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十年来的教师教育研究主要涉及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教师教育技术、教师教育模式、教师教育政策、教师教育一体化等热点问题。研究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跨界研究缺乏,课程结构不完善;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性不广,教师教育模式普适性不强;教师教育政策不完善,教师教育一体化任重道远。我国教师教育研究发展,应加强跨界合作研究,拓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创新教师教育模式体系;实现教师教育宏观引领,推动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师教育制度包括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教育课程认定制度、教师学历教育制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等。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职业待遇不高、教师教育实践匮乏、教师教育标准陈旧等。因此,应创新教师教育制度,推进不同地区教师教育标准的动态平衡,并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标准,定期开展教师资格认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大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进而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师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育政策是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教师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对教师教育政策的调整和未来走向具有关键性、根本性的意义。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坚持优先发展教师教育的战略地位,是教师教育政策的基石;坚持以独立设置的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院校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教师教育体系,是教师教育政策的体制基础;坚持教师教育的免费性,是教师教育政策的核心;坚持国家对教师教育的有限干预与规范,是教师教育政策的关键;坚持师范生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教师教育政策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4.
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师观念,使教师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实现教师教育体系和机制、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教师管理制度、教师教育的内容和教师教育的方法手段等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关键,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供给侧背景下,教师教育面临教师教育难以适应教育新发展、教师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教师教育机构培训质量欠缺等困境。基于此,提出教师教育集中供给侧制度和结构两方面改革,创新协同式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和实施教师教育回流制度进行教师教育供给侧制度性改革,全面实施教师教育全程一体化教师教育体系和教师教育计划与实际需求相适应两方面进行教师教育结构性改革,共同促进教师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育研究》2018,(6):25-30
融合教育的发展要求形成新的教师角色。融合教育教师是融合教育环境的创设者、课程设计者、教学实施者、沟通合作的组织者以及研究型学习者。社会文化是为融合教育教师角色"塑型"的土壤,教师教育是融合教育教师"闻道"的途径,实践与反思为融合教育教师角色"注魂"。融合教育教师是"人本型"教师、"专业型"教师、"实践型"教师和"反思型"教师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从安徽省近现代教师教育(师范教育)重要活动的文献资料入手,将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演变大致划分为清末、民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和世纪之交时期几个阶段。主要经验在于:学习需求是教师教育的内在动力,保障机制是教师教育的外部条件。为未来中小学教师教育提供有益启示:正确把握好教师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改革的关系、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地方教师教育与省外教师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育的低效性部分缘于教师教育过程中对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忽视。教师个人教育观念对教师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从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视角可以发现教师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深层原因,因此应该将教师个人教育观念作为教师教育的起点,在此基础上改善教师教育的理念、内容与方式。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挪威政府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对教师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重组。重组后的教师教育机构包括学前教师教育、普通教师教育等五类。其普通教师教育在国家课程规则的指导下,教育目标明确、课程体系完善、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少数民族教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受教育需要是教师教育发起和变革的逻辑原点,是链接教育生活与教师教育改革活动的纽带。在当代,受日益复杂化的教育生活所驱使,教师受教育需要日益分化、深化,推动着教师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发现、关怀、满足、提升教师的受教育需要,走精细化教师教育改革之路,是当代教师教育的使命所系。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个体教育观念:反思与改善教师教育的新机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教师教育的低效性部分地缘于教师教育过程中对教师个体教育观念的忽视。教师个体教育观念对教师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从教师个体教育观念的角度可以发现教师教育的诸多问题及其深层原因,因此应该将教师个体教育观念作为教师教育的起点,在此基础上改善教师教育的理念、内容与方式。  相似文献   

12.
陈林 《当代教师教育》2019,12(1):66-72,85
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是在大学化教师教育背景下提出的重要命题,也是教师教育学科在高等教育中获得合法性的前提。本文基于对学科、学科专业、教师教育学科、教师教育学科专业等概念的辨析,明确了教师教育学科内部的概念体系和逻辑关系。同时,结合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中学科知识体系尚未明确、学科专业建制尚未完备、学科专业与教师培养未有效衔接等现实问题和需求,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为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提供理论方向,以期对未来高等院校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础,是基础教育质量的保证,教师的质量和水平决定了我国教育事业是否能良好地发展。教师教育是师范生教育、教师岗前培训与教师在职教育三者的结合,体现了教师培养的整体性、专业性、开放性和终身性,体现了教师连续性、一体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教师在职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重视教师的在职教育是保证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在教师教育“大学化”背景下,高校作为教师职前培养的主阵地,在教师教育共同体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教师教育中高校的“独立性”强化,“依存性”弱化,教育“合作文化”缺失。基于社会性学习理论的“实践共同体”论域,重构新时代专业化教师教育共同体,打造教师教育“合作文化”,应正确认识教师教育共同体中合作性、平等性、发展性思想缺失的实践困境,推进教师教育共同体在培养主体、教育内容、发展过程中实现依存性融合,不断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助推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基本理念与质量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大学化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的重点。本文介绍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基本理念;分析教师教育大学化的质量观念;并探讨教师教育大学化改革中的质量保证措施,包括实施教师教育专业标准、确立教师教育认证制度、变革教师教育课程模式、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相似文献   

16.
步入新时代,民族地区教师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但民族地区教师教育发展的羁绊仍未充分消解,立足民族地区教师教育发展现状析出民族地区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样态,可为民族地区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增能赋力。新时代民族地区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需立足于对民族地区教师教育创新培养观念、长效核心政策、治理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内容等方面困境的深度审视。在“优师计划”“强师计划”等国家教师教育政策扶持下,明确民族地区教师教育主体地位、精准教师教育定位、优化教师教育课程、坚定教师教育理想可为新时代民族地区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筑基。  相似文献   

17.
教育智慧: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智慧是教师具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意识、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等所达到的教育境界,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标志。教育智慧形成的重要途径是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对教育智慧的特征、教师生成教育智慧的必要性、实现途径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教师生成、运用并不断提高教育智慧,突显教师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师范院校探索了多种多样的教师教育模式,对教师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按教师职业标准来划分,可以分为小学教师教育模式、初中教师教育模式和高中教师教育模式;按师范院校的层次特征,可分为传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模式、地方新建本科师范学院教师教育模式和师范专科学校教师教育模式。此外,还可从教师培养年限、教师培养"开放—封闭"以及课程模块组合的角度来对我国教师教育模式进行分类分析。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范式,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欧盟教师教育改革的主导理念。基于终身学习的要求,欧盟提出了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体化提升措施,集中体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教育体系的重塑、教师教育质量的提升、教师教育的评价等方面。欧盟改革可以为我国教师教育的路径优化提供有益的启示,具体包括重塑教师角色、重构教师教育体系、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和完善教师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20.
作者认为,要创新教师教育,就要从教师教育重要性、教师教育内涵、合格教师的学历要求、教师合格标准、教师的评价标准等方面创新教师教育观念,增强搞好教师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就要从教师教育体制、教师培养和培训体制、教师培训机制等方面创新教师教育体制和机制,建设规模宏大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就要从教师在职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方便广大教师继续学习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