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吝啬鬼之成为吝啬鬼,往往是由于颠倒了人与物的关系,他们不是重人轻物,物为人用,而是重物轻人,人为物役。本文以此为视角,比较分析了葛朗台和严监生两个艺术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文章着重通过两个形象在金钱问题上对待自己、家庭和他人的不同态度、动机和结果的剖析,揭示了两人主要性格特征的不同,从而得出了严监生并非吝啬鬼的结论,并进一步揭示了两人主要性格特征不同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2.
季娅 《文学教育(上)》2009,(15):158-158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历来被学术界定性为吝啬鬼的形象,其主要依据是吴敬梓对严监生“寿终正寝”的那段细节描写:在生命垂危之际,他既不挂念亲人.也不留恋生命,却为多点出的一茎灯草而迟迟不肯咽气!乍看这段文字,的确让人匪夷所思。可是,如果你细读文本就会发现,已成定论的评判和文本的实际内容有很大的出入,严监生很难说是一个贪婪的吝啬鬼,他在临死前伸出两个指头也另有隐情。  相似文献   

3.
历来书评家都公认严监生是个刻薄成性、极度吝啬的守财奴,因为他“钱过北斗,米烂成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平时却连“猪肉也不舍得买一斤”,临死时甚至“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有人说,世界文学画廊里有四个吝啬鬼,严监生是其中之一。但我仔细研读文章,却不认为严监生刻薄、吝啬。不信请看看严监生的开支账:  相似文献   

4.
理解严监生     
很久很久以前,我就被告知:严监生是个吝啬鬼。严监生本名严大育,字致和,家有10多万银子。严监生的夫人王氏没有生育.又纳了一个妾赵氏。赵氏生有一子。他们夫妻413在家里度日,猪肉也不舍得买一斤,每当小儿子要吃时,  相似文献   

5.
历来书评家都公认严监生是个刻薄成性、极度吝啬的守财奴,因为他“钱过北斗,米烂成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平时却连“猪肉也不舍得买一斤”,临死时甚至“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有人说,世界文学画廊里有四个吝啬鬼,严监生是其中之一。但我仔细研读文章,却不认为严监生刻薄、吝啬。不信请看看严监生的开支账:1.为严贡生与王小二猪案、与黄梦统借约案,严监生花费:(严监生)留差人吃了酒饭,拿两千钱,打发去了。(二王):“(你严监生)把猪还与王家,再折些须银子给他养那打坏了的腿。”“你(严监生)认晦气,再拿出几两银子,折…  相似文献   

6.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因临终久久伸着两根指头这一经典动作被世人以吝啬鬼的形象牢牢记住,然而仔细阅读原著细节并分析严监生的性格及其指着点两茎灯草的油灯的原因,发现严监生并不是吝啬鬼,而是颇有人情味的人,并进一步从全书大意及吴敬梓自身经历中分析其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用意。  相似文献   

7.
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一个着墨不多但形象十分突出的人物形象。以往大多数评论把他定位为贪婪成性、视财如命的吝啬鬼、守财奴而大加鞭笞,其实严监生思想性格中既有吝惜钱财的一面,同时又有充满十足人情味的一面,他的吝惜钱财有值得同情的客观和主观因素,他的人情味儿中又夹杂着对钱财的吝惜,而这两方面又时刻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严监生矛盾复杂的性格特征。作者创设这一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凡读过《儒林外史》的人,总会对严监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对他临终前因两根灯草而迟迟不肯咽气的情景更是历历在目。也正因此,他荣幸坐上了中华吝啬鬼排行榜中的第一把交椅,且一坐就是数百年。对此,我一直心存  相似文献   

