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塞恩》是一篇可以反映托尔斯泰早年思想的重要作品。小说通过一个流浪歌手被文明人所拒并加以嘲弄的事件,藉此谴责文明社会的虚伪和冷漠,并进而否定文明社会的进步意义。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和调和人间矛盾,作者从抽象的"永恒道德"观念出发,相信有一种"世界精神"可以使人们相互亲近;托尔斯泰主义已初见端倪。分析托尔斯泰主义在自我道德完善方面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反思托尔斯泰主义在人性理解方面的局限。  相似文献   

2.
"大东亚主义"本质上是日本政府妄图让亚洲各国向自己俯首称臣;"九@一八"事变之后,又变成日本独占中国的代名词,"反共"与"共荣"是其两个重要口号.身处刺刀与铁蹄之下的中国人,对日本侵略充满着憎恶、不满和愤怒.  相似文献   

3.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以自己一系列文学杰作反映了俄国十九世纪后半期的历史进程和社会思潮.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托尔斯泰擅于进行深刻细腻的心理刻划,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之为“心灵的辩证法”,这就是他长于表现连续的、充满复杂矛盾的心理过程本身.在托氏的作品中有一系列进行精神探索,主张“道德上自我完善”的主人公,即所谓“托尔斯泰男主人公”.这些主人公都带有作家本人的思想和政治活动的痕迹,好像作家的影子,这些身世各异的主人公都有一个基本相同的世界观——基督教人道主义,而且他们构成了一根思想的链条,连续地较为完整地反映了作家本人进行思想探索的全过程.因此,分析一下这些主人公的思想内涵有助于我们了解托尔斯泰创作思想逐渐形成的过程,并从中看到作家那种“追根究底”探索人生出路的良苦用心.反之,亦可从这些人物的精神境界中,摸索托尔斯泰创作思想的全部力量和全部实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发表的自传体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体现了作家的心理类型和作家早期的思想探索,主人公贵族少爷尼古连柯一方  相似文献   

4.
"人文奥运"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困扰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内源性冲突"与"外源性冲突"引发的"人文危机",可以概括为:有限资源与无限超越的矛盾、奥运理想与生存发展的矛盾、参与主体不同利益冲突的矛盾.以中国文化"和谐"思想为核心理念的"人文奥运",突出、强化了奥林匹克主义原有的和谐思想,弘扬了奥林匹克的人文精神,重新彰明了人本主义的价值原则;为遏制奥林匹克运动或奥运会的异化,提供了新的价值取向;为协调参与主体的不同利益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运行模式;为解决、处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遭遇的种种问题和诸多矛盾,提供了思路与方法基础;对当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中国文化"和谐"思想为核心理念的"人文奥运",随着其实践与理论的发展,必将使中国文化成为发展奥林匹克实践,补充、丰富、完善奥林匹克理论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5.
美国多元文化教育思潮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霍勒斯·卡伦首次提出并阐释了"文化多元主义"思想,主张白人社会内部各种文化之间平等;黑人学者杜波依斯则站在本民族立场上开始了对美国黑人历史和文化的学术研究,成为"文化多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多元主义"思想的启发下,20世纪30年代美国教育界对少数族裔教育政策进行了大范围的讨论,并且在40-50年代开展了"跨民族教育运动",这是多元文化教育改革的初步尝试,为60年代之后"多元文化主义"和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著作《墨子》记述了他周游列国,宣传墨家思想和主张,人人要相爱相利,社会要避免战争.墨子提倡"兼相爱"、"交相利",即大家都象爱自己一样爱别人,人不分贵贱,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兼爱"、"非攻",是整个墨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墨子》所包含的哲学思想,代表着社会的进步.墨家学说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通过解读契诃夫的戏剧作品《海鸥》,了解"海鸥"这一孤独的精神符号,同时感受作者契诃夫对于剧中人物怜悯多于嘲讽,同情胜于批判的戏剧风格.  相似文献   

