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认为,学习之事以乐为最佳途径,故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明训,乐是人格得以完善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早在二千年前,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十分倡导“乐学”,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乐学看作求知的最高境界。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愉快教育,他提倡“寓教于乐”。因为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学生对学习充满了乐趣,就会迸发出最大的主动积极性,会以激越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努力获取知识,充分发挥潜在的智力,提高学习效果。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需要的人才,不仅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必须有超越前人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为适应新世纪的需要,素质教育更强调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而也更强烈地要求我…  相似文献   

3.
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者”是学习中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学为乐,勤奋好学,苦中求乐。因此可以说:学生对数学学科兴趣的强弱决定了学生数学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4.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形象地指出了好奇与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如果能以学为乐,就达到了学习的最高境界。学习的效果也最好。我们常说的“寓教于乐”,指的也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5.
读书的味道     
付晓玲 《山东教育》2012,(29):54-55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为拥有知识的人不如爱好知识的人;喜爱知识的人不如以学知识为乐趣的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乐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读书求学问的态度能以求学为快乐才是高境界,兴趣即为最好的老师。陶行知先生认为:"学习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所以,"知、好、乐"实乃学习的三境界。读书是否也有味道呢?读书成习,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是孔子关于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如此。“知之者”是从道理上使受教育者认识、懂得为什么这么做;“好之者”,是让受教育者在习惯上成为一种爱好,习惯于这么做;“乐之者”,则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教育》2003,(3):47-47
牛顿?就是那个发现“三大定理”,伟大的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吗?是的,就是他。为长者讳,为尊者讳,为名人讳,为成功者讳……被这种深厚的传统“美德”熏陶久了,真不忍心将“缺德”的字样冠在这么伟大的科学家的大名前。然而,不要说以我们中华民族“温良恭俭让”的美德来衡量这位“牛公”了,就是放在西方道德的天平上,此公无疑也是“缺德”的。不信?举两个著名的例子。身为皇家学会主席的牛顿,专制武断,是不许别人说“不”字的。同为皇家天文学家的约翰·夫莱姆斯梯德,曾是牛顿的好朋友,否则,是不会为牛顿成名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8.
黄倩 《小学生》2010,(11):50-5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占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又响亮地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现代教学论也公认:课堂教学除知识交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交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所以在我的英语课堂中,我始终以“趣”贯穿教学。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就是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各种英语学习活动,并从中获得乐趣。那么,如何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呢?  相似文献   

10.
李彩霞 《语文天地》2010,(12):105-106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程颢阐释道:“学至于乐则成矣。”由此可见,“乐”应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最能实现学习目标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11.
张希林  东辉 《下一代》2009,(3):16-19
“知(了解、懂得)之者不如好(喜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乐趣)之者。”  相似文献   

12.
吴静 《辅导员》2009,(12):55-55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这句话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学生把学习作为他自己的事,他就会对学习心驰神往,乐此不疲。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一些具体做法,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杨正茂 《教育文汇》2012,(10):40-4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在“知、好、乐”这三层境界中,“乐”的境界最高。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习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我在长期的教学中体会到,要让学生乐学,教师必须乐教。  相似文献   

14.
柳京明 《山东教育》2002,(11):48-48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如何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这是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的这句话,道出了学习的三种境界。其中“知之”属于学习的最低境界,相当于我们经常讲的“被动学”、“要我学”阶段;“乐之”属于学习的最高境界,相当于我们经常讲的“主动学”、“我要学”阶段。如何使学生由学习的最低境界向最高境界转化?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在学习和探究中始终保持很高的热情和内趋力,完成由学习的最低境界向最高境界转化。历史教学中,笔者尝试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语言激趣。语言激趣是指教师运用简洁、准确、形象、直观…  相似文献   

16.
刘红 《江苏教育》2008,(11):10-11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将“学习”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有许多精辟的论述,直抵教育的核心。在学习心理方面,孔子提出了关于学习的三种不同心理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好之、乐之,想学、好学、乐学,说明学习与情感、态度、意志有密切的关系,惟有“乐学”才是最高的学习境界。才可以产生最大的学习内驱力。在学习方式上。  相似文献   

17.
李德 《云南教育》2010,(18):1-1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孔子在2500多年前就提出的快乐学习的主张。然而,孔子毕竟是孔子,不是人人都能达到这个境界的。  相似文献   

18.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从而不难看出,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科学家都十分重视兴趣的作用。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达到完成教学任务,进而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呢?笔者对此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9.
谢建会 《甘肃教育》2013,(22):86-86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感到课堂上有无穷的乐趣,  相似文献   

20.
教学自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我常常对学生们说:“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英语,享受英语带给我们的快乐。”我与他们一起好之和乐之,引导他们从“学习”英语进入“享受”英语的境界。多设计教学活动我总喜欢在课内活动上多动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