9.
阎会才 《语文知识》2001,(10):10-11
外国文学史上有三大吝啬鬼形象,这就是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提到这三大吝啬鬼,人们还往往说到中国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说他也是一个吝啬鬼的形象,且和外国文学史上的三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0.
通常认为,夏洛克、阿巴公、葛朗台、泼留希金和严监生都是吝啬鬼的著名典型。在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观照下,区别严监生与欧洲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在个性特征、行为表现、精神实质等方面的不同,认为严监生并不属于吝啬鬼类型中的一个,而是具有吝啬和慷慨两面特征的“另一个”,他既吝啬又慷慨的表现取决于中国科举文化和封建伦理压制下的卑微人格。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的著名剧作《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和中国著名作家吴敬梓的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历来都是各国评论家争议不断的角色,他们大多被冠以"吝啬鬼"称号。文章拟从夏洛克与严监生所处的政治,经济背景入手,重新分析夏洛克、严监生的"吝啬"形象,挖掘他们不为人所知的"真善美"形象,试图为文学史上的这"吝啬"二人翻案。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的著名剧作《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和中国著名作家吴敬梓的著名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历来都是各国评论家争议不断的角色,他们大多被冠以"吝啬鬼"称号。文章拟从夏洛克与严监生所处的政治,经济背景入手,重新分析夏洛克、严监生的"吝啬"形象,挖掘他们不为人所知的"真善美"形象,试图为文学史上的这"吝啬"二人翻案。  相似文献   

13.
严监生是《儒林外史》里的著名人物,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画廊里的典型形象。长期以来,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外柔内奸、心狠薄情、令人厌恶、令人作呕的吝啬鬼的代表,  相似文献   

14.
葛朗台与严监生这两个吝啬鬼形象产生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他们既有共性也有特性,两者之间的同异是由各自的传统文化及文学渊源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插图选粹《儒林外史》画出了封建知识分子的形形色色,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罪恶。严监生积下了十多万银子的家财。临死那天从被单中伸出手来,竖起两个指头,众人不解其意。妻子走到油灯前,把燃着的两根灯草挑断一根。严监生登时放下手来,断了气。小说借这一情节刻画了一个吝啬鬼渺小的灵魂,画家惟妙惟肖的描绘提升了文字的感性和魅力。  相似文献   

16.
余杜宏 《现代语文》2006,(12):111-111
严监生是我国清初著名讽刺小说作家吴敬梓所著的《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他与周进、范进、严贡生等一起被认为是吴敬梓笔下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而家喻户晓。他们的遭遇是中国封建社会读书人精神和思想状况的一面反光镜,透过他们,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和了解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科举制度扭曲人性的罪恶。范进的迂腐,严贡生的冷漠,还有严监生的真实,这些都是文学作品带给我们的切身感受。后世评论把严监生列入世界文学吝啬鬼形象之列,与俄国著名剧作家果戈理的《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一起被誉为“世界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将本性吝啬的葛朗台与严监生进行比较,发现他们虽有相似的行为表象,精神实质却迥然不同:葛朗台的吝啬、冷酷来源于他惟利是图的本性,而严监生既慷慨又吝啬的矛盾行为取决于他自视低下,胆小谨慎的卑微人格,因而得出严监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吝啬鬼的结论。然后,本文对严监生吝啬表象产生的深层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从文本的客观内容和作家的主观创作愿望角度证明论文论点。  相似文献   

18.
读过《儒林外史》的同学大概都记得作者吴敬梓精心刻画的两个人物:严监生和严贡生。一提到严监生,同学们都会想起那个经典镜头:在这老监生临终之际,硬是抻着脖子伸着两个指头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都上来猜度,但都没有猜中,还是刚刚扶正的赵氏走上  相似文献   

19.
《儒林外史》中有这么一个广为人知的细节: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指头,众人皆不知其意,有奖竞猜似的久猜不中,最后赵氏一语中的———为的是灯盏里的两根灯草,恐费了油。这一细节历来被批评家及语文教师引以为表现“严监生是一个吝啬鬼”的经典证据,并且成为一个笑料广泛流传。笔者仔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文学长廊中,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和严监生都堪称吝啬鬼的典型。四大吝啬鬼在行为表现、个性特征和精神实质等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但是因为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不同,既有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