8.
根据扎根理论的思想特征与民俗体育的基本性质,结合实际研究案例,探讨了扎根理论在民俗体育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扎根理论对民俗体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主要由建构民俗体育本土理论、实证主义与规范主义的综合应用、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二重性"互动、重视文化持有者研究四个方面构成.扎根理论方法可以成为民俗体育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水钢炼铁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在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企业的发展和维护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形成了以科技为先导、技改图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并朝着新型工业化企业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0.
关于刘勰"通变"一说,就当前学界在复古与重变方面的分歧,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南朝文风新变有三次,彼此间并不相同.刘勰的"通变"思想与同时的永明新变基本一致,与其不同的是此前的元嘉和此后的"宫体"新变.所以说,"通变"就是他那个时代的新变.南朝不同时期的文风不同,不能将宫体新变与南朝整体新变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1.
"自己"是现代汉语中的反身代词,最基本的功能是指称.在"NP+自己"结构中,"自己"与"NP"皆具有指称功能,二者连用看似不符合经济原则,其实不然,"自己"除了基本的指称功能外还具有一定的话语功能.文章通过对"NP+自己"结构进行考察,发现"自己"具有主语视角及移情、反预期、焦点标记、主观性表达等话语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实践以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从"十大结合"的视角解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托尔斯泰虔诚地相信上帝,对老子之道非常推崇,他认为老子的"道"是指与通向上帝的"道路",多次引用老子的道论印证自己的上帝观。托尔斯泰如此认识是因为二者存在相似性:"上帝"与"道"都具有本源性,"上帝"之意志和"道"之规律都具有必然性,"上帝"之门与悟"道"之路都依赖直觉排斥知识。但是,不同文化下产生的思想是存在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主要采用历史回顾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和实践应用法等,对"健康"与"健康第一"思想作综合考察,研究认为:"健康"是产生传统养生思想的动因,主要包括动静规律、形神兼备、均衡发展、阴阳合气."健康"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概念,今天世界所认同的健康观是生物、心理、社会三维的.在学校领域中两次提出"健康第一"的思想是以学生体质下降为社会背景的,新的体育健康课程标准也是以此为基础所构建的,并成为今后学校体育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纳撒内尼·霍桑是浪漫主义时期美国最具天赋的小说和短篇故事作家.他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象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作为生活在19世纪中期的浪漫主义作家,霍桑深受三种思想的影响清教主义,超验主义和神秘主义.这种矛盾形成了他对社会的怀疑态度,决定了他的写作风格并使他成为象征主义大师.他的主要作品反映了他的思想,体现了他的讽喻的创作手法和强烈的象征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处于指导地位, 发挥指导作用是其内在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达此目标的关键在于人们认知、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信仰.考察"三个代表"的时空方位,也就是把握其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和社会实践活动特定范围内所起作用的定位,对于深刻理解"三个代表"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艳 《江汉学术》2011,(2):15-19
"生态整体主义"对文学批评的意义表现在文学批评标准和文学批评理论思维方式这两个方面:是对这两个方面可能存在的"中心论"与"二元论"的超越!只有不预设中心,才能平等对待不同的文学批评对象;只有将线性的、孤立的、有序的思维拓展到整体论的、复杂性的思维,文学批评才可能具有创新意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中庸与"中道"思想的比较,阐述了"中"是二者思想的共同基点,具体体现在"中"的涵义的界定、标准的规定、评价、实现的态度以及实现的方式五个方面;对二者思想的少许差异之处加以说明;阐释了"中庸"与"中道"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慎独是儒家的重要思想,"慎独"思想在古代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今天仍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及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注意"慎隐"和"慎微"从而达到"慎独"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20.
刘刚 《职大学报》2009,(3):1-4,29
墨家兼爱原则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和特殊的伦理传统.从马克斯·韦伯的"邻人共同体"理论观照墨家伦理思想,可以看出兼爱原则是对传统社会邻人援助伦理的改造与提升,是墨家对地缘结合的社会建立伦理秩序的一次尝试.由于兼爱原则不同于血缘宗法社会及其制下的家庭伦理,因而具有功利主义、对等互报和平等精神等独特的伦理特征.这对认识墨家兼爱原则在伦理思想史上的理论价值和当代社会中的现实价值,有新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