身的特点,构拟NIRT的项目反应函数,估计被试的潜在能力值。实验模拟了42套拟合单维双参数逻辑斯蒂模型的数据,比较了非参数高斯核平滑法在题量和被试样本数2个因素不同水平下估计被试能力值的精度。结果表明:样本数对方法的估计精度没有显著影响;题量的增加能较好改善估计的精度。在测试实践中,应采用不同的题量设计,以满足估计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姚小琴 《新高考》2007,(3):13-18
假设法是一种重要的探索方法,它把思维的触角尽量向各个方向延伸,大胆地做出多种可能的猜想和假设.但“假设”并不是毫无根据的“瞎猜”,而是有科学的方式和方法.其具体方法是:根据题意从某一假设着手,然后根据物体运动规律得出相应的结论,再跟原来的条件或物理过程对照比较,从  相似文献   

20.
"再解读":文本分析和历史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代以来,一种以经典重读为主要方法、被宽泛地称为“再解读”的研究思路,最先由海外的中国学者实践,逐渐在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引起广泛注意。“再解读”可以说是90年代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倾向。这一研究思路基本上是选择一个特定的文本,呈现文本的修辞策略、叙事结构、内在的文化逻辑、差异性的冲突内容或特定的意识形态内涵在文本中的实践方式。再解读的思路主要为重新理解20世纪中国左翼文学与文化(尤其是作为左翼文学的“当代形态”的50—70年代文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但迄今为止,相关的研究仅止于对具体文本进行重读,尚未形成更“完整”的研究论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