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理学家杨振宁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留学生在美学习时,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的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的少得多。何以造成这样的差距?杨振宁认为主要是因为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提出问题;中国教育只注意解答问题,而不注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2.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留学生在美学习时,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的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的少得多。何以造成这样的差距?杨振宁认为主要是因为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提出问题;中国教育只注意解答问题,  相似文献   

3.
史军芳 《教育革新》2009,(12):37-37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留学生在美学习时,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的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的少得多。何以造成这样的差距?杨振宁认为主要是因为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提出问题;中国教育只注意解答问题,而不注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  相似文献   

4.
李家杰 《山东教育》2004,(28):60-60
中美教育传统区别很大杨振宁说:从中国到美国读书的孩子,一般部比美国的同班、同岁的同学根基扎实。可是美国学校的老师、学生,都有同一个印象,就是中国学生不会做研究。原因在于中国训练学生的办法与美国不同,中国学校  相似文献   

5.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曾多次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相比的最大差异在于,"中国学生虽然能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但比美国学生缺乏创造力、动手能力,中国的学生创新能力明显较差"。教师应着力改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因此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在“创新为核心”和“学生主体”观念的指导下 ,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的束缚 ,树立“开放式教学”观念。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有利于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 ,有利于更好地启迪思维 ,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在实践中 ,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一、立足于做 ,突出开放教学的实践性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 ,中国学生小时候学习比美国学生强 ,然而十年后 ,科研成果比美国孩子少得多 ,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国学生…  相似文献   

7.
杨振宁教授在比较中西方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很大的一个缺点是教育出来的学生胆子比较小,动手能力差,但会应付考试,而美国教育出来的学生胆子大,动手能力强,但不大会考试。”21世纪的人类应该怎样学习,更准确掌握信息呢?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考试而不会动手实践,这样的学生能在激烈竞争的信息时代立于不败之地吗?  相似文献   

8.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博士曾经作过这样的对比调查: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时,成绩比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的科研成果却比美国学生少得多。追其根源在于中国的基础教育只注重解答问题,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分阶段、有计划、有步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很少主动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杨振宁博士曾评价: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中国学生不喜欢提问题,不愿意提问题.为了教学效果的更好实现,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生成的情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0.
创新精神,就是指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意愿和态度。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品质的基础和动力,没有创新精神的人很难有创造性成果。荣获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华裔科学家朱棣文认为:“创新精神是很重要的,中国学校过多强调学生书本知识和书面应试能力,而对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则显得明显不足。”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1.…  相似文献   

11.
李曦妍 《师道》2004,(9):44-45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亟待重视的问题。不少专家学指出,如果拿中美学生进行比较,则中国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明显占优势,而美国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远远强于中国学生。杨振宁初到美国,由于动手能力较差,做实验时深感力不从心,最终在导师的指导下转向研究理论物理。由此,他深感国内教育对学生手、脑  相似文献   

12.
杨振宁在第六届“21世纪的计算”国际学术会议上首次谈到了中国高校的水平以及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杨振宁说, 评判一所大学,主要有教学、研究、对社会服务三方面。从教学上讲,中国高校本科教学有很多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我这个学期在清华大学教课,以前我也在美国的大学里教过课。我的感觉是,清华本科生教育是世界一流的,清华本科的平均程度比哈佛要高。”而谈到研究,杨振宁认为,  相似文献   

13.
继上次杨振宁和翁帆的婚姻之后,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杨振宁又一次成为舆论的焦点,这一次乃是因为他关于“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非常成功”这一番话。他列举的主要理由是,清华大学一年级学生比美国大一学生基础更扎实,学习更努力,连“三角方程式”都能脱口而出。所以他不仅断言中国大学教育很成功,对社会贡献很大,而且认为“中国对学生的中学时代基础教育是成功的”。杨振宁的话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另一位享有国际声望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有关大学教育的看法,他说:“以目前国内的本科教育模式,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中国大学生的基础水平,尤其是修养和学风在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小孩儿相比美国的小孩儿要较为安静,所以中国的教师鼓励孩子向多方向发展,注意兴趣广一些,这是有利的。”这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现在清华大学定居并任教的杨振宁在谈到中美两国学生差异时所说的。已届古稀之年的杨振宁5月17日在北京教育学院与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进行了对话。解放前曾在国内担任过中学教师的杨振宁,对儿童的教育问题饶有兴趣。以后他在美国生活时,也着意观察美国的教育。他看到,美国的小孩儿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好动,上了初中和高中,这里动一动,那里动一动的学生非常多,他认为这样的好处是接触的东西多,但也有坏…  相似文献   

15.
谈到创新能力,大家耳熟能详,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新能力的竞争。但在我国,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容乐观。据相关数据分析,我国在49个主要国家中,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处于第28位,也就是中等偏下水平。杨振宁博士曾做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的学习成绩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因而  相似文献   

16.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认为 ,正是美国具有创新精神的文化和教育体制推动了其新经济的蓬勃发展。  杨振宁日前在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发表的题为《中国的文化和科学技术》演讲中 ,通过对比美国学生与亚洲学生之间的不同 ,说明美国与亚洲在文化和教育上的差别。他指出 ,美国的中学生在考试中是比不过亚洲学生的 ,他们常常只能考倒数的名次。但也有人开玩笑说 ,恰恰是美国学生考倒数的名次 ,才成就了美国创新的氛围和新经济的快速发展。  扬振宁认为美国学生兴趣广泛 ,亚洲学生则往往钻入狭窄的专业 ;美国学生东跑西跑…  相似文献   

17.
杨振宁预言十六年后中国超过美国“2010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科技大国,国民的收入将超过美国。”杨振宁教授在中国科技大学肾《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回顾与前瞻》的报告时,对千余名师生表达了自己的信念。杨振宁教授认为,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优于欧洲,此...  相似文献   

18.
更新学生观     
时代在更新,新时代需要新学生。听话的、会背书的、书面考试得高分的孩子固然可爱,但这样的好学生,却往往高分低能,已被现代社会所淘汰。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留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但是,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创新精神不如人家?天生如此吗?不,不是这样的。记得有个孩子刚入学时,在课堂上举手评价我板书的“a”不如书上印的好,我又写了几个,直到第五个,那孩子才说了句“这个a还可以”…  相似文献   

19.
杨振宁预言十六年后中国超美国“2010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科技大国,国民的收入将超过美国。”杨振宁教授近日在中国科技大学作《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回顾与前瞻》的报告时,对千余名师生表达了自己的信念。杨振宁教授认为,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优于欧洲,...  相似文献   

20.
杨振宁教授曾这样评论中美学生:“中国的留学生,学识成绩都是很好的,但是知识面不够宽;还有就是胆子太小,觉得书上的知识就是天经地义的,不能随便加以怀疑,跟美国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别。”他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教育教学的弊端。同时也从反面提醒我们语文教师,在唱好课堂教学重头戏的基础上,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沟通生活,培养语文素养,是很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