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教学分一分与除法时,课一开始,我出示:把8个苹果分成2份,怎么分?要求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苹果纸片进行操作。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在小组内操作起来。过了一会儿,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有的说分成1个和7个,有  相似文献   

2.
我在教学"分一分与除法"时,课一开始,我出示:把8个苹果分成2份,怎么分?要求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苹果纸片进行操作.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在小组内操作起来.过了一会儿,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有的说分成1个和7个,有的说分成2个和6个,还有的说分成3个和5个.正当我要问有没有其他分法时,田君蕾大声说:"一份是半个,另一份是7个半."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也七嘴八舌地说:"不对,不对,怎么可能有这种分法?"有些学生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有位哲学家举起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吗?有个学生一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拿着苹果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跟着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问:你们怎么啦?一个学生上前又闻了闻,说:我什么味也没闻到。另一个上去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还有一个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哲学家把那个苹果交给大家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相似文献   

4.
散发香味     
2011年辽宁省高秀作文题目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有位哲学家举着一个苹果对他的学生说:这个苹果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它的香味了吗?有一个学生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又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说:你们怎么了?其  相似文献   

5.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多元化的独特体验,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想说、敢说。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争辩,从而升华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请看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的一个教学片断: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在小组里分苹果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突然,第二小组的张红提出他们小组发现的观点“:18=71。”一名学生忍不住反驳“:这是不成立的,18怎么可能等于71呢?”张红摆摆手说“:请大家看我演示。”她拿出8个苹果,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18,是1个苹果,然后解释说“:把剩下的7个苹果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17,也是1个苹果,所以17和81相等。”有些…  相似文献   

6.
看了《幼儿教育》1989年第7期《数的组成教学一得》一文,感到作者虽然采取启发幼儿分析实例的办法进行教学,值得借鉴,但文中将“5的所有分法”列为7种,却是不够全面的,有必要给予补正。我在教学中也曾以5个苹果为例,启发幼儿分给自己家里的人,说说该怎样分。结果,除了一部分幼儿按通常的分法分成“3和2”或“4和1”以外,许多幼儿都能按照家里的实际人数,采取不同的分法。如:有的幼儿说“妈妈1个,爸爸1个,我吃3个。”有的说:“我吃1个,2个给爸爸,2个给妈妈。”还有的说“我家奶奶年纪大,奶奶吃2个。我和爸爸、妈  相似文献   

7.
案例一一、观察主题图,感知平均分师:(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在分西瓜。生:有的小朋友在分月饼。生:盘子里的苹果被分成了两半。生:鸽子的食槽有分成3份的,有分成4份的。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能说说是怎么分的吗?生:都是平均分的。(板书:平均分)二、教学21,理解21的含义师:这块月饼,我们应该怎样平均分?用自己手里的圆试一试。生:我把圆对折,然后沿着折线剪开,就把它平均分成了2份。教师请两位学生演示平均分。师: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能用一个整数表示吗?教学21的读法、写法,并让学生举例说…  相似文献   

8.
提倡说数学     
口述操作过程。在低年级的数 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借助 学具的操作口述操作过程。如在教 学“分苹果”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 让学生拿出10个图形,要求将这 些图形分成两部分,看看能有几种 不同的分法。学生一边分,一边说 “我把10分成了几和几”,他们兴 致很高。这样的练习,为学习10的 加减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看图说话或编应用题。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每一个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在第一册教材中体现得尤为突出的是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几乎每个知识点后面的“练一练”中都安排了学生…  相似文献   

9.
一位老师曾给学生出过这样一道题目:"如果你有六个苹果,怎样用它们换来最大的回报?"同学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把苹果分了吃掉。立即就有人反对,认为该把它们做成罐头再去卖了。可  相似文献   

10.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理解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分数,并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1.实例引入。教师贴出4个苹果,让一个学生将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2个;另一个学生将它重新分成4份,每份得1个。分完后,教师提问:“如果将4个苹果平均分成8份,该怎么分?每份  相似文献   

