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唐宋以前,史载告阙,靖州社会情况难以确考。 宋代始有靖州地方志的编修,先后编有《辰州图经》、《辰州风土纪》等五部,《辰溪县志》一部;《沅州图经》二部,《宝庆(1225~1227)黔阳(县)志》一部;《靖州图经》一部,《靖州志》(编修时间未详)一部。皆毁于兵燹,今仅存志目。元代,未见编有州志,黔阳县县监朵尔赤云甫监修《至正(1341~1368)黔阳(县)志》一部。今已遗佚。明代,志书编纂盛行,辰、沅、靖三州及  相似文献   

2.
<正> 一、古辰州书院似非始于明代,当始建于宋代。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文化组织。其名始于唐代,开元六年设丽正书院,十三年改名集贤殿书院,置学士,掌校刊经籍,征集遗书,辨明典章,以备顾问、应对。到宋代才逐渐发展为士子肄业之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旧方志中,宋代沅州的黔阳县有宝山书院,靖州有侍郎书院、鹤山书院和作新书院,辰州府属的泸溪县有东洲书院,而  相似文献   

3.
《称谓录》及其作者梁章钜——兼论中国古代的称谓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梁章钜(1774—1849)字闳中,又字茝林,晚年自号退庵,福机长乐人。一生经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这个清皇朝由极盛向衰败剧烈转化的关键时代。1807年嘉庆壬戍七年中进士,历官庶吉士、礼部主事、主客司主事、礼部员外郎、大清通礼馆纂修、内廷方略馆纂修、荆州知府、荆宜施道、荆州钞关监督、江南淮海河务兵备道、江苏按察使、山东按察使山东布政使、江苏布政使、直隶布政使、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江苏巡抚、兼署两汇总督  相似文献   

4.
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的唐代业州图,主要根据《明一统志》和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制作,多与唐代相关史料不尽符合甚或错误。其关键在于没有大沅州观念,把唐以后已不属于辰沅之地的巫州夜郎即业州(舞州、鹤州、奖州等)塞入小沅州内,造成业州及其辖县的地理错位。  相似文献   

5.
一辽东的建置、开发明代由朝廷直接控制的辽东,东起鸭绿江,西抵山海关,南至旅顺口,北达开原,包括现在辽宁西部和东部的大部分地区。明朝建立以后,继元朝的统治,洪武四年(1371年)置定辽都卫,六年置辽阳府县,八年改辽东都指挥使司,二十年革所属州县,置定辽中等二十五卫,永乐七年(1409年)又置安乐、自在二州,隶山东布政使司。明朝的地方政权机构,布政使司以下是府州县,独辽东属山东布政使司,不设置府县,专以辽东都指挥使司领卫二十五、州二。都司卫所是明朝的军事组织,都指挥使司是地方上的最高军政机关,掌握一地的军政屯田事宜。辽东地区不设置府县,专以都  相似文献   

6.
清朝加大了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和开发,沅水流域作为连接湖广和云贵地区的最重要通道,其经济开发进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促进,突出表现就是人口的显著增长。在清代二百多年间,大量外来人口迁居沅水流域,使流域内的人口规模从乾隆中叶的四百多万增至清末的六百多万,为该流域的经济开发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劳动力。但流域内各地的人口增长并不平衡,永顺府的增速最快,常德府、辰州府、沅州府的增速大致平稳,而三厅的增速较慢,靖州和黔东各府州的增速最慢,反映出各地经济开发进程的时空差异。  相似文献   

7.
【时空框架】 明代制定的疆土管理体制分为两大系统:一是属于行政系统的六部一布政使司(直隶府州)一府(直隶布政司的州)一县(府属州);22是属于军事系统的五军都督府一都指挥使司一卫一千户所。  相似文献   

8.
沈坚 《历史教学问题》2009,(5):F0003-F0004
①铜仁古城墙在贵州铜仁市区。黔东重镇铜仁,位于沅江支流辰水上游锦江北岸,东与湖南凤凰境相接。唐置万安县,宋人沅州麻阳县,元至元20年(1283)设“土司”。  相似文献   

9.
正马丕瑶(1831~1895),字玉山,号莲溪,安阳县蒋村人,清代广东巡抚。"中原第一官宅"马氏庄园的主人。清同治元年(1862)进士。历任山西陆县、永济县知县,解州(今山西运城)、辽州(今山西左权县)知州,太原府知府,署理山西按察使和山西布政使。光绪十三年(1887)任贵州按察使,接着又任河南省布政使。十五年(1889)秋,任河南省巡抚。  相似文献   

10.
<正>《裴越客》是中唐薛用弱传奇志怪集《集异记》的佚文,见录于《太平广记》卷四二八,是著名的"虎媒"故事之一。故事叙张镐被贬辰州司户,其女德容与裴越客的婚期因此被推迟一年。一年后,裴越客来迎亲,行至离辰州二三十里处时,天色已晚,于是停船休息。此时张镐正在后花园中宴客候娶,忽然一虎攫新娘而跑,恰至裴越客休息处,  相似文献   

