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6年~1949年台湾学生求学祖国大陆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胜利后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不少台湾学生抱着了解大陆、学习知识、报效国家的愿望 ,选择到大陆求学。来大陆求学的台湾学生大都具有优良的民主传统 ,学生思想较为活跃 ,加之在大陆接触到了与日据时期奴化教育性质完全不同的教育 ,形成了矢志不移追求真理的信念。台湾学生求学大陆是台湾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后 ,在教育方面与祖国大陆再次交融的具体体现 ,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2.
在争夺国际学生的市场上,台湾是大陆最具实力的竞争对手。近年来,大陆在加大招收留学生的力度,不断在围外设立“孔子学院”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让世界了解大陆,同大陆合作。台湾南于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和外出求学人数的增多,许多高校面临生源危机。凶此,台湾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把招生的眼光投向了围际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地区。近期,台湾推出了十大优惠政策,通过“补助”来吸引国际学生。  相似文献   

3.
2009年9月18日,中国传媒大学大二学生秦一丁从北京起飞降落在台湾高雄机场,作为一名大陆赴台湾的交换生,她将在台湾义守大学进行一学期的学习生活。随着两岸交往日益频繁,2009年台湾对大陆学生赴台求学正式解禁,部分台湾大学开始招收大陆学生,也许,不久的一天,一些幸运的同学就有可能进入台湾的某所大学。  相似文献   

4.
报考     
台湾9月起采认41所大陆院校学历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教育部次长林聪明近日指出,9月起台湾学生到大陆读台湾承认的41校,会获承认,至于大陆学生赴台读学位,硕博士最快明年2月,大学生要明年9月。林聪明说,大陆学生一年赴台名额为两千名,技职和大学分配名额。9月底会公布,就学及停留办法、学历检核及采认办法等子法;学历采认不溯及既往,但会办甄试。另外,林聪明还表示,大陆学生赴台读硕博士采用申请方式,但还要看论文品质,赴台读大学要参考大陆高考成绩,大学将组联招会;教育部会严防假学历,大陆学生也不能通过中介赴台。  相似文献   

5.
高校视窗     
今年大陆学生可到台湾上大学台湾立法机构通过三部相关法律修正案,有限制地开放大陆学生赴台湾就读大学、专科学校及正式承认大陆学历。赴台就读大陆学生将增列为特种生,入学方式和名额与一般生有  相似文献   

6.
日本占领台湾时期,不少台湾学生前来大陆求学,他们学业有成,民族意识强,日后对海峡两岸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日据时期台湾教育史的重要篇章。有案可查的最早赴大陆求学的台湾学生是林熊征、林熊祥、林凌霜、黄再得、卢国治、杨仲鲸等人,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到福建的福州、厦门两地就读。林熊征出生于台湾著名的板桥林家,晚清时前来福州求学,后毕业于当地的一所师范学堂。他的弟弟林熊祥,4岁时在厦门鼓浪屿的家中随举人出身的姑父郑星帆学习。有意思的是,郑星帆竟然用福州方言来教他识字。7岁至9岁,到…  相似文献   

7.
许雅玲  吴晶晶 《大学生》2012,(Z1):104-105
2009年,台湾对大陆学生赴台留学正式解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底,包括厦门大学在内,共有3000多名学生以交换生或进修生的形式到台湾短期学习,其中学习一个学期以上的学生有857名。厦门大学与台湾高校交流最频繁,交换学生始于2007年。到目前为止,厦门大学共有750多名学生以交换生或进修生的形式到台湾20多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短期交流学习,其中学习一个学期以上的学生有265名,包括本科生259人、硕士生4人、博士生2人。厦大已与台湾25所高校签订校际交流协议,包括台湾大学、成功大学、政治大学、台湾中山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台湾清华大学、淡江大学、东海大学、逢甲大学、辅仁大学等,囊括了台湾公、私立最好的大学。  相似文献   

8.
据美国媒体报道,中国学生留学美国近几年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潮,2010到2011学年,中国大陆共有157558名学生正在美国的大学里求学,连续两年高居美国国际学生来源地之首。如果加上来自台湾的近2.5万学生和来自香港的8000多名学生,目前正在美国留学的华人学生超过19万名,遥遥领先于排列第二位印度的10.4万人。  相似文献   

9.
台港澳学生赴大陆求学热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台港澳学生已逐渐成为生活、学习在大陆高校里的重要而特殊的群体。从高校对台港澳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实践来看,台港澳大学生作为高校中有别于大陆学生和普通留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进一步做好台港澳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既是高校自身的要求,也是台港澳大学生自身的需求,同时也是贯彻党和国家对台港澳政策的必然要求。从对台港澳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来看,要把他们培养成为热爱祖国、拥护祖国统一和“一国两制”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现在世界各国的高校招生制度主要有三种:综合选拔制、证书制和高考制。由于历史的渊源,祖国大陆与台湾殊途同归,都实行高考制。大陆的高考与台湾的联考,一方面体现了公平,有利于选拔优秀的人才;但另一方面也存在弊端,如“一考定终身”的制度易导致“应试教育”等问题。长期以来大陆和台湾分别对高考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到2002年,台湾取消了联考,开始实行“大学多元入学制度”;而大陆正处于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关键时期,为把  相似文献   