11.
【实录一】(除法的认识) 课一开始,教师出示:把8个苹果分为2份,怎么分?要求学生用准备好的圆纸片当作苹果进行操作。学生反馈:  相似文献   

12.
教学片段师你们认识分数吗?能列举一个常用的分数吗?生举例1/2、2/3、5/10…师这些分数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结合分苹果来说一说这些分数所表示的意思吗?生1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就是1/2.生2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表示其中的2份就是2/3.生3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10份,表示其中的5份就是5/10.师你们能说一说2/3各部分的名称吗?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6年第4期刊登了《一类盈亏问题的解法》一文,文章内容由浅及深,层层递进,让人读后受益匪浅。但笔者在欣赏的同时,发现文中三道例题还可以利用图形进行解答。这种解答方法与过程不仅直观可感,且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2把一些苹果和梨平均分成几堆。如果5个苹果和3个梨分成一堆,梨分完后苹果还剩4个;如果7个苹果和3个梨分成一堆,苹果分完后梨还剩下12个。问有多少个苹果多少个梨?解析:根据题中的两组条件先画出图1(粗线表示第一种分法,细线表示第二种分法),把图1中的两个图拼成图2,并标明序号。75苹果43梨12图1①…  相似文献   

14.
王娟 《班主任》2009,(11):57-57
五年级的一堂课上,我让学生选择一样事物比喻自己,有的学生把自己比作熊猫,有的比作苹果,有的把自己比作老虎……正当我开心地听着学生的交流时,一向活泼开朗的婷婷站起来说:"我把自己比作冰箱。"我以为她接着会说“因为冰箱里有许多好吃的,而我是个美食家”,可出乎我的意料,她却说:“冰箱是孤独的,它的心是冰冷的,而我没有好朋友,也不爱交朋友,所以我的心也是冰冷的。”  相似文献   

15.
【第088题】有题为:“有12个苹果,要平均分到若干个盘子里,可以怎样分?”多数学生说可以把12个苹果平均分到2个、3个、4个或6个盘子里。有学生说,可以分在1个盘子里。有学生说,分在1个盘子里根本没有分,所以不算。  相似文献   

16.
用好教材片断一师:叮叮和当当在一次郊游中遇到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媒体出示课本主题情境图)师:谁能帮他们把东西分一分?4个苹果怎么分?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他们每人分到2个苹果。(媒体演示分的过程)师:2瓶水呢?(生答略)师:每样东西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生:平均分。师:可是蛋糕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2个同学吗?(生:能)每人分得多少?生2:每人分得蛋糕的一半。师:是这样分吗?(媒体演示)蛋糕的一半是多少?(生答略)师:把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蛋糕的一半,可是这一半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学生交…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北师大新世纪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P56~P58。教学目标:1.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中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各部分名及知道分数的读法。2.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分数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和初步的想像能力。3.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分数的形成,初步学会与人交流。教学重点:二分之一的认识。教学难点:理解分数是整体的几分之几教学过程:一、分一分,认识121.平均分。师:把4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么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每人2个苹果的分法叫平均分)师:如果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几个?2.认识12。(1)师:如…  相似文献   

18.
片断一:用好教材师:(课件出示课本主题情境图)叮叮和当当在一次郊游中遇到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能帮他们俩把东西分一分吗?谁先来分4个苹果?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2个苹果。师:2瓶水呢?生:……师: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师:可是蛋糕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2个同学吗?(生:能。)每人又分得多少呢?生:每人分得蛋糕的一半。师:(课件演示)是这样分吗?用手指指一指蛋糕的一半在哪里?师:看来把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蛋糕的“一半”。可是这一半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学生交流各自的想…  相似文献   

19.
<正>我常拿两道测试题考学生:一是一块苹果和一个苹果的沉浮问题。若从一个苹果上切下一块来投到一杯清水中,结果是沉还是浮?不少学生的答案是视苹果块的大小而定,其潜台词是块大的会沉,块小的会浮,投入一个苹果则当然是沉。二是钢丝球点燃前后质量的变化(钢丝绒毛燃烧后质量有什么变化)。有的学生说质量变轻了,有的学生说质量不变,很少有学生回答质量变重了。到小学调研时,我常会拿这样一道数学题问小学生:每辆公共汽车能装载36名学生,运送1128名学生需要多少辆公共汽车?有近五分之一的学生回答31  相似文献   

20.
邓赛红 《湖南教育》2002,(13):50-50
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从一点向四面八方发散开去的思维。在这种思维中,某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或对某一现象有多种看法。作文教学中,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发掘题材的新意,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一次作文教学中,我手托一个苹果,苹果被切了一个小洞。我要学生说出他们看到这个苹果的感想。他们觉得新奇,纷纷举手。有的说,他想到了断臂的维纳斯;有的说,没有苦难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还有的说,人无完人……于是,我在他们思考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启发他们思维的多向性。通过运用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