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朝时扬州刺史控制京城,皇帝们鉴于前朝兴亡的经验教训,刻意选择最可信赖者任此职。就任的49人中,皇室宗亲达40人之多。扬州刺史治所,前人有西州、东府两说。本文详考史实,认为以宋孝建三年为界,此前宗室诸王以宰相录尚书事而兼扬州刺史者居东府,其他人任扬州刺史者居西州;其后在通常情况下,尼扬州刺史皆居东府。此说纠正了前人之偏失。  相似文献   

2.
《学苑教育》2012,(23):96-96
柳宗元任柳州刺史,刘禹锡任播州刺史。柳宗元听到刘禹锡被贬播州,凄然泪下,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刘禹锡,他说:播州不是人住的地方,梦得还有白发老母相随,“吾不忍梦得之穷”,于是“请于朝”,愿将自己所去的较近的柳州与刘禹锡交换,“虽重得罪,死不恨。”刘禹锡随后改任连州刺史。  相似文献   

3.
巢湖放王岗一号汉墓主人吕柯何许人也?文献没有明确记载。综合墓葬级别、埋葬时间与墓内文物,可知他即是启奏海昏侯刘贺与地方官吏“交通”而使其削户三千、不久死去的扬州刺史柯,人名相同,时代接近,级别相当。扬州刺史治所东汉时在九江郡历阳县地,西汉时期扬州刺史治所当亦近于此,即今巢湖市所在。  相似文献   

4.
<正>东晋苏峻之乱后,王导居扬以辅政。时成帝幼冲,大权一归于导。这颇为荆州刺史陶侃、庾亮所忌恨。《晋书·庾亮传》云:“陶侃尝欲起兵废导,而郗鉴不从,乃止。至是,亮又欲率众黜导,又以咨鉴,……鉴又不许,故其事得息。”按,东晋荆州处上流形胜,地广兵强,实力在扬州之上。郗鉴时为徐兖刺史,驻京口。陶、庾欲废王导、却因郗鉴阻拦而  相似文献   

5.
《新作文》2006,(3)
唐人何易于所任最高职务是县令,典型的“七品芝麻官”。然而,《新唐书》中却作为廉吏专门为之立了传。他为什么能享有如此殊荣呢?何易于任益昌县令时,刺史崔朴欲乘船春游,下令益昌县派人拉纤。因正值农忙人  相似文献   

6.
清代居我国封建王朝之末,我国封建时代之各种学术、文艺亦至此而告一总结。胡应麟尝谓明人“不致工于作,而政工于述;不求多于专门,而求工于具体。”此语移以评清代学风,或更为恰当。然清人则既致工于述,而又求专门,其于各种学问,皆在前人研究之基础上,引申发挥,深入扩充,以自成其学,此则异于明人者也。清人于前人聚讼之问题,莫不继续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大函及附陈家麟同志所提意见,均已敬悉.谨奉复如下:1.拙撰《中国历代监察制度的变迁》一文,着重在于对制度的探讨,以及这一机构在封建国家政权中所起的作用,其他叙述很简略,有些注意不够.2.关于十三部刺史的问题,根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说:"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见中华标点本第三册741页).顾炎武称赞此制说:"秩卑而命之尊,官少而权之重,此大小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他又认为刺史的六条问事,是"百代不易之良法"(见《日知录·部刺史》条).《汉书·地  相似文献   

8.
关于陶渊明《饮酒》诗的系年,说法大致有五:元兴二年癸卯说、元兴三年甲辰说、义熙十年甲寅说、义熙二年丙午说、义熙十二三年说。笔者在前人考证的基础上,另提一说,即义熙十四年戊午说。其理由主要有三:一、从陶渊明于义熙元年乙巳辞官奔程氏妹丧,次年返园田算起,一纪后当是义熙十四年戊午;二、其所饮“名酒”当是官人所送,而王弘恰于义熙十四年任江州刺史;三、诗中许多内容与刘裕称“宋王”及废安帝立恭帝事相舍,而此事亦发生在义熙十四年。  相似文献   

9.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说的是白居易在杭州的生活感受。我居杭州,始自1991年秋,从孜孜求学到兢兢谋生,悠忽15年,在这座风景如画的城市,独自走着漂泊的路,有欢乐,也有辛酸,更有对世事的困惑,那况味,可比当年这位杭州刺史复杂多了。  相似文献   

10.
刘禹锡夔州刺史之任,作为其贬谪生涯的继续,虽然难免于弃置天涯之感,但综观他夔州刺史任上的政治治理、个人交游、诗歌创作诸事,他并没有自甘沉沦,而是勇于面对现实,以事实上专治一州的治平心态,不忘初心,调适心情,始终保持了对自己政治信念的执著坚守。  相似文献   