11.
[事件] 去年,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8所大学面向内地17个省市招生,一度引起一阵“香港求学热”。2006年,离高考还有三个月,香港的大学已经纷纷向大陆学生伸出了橄榄枝。据悉,香港科技大学3月初就要来沪举办招生说明会。近年来,香港与内地高校招生的开放程度与日俱增,大量内地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前往香港求学,同时,很多高中应届毕业生也把去香港念大学作为自己的目标,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让去香港求学迅速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呢?  相似文献   

12.
据2008年9月21日英国广播公司(BBC)消息,中国台湾省“教育部”修改相关规定,将招收大陆学生到台湾就读大学,落实了“总统”马英九竞选时提出的政见,但有关招生人数及招生方式等详细计划尚未出台。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淡江大学是台湾私立大学学生人数最多的大学,现有学生2.8万名,仅次于台湾大学。今天我作的报告内容比较广泛,分为前言、精进强化人才培养和两岸高等教育的契机三部分。一、前言随着高等教育竞争时代的来临,大学的精英教育逐渐转变为普及教育,这一点在台湾已经非常明显,大陆目前也有这样的趋势。大家  相似文献   

14.
(香港中国通讯社四日电 )台北消息 :台湾学生赴大陆升学热潮方兴未艾 ;北京申奥成功后 ,即将出现的三大利多因素 ,更会促使台湾学生大量赴大陆升学。大陆台湾学生联谊会秘书长、北京大学硕士生陈正腾 ,今天在台湾《教育博览家》杂志主办的“向彼岸前进”座谈会上作上述论说。“向彼岸前进”座谈会今天上午在台湾师范大学国际会议厅举行。陈正腾是其中一位主要讲者。陈正腾指出 ,赴大陆升学热不只是台湾现象 ,而是全球现象 ,许多外国学生正纷纷到大陆留学 ,包括学中文乃至熟悉大陆人情世故 ,以便未来分食大陆市场这块大饼。陈正腾认为 ,北京…  相似文献   

15.
国民党统治台湾50年,为了维护其在台湾的统治和利益,其大陆政策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从50、60年代的“反共复国”、“反攻大陆”政策,到70、80年代提出“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口号和“三不”政策,再到90年代初的“民主、自由、均富统一中国”的新大陆政策,直至主张“一中一台”,“一国两府”的“两国论”。本主要从上述4个方面分析了台湾国民党大陆政策的演变。  相似文献   

16.
台湾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改革探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正当中国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与大陆一水之隔的我国台湾,也在对实行了长达47年之久的大学联考制度进行革命性的变革———推行“大学多元入学新方案”(以下简称“新方案”)。大陆的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由于对其考试制度的了解不是很全面,以致大众误以为台湾废除了联考,取消了考试。为使人们真正了解台湾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改革的实际,本文将对台湾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作简要介绍,并从理论上分析其特征以及对大陆高考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一、为什么要实行多元入学1945年台湾光复以后,各公、私立大学院校…  相似文献   

17.
6月21日,来自台湾省的105名学子参加在厦门考点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和台湾学生的第一天考试(考试共3天)。近年来,台湾学生到祖国大陆求学人数越来越多。据统计,参加2002年大陆高考的港澳台考生共有3293人,其中香港考点1028人,澳门考点1216人,厦门考点325人,上海考点284人,广州考点250人,北京考点180人,是历年来到大陆参加高考人数最多的一年。此次报考祖国大陆高校的台湾学生中有29名学生是从金门直航厦门参加考试的。  相似文献   

18.
数说教育     
127所/12000名 由台湾127所大学组成的联合招生委员会,近日抵达香港开展联合招生活动,共提供12000多个学士班及研究所招生名额,预计将吸引逾1400名香港学生到台湾求学。  相似文献   

19.
教育时事     
《陕西教育》2008,(10):4-4
教育部向63所成人高校亮红牌,大陆学生最快明年可赴台湾读大学,36名学生获得在国务院实习机会,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点收缩今年作弊次年禁考,英国推进新教育计划让学生学习如何保持快乐心情,教育部要求中小学加强艺术教育并规定课时,桂林市“心理辅导”走进中小学课堂  相似文献   

20.
试论招生制度改革对高校管理的影响淮阴工业专科学校邹继生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费生或交费生制度,从国家包下来,到交费上学、自主择业,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大转变。人们是否考虑到,学生自己交费求学之后,尽管他们所交纳的培养费尚不是教育成本的全部,但“出钱上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