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对无伴奏合唱训练中音律的选择、应用问题进行了可信的探讨与研究,提出了作者的新观点:一、演唱无转调、离调的曲目或无转调、离调的乐段时,以纯律为主;二、在转调、离调时,靠近十二平均律;三、演唱以五声自然音和声为基础创作的无伴奏合唱曲时,则靠近五度相生律。这些规律性的意见对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合唱音准知感能力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班级化无伴奏合唱是指在没有任何乐器伴奏的情况下进行的合唱.这种合唱对学生的功底要求比较高,要想达到理想的合唱效果,教师一定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无伴奏合唱的训练,探索各种训练办法,培养学生的合唱功底,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列出了一些必须训练的项目和较好的训练方法,以备在具体情况下适当选用.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对大量国内无伴奏合唱资料的阅读与分析,总结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的创作经验与写作技术。从研究分析无伴奏合唱作品入手,分别从和声应用手法、织体写作技法和调式调性三方面分别予以分析,进一步总结出其作曲技法及创作规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俄罗斯无伴奏合唱的起源及艺术概述,从俄罗斯作曲家的无伴奏合唱作品创作特色及音响观念等方面,具体分析俄罗斯无伴奏合唱的特色及风格。  相似文献   

7.
8.
中西方对音乐艺术的追求亦有所不同,西方音乐艺术更多的强调其技巧性以及主题和动机的相互关联性。而我们中国的音乐艺术则更注重对情感的表达,有时也是为了突出表现创作者的某一种强烈的思想或观念,比较在乎音乐作品所展现出来的意境。在无伴奏合唱中也是如此,在中国,就会比较偏重于无伴奏合唱的各个方面是否都表现的比较和谐,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的意境。因此,中西方在无伴奏合唱中就逐渐形成了"不同而和"与"和而不同"的两种观点。  相似文献   

9.
李兰 《甘肃教育》2005,(4):63-63
中小学童声的合唱教学已成为我国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优美动听的合唱可以让学生得到情感满足,获得美的熏陶,也可以培养良好的音乐感觉和高尚的艺术情操,对少年儿童全面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童声合唱的训练,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实践课题。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已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10.
童声合唱训练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合唱又是音乐教育的主要部分。通过合唱,使学生进入艺术的殿堂,领会艺术的真、善、美,提高欣赏水平,培养高尚情操和集体 主义精神。合唱才能发展得好的孩子十分聪明,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做事认真,目的明确,语言发展好,记忆力强。小学音乐教学大纳中,从三年级开始的合唱方面已有所要求,这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在现阶段的音乐教育中,合唱教学越来越被重视,因为合唱教学不仅教学范围广,更是一门培养学生音乐表现的集体艺术,注重的是一个和谐,融洽的音响效果。学生在合唱中分担不同的声部,相互密切地配合,在有趣的、富有美感的过程中进行十分协调、均衡的合作。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长调(乌日汀哆)所包含的题材与蒙古族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它是蒙古族全部节日庆典、婚礼宴会、亲朋相聚、"那达慕"等活动中必唱的歌曲,全面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心灵历史和文化品位。目前在社会文化艺术空前融合与创新的背景下,蒙古族长调(乌日汀哆)也逐渐被蒙古族艺术家改编与运用到西方无伴奏合唱艺术当中,以其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逐渐树立起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13.
最近,国内很多选秀节目都出现了多人四声部的无伴奏合唱,非常好听,学生也很喜欢.合唱艺术如一颗璀璨的音乐明珠,正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然而,许多合唱的重点往往落在选曲、人员和服装上,却忽略了声音的训练.声音才是合唱队的灵魂所在!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来谈一谈合唱中的声音训练.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作曲家色·恩克巴雅尔创作的无伴奏合唱《驼铃》,一经问世即受到了音乐界的广泛关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浓郁的民族特色、丰富的音乐想象力,以及精湛的创作手法征服了众多专家与听众.对该作品的内容、结构安排、多声部语言、象声词使用、音乐发展手法等艺术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内涵,从而正确诠释音乐.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9,(88):165-166
作为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关键性内容,合唱训练在学生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的培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中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健康成长。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进行合唱训练,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感受力,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文针对中学音乐教学中合唱训练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试探性提出几点有效策略,以便相关人士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合唱音乐已在中学生音乐生活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合唱团队没有经过专业方面较为系统的训练.如何根据这些团队的特点去因材施教,进行指导和训练,是当前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改深入推进时,高中音乐教学方法也在不断进行着革新,这也为音乐合唱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训练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立足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设计和优化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都能够在合唱训练中获得更多自我展示契机,并让他们的音乐素养、团队精神均得到有力培养。基于此,本文就高中音乐合唱教学中的有效训练策略做了分析,以期能够给广大教师带来一些新的教学借鉴。  相似文献   

18.
宋琴 《甘肃教育》2005,(3):57-57
合唱是初中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觉和集体观念、协作精神,能让人感受多声部丰富美妙的音响,体验人声的无穷魅力,提高审美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训练好初中生的合唱呢?我的具体做法有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童声的合唱教学、合唱演出已成为国内外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使这门综合音乐素质集中反映的课程——合唱课得到较全面的合唱知识传授,训练学生的合唱能力,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推敲,有待解决的课题。合唱的“美”来源于合唱的协调。马革顺教授对协调是这么说的:“协调原意之一是‘合奏’,是合唱的各声部在演唱过程中相互取得应有的关系时所产生的音响效果,必须具备音量、音色和音准三种因素。”其中音量及音色决定了合唱中的均衡,音准  相似文献   

20.
合唱做为独特的声乐艺术表现形式,包容了音乐和文学艺术的创作和表现手法,把二者融为一体。合唱象声乐的其它形式一样能借助歌词语言来描写和叙述,能表现具体明确的思想、观点、情感体验,因而能更丰富直接的反映生活。在我国,它做为一门年轻的艺术体裁形式,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早已成为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受人们亲睐,加之它独特的表现手法,具有的广泛性、群众性、普及性,早已在为学校教育中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成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在人才培养,特别是音乐艺术人才培养中放射出越来越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