11.
赏析此诗作于1962年1月24日,在同月12日的于右任日记中说:如死在台湾,“愿葬在五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又说:“远乡是何乡?是我之故乡。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祖国统一,是诗人一生所失志追求的。阅读此诗,给人一种悲怆深沉、爱国情挚的感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于右任先生久居台湾,不得回归桑粹,但是海峡波涛却隔不断他望大陆、念故乡、思亲人的深情。于右任先生在临终前两年,写下了这首感天地、泣鬼神想望大陆的诗篇。该诗前两节来用重章复沓的手法,进行反复咏唱,达到了抒发真情之目的。鲁迅先生曾说…  相似文献   

12.
刺史一职,乃是“周行郡国,省察治状、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的。而苏俊良先生认为,这“只反映部分历史事实”,“却忽略了两汉刺史的职权范围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演变”。这个分析是中肯的。 政治上,两汉刺史除对郡国二千石实行监察外,对另外的监察侧重有所不同。 西汉刺史对郡国的监察,正如王先谦在《汉书补注》中引用清人王鸣盛语曰:“历考诸传中,凡居此官者,率以督察藩  相似文献   

13.
白鹿洞书院以地处唐李渤隐居的庐山白鹿洞而得名。然而对白鹿洞故址之所在、“洞”之含义、李渤任江州刺史修建白鹿洞台榭之年代,及现存“石洞”建洞时间等问题,向来众说不一。现作考述于后。一唐贞元间李渤曾隐居白鹿洞,其原址所在,曾有不同说法。李梦阳以为在“三叠泉石壑中”。刘世扬则说在“玉川门”。  相似文献   

14.
唐贞元间韦应物曾出任苏州刺史,有韦苏州之称,著有《韦苏州集》。唐长庆间,李义(yi)曾任苏州刺史,白居易有《李苏州示男阿武诗自感成咏》诗。唐太和间,李绅任苏州刺史,白居易有《奉和思黯相公以李苏州所寄太湖石奇状绝伦因题二十韵见示兼呈梦得》诗。  相似文献   

15.
韩愈任潮州刺史8个月,以"居其位则思死其官"的从政态度,奉行"以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的治潮方针,为百姓办了不少好事,赢得了潮人的尊崇并成为潮州吏治的一面旗帜.从宋代以后,"以韩为师"在历代治潮官员中蔚为风气,从而推动了潮州社会之繁荣发展,特别是由于兴学育才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使潮州成为"文物不殊于上国"的"广左甲郡".  相似文献   

16.
送王进士之任扬州序①汪琬②诸曹③失之,一郡得之,此数十州县之庆也。国家得之,交游④失之,此又二三士大夫之憾也。吾友王子⑤贻上,年少而才,既举进士于甲第⑥,当任部主事,而用新令,出为推官⑦扬州,将与吾党⑧别。吾见憾者方在燕市⑨,而庆者已翘足企首相望江淮之间矣。王子勉旃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鉴赏》2002,(8):68-68
杨震经过四次升迁,由荆州刺史转任东莱太守。杨震去东莱上任,途中经过昌邑县,昌邑县县令正是当年他在荆州刺史任上所荐举的秀才王密,王密来拜见杨震。到夜里无人时王密又来了,从怀里掏出十斤黄金送给杨震。杨震说:“作为老友我很了解您,您却不了解我,为什么?”王密说:“更深人静,没人知道。”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很惭愧地退了出来。  相似文献   

18.
周绍恒先生认为,慧震卒于梁大同三年闰九月至五年七月之间,其还乡国的时间为普通七年九月之前,因而推出刘勰卒于普通四五年间的新说。笔者认为周先生引的史料有误,因而推出的结论不实。慧震与刘勰在定林寺撰经,功毕回乡国的时间应为湘东王第一次任荆州刺史的大同三年闰九月至五年七月之间,其卒年应为湘东王第二次任荆州刺史的太清元年正月至二年十月之间。因而,刘勰应卒于大同三四年间。  相似文献   

19.
汉唐关中东府学者传略郑易半坡陶器之刻符,其为文字否,固幽渺难究。周原甲骨之契书,亦义蕴隐奥,尚待考索。此二者可暂置弗论。惟当殷周废兴之际,西伯昌在缧绁之中①,忧愁深思,推演伏牺八卦,定为六十四象,更系各卦,爻以繇辞,勒成《周易》之典;其子叔旦佐兄灭纣...  相似文献   

20.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出自中唐时期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七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值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冬, 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奉诏回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好友自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