11.
同州,古三辅之地,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同州一地从明至清编修了明天启五年(1625)《同州志》、清乾隆六年(1741)《同州府志》、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同州府志》、清咸丰二年(1852)《同州府志》、清光绪七年(1881)《同州府续志》等五部地方志,为研究同州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价值。然而对于同州地区的方志研究,却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问世。明(天启)《同州志》为该地传世的第一部方志,为研究同州的历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有明一代辽东建置屡经变革。洪武初年沿袭元代旧制,设府、州、县,未几即陆续罢府县,而改置卫所,且时有州县与卫所并行。至洪武来年,尽革府州县,以辽东都司及其所辖卫所统治辽东。永乐七年,又别设自在、安乐二州,以安置内迁的女真等少数民族。综明一代,辽东建置基本以辽东都司及其所辖二十五卫、另自在、安乐二州为常制。而辽东都司又总归山东布政使司统辖。其建置基本定型于洪武年间,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置辽东卫,为明在辽东置卫之始。同年七月,建定辽都卫,统辽东诸卫军马,洪武八年(1375年)十月改定辽都卫为辽东都司。至是,辽东都司作为辽东的最高军事  相似文献   

13.
我省史学家是以“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朱棣以五万军队的军事手段,将思南(今地)田宗鼎、思州(岑巩)田琛逮赴京师处斩,分其地为八府四州,遂设贵州布政使司”于贵阳为由而认定此为贵州建省之始的.笔者认为,这一结论未见准确:北宋末年,宋徽宗为开化黔中以南消灭羁縻州而置黔南路。此应为贵州建省之始.  相似文献   

14.
《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一期发表了王炳护先生的大作《鸦片战争前夕地主阶级改革家陶澍》,拜读之后,深受启发,确为优秀之作。关于陶澍的生平,王文是这样介绍的:“陶澍,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县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少年时期的陶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曾就学于岳麓书院。嘉庆七年中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并历任四川乡试考官、御史、吏部掌印给事中,四川川东兵备道;道光朝担任山西、福建按察使、安徽布政使、巡抚,江苏巡抚,官至两江总督兼理  相似文献   

15.
明建国后,经朱元璋及其大臣们的精心策划,调整全国行政管辖区,地方行政实行省、府州、县三级制。洪武九年改元时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省),一级行政区设有2直隶,13省和奴儿干、乌斯藏、朵甘3都司;二级政区有府140、州193;三级政区县1138。 两直隶,即朱元璋开国时建都南京应天府,称南京为直隶省,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又称南京为南直隶,北京为北直隶。南直隶辖今江苏、安徽之地,北直隶辖今河北。13省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浙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地方行政区域发生不断的变化,州是传说中我国古代中原地区的行政区域;郡始于春秋战国,秦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国是汉诸王的封地;道是唐代的监察区;路是宋代为征收赋税转运粮草而划分的区域;省是元代的官署名;布政使司是明代的地方行政区域;府是唐朝出现的地方行政区;军是宋代特有的行政区域名称;县是春秋战国时出现地方行政区。  相似文献   

17.
宋荦刻书考     
宋荦(1634——1713)字牧仲,号漫堂,别署绵津山人,清初河南商丘县人.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宋权子.顺治四年十四岁,以宰相子入为三等侍卫。十八岁同邑人贾开宗、侯方域、徐作肃、徐迩黄、徐世琛,结“雪苑六子社”.顺治九年丁父艰。康熙三年筮仕黄州府通判.九年奔母丧归里.十六年正月,补理藩院院判.十七年三月,升刑部贵州司员外郎;同年十一月,奉命视榷赣关。十九年复命回都。二十年三月,升刑部福建司郎中。二十二年二月,升直隶通永道佥事.二十六年四月,升山东按察使;十月,又升江苏布政使。二十七年四月,奉特旨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三十一年六月,调江宁巡抚,驻节  相似文献   

18.
元明之际,凤阳府政区的演变大致经历了濠州、濠州府、临淮府、中立府到凤阳府的这样一个过程,其幅员也从吴元年(1367年)的2州4县增长到洪武七年(1374年)的12州24县,此时的凤阳府的辖区几乎涵盖当今整个皖北地区。究其原因,无非是政治、军事、经济和自然因素四个方面,其中政治和军事因素又占据着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七姓瑶是由生活在湖南怀化一带的蒲、刘、丁、沈、石、陈、梁七姓构成,关于其族源说法不一。文章从学术界公认的瑶族族源的历史脉络出发,结合怀化瑶族发展的文献资料,研究认为,七姓瑶源自于远古的三苗与荆蛮;"武陵蛮"或"五溪蛮"是其主体来源。自隋唐以至宋,怀化瑶族逐步完成由"蛮"到"徭"的文化整合,"辰州徭"、"靖州徭"和"沅州...  相似文献   

20.
沅陵的巫傩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傩文化是我国古老的文化系统 ,它影响辰州 (今沅陵 )万年历史 ,给沅陵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辰州三绝、辰州符和以辰砂为主要原料的炼丹术 ,替巫傩文化增添了腾飞的翅膀 ,在沅陵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根基 ,筑就了沅陵巫傩文化博物馆。傩有跨越人类多种社会制度的漫长历史 ,有处于各种时间、空间的表现形式 ,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至今尚未破解的历史文化信息 ,而今民间仍传承着若干神奇的傩技 ,群众喜闻乐见的傩戏和一些令人费解的特异功能 ,被旅游部门开发为亮丽的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