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学生作为我国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在服务社会、奉献他人方面做出了很多成绩和贡献。近年来,随着志愿服务活动的蓬勃发展,高校越来越重视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以及思想载体作用。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关乎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和长效化的运行,关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践行,关乎大学生高尚情操的扎实树立。本文通过对志愿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为广大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有效平台,能够保障志愿服务活动有序、持久地开展。同时,当前高校在社会上建立的各类志愿服务基地又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志愿服务深入、实效地开展,这给高校学生工作者提出了一项新课题。本文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分析了志愿服务基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志愿服务对现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志愿服务的特点。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强化道德意识,提升道德实践能力。大学生应该更好地认识志愿服务的特点,理解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从而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朝着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构建长效机制是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深入研究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从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内涵、构建意义与构建设想三个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指出已有文献仍存在研究内容偏泛、研究方法单一、研究深度欠缺等不足。  相似文献   

5.
2019年1月4日,《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要求组织和引导高等学校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关键阶段。党和国家对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与此同时,高校每年通过志愿服务、"三下乡"等活动,进入扶贫一线的学生志愿者数量庞大,如何有效利用这部分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是当前极具研究意义的课题。本文结合高校志愿者参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建设活动的现状、难点与困惑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性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6.
"志愿服务"是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大学生学以致用、培养能力的社会实践平台。高校志愿者服务应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助力公益事业发展。新时代,探索外语类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工作模式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吉林外国语大学志愿服务工作"项目化、信息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总结其"多语种翻译+"优势的、融"公益引领+管理+外语+专业+能力培养"为一体的志愿者服务内涵、探索深化志愿服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实践性的价值理念,需要成为现实化的存在,为大学生认同和践行,而志愿服务基于其独特的实践育人效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着高度的内在契合性,其在理论层面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不可否认,然而在实践之中,志愿服务仍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其作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体的有效性。基于此,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实效性对策,以期志愿服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作用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8.
志愿服务与社会责任感养成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共同包涵了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信仰,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同一目标.贵州省大学生构成中少数民族学生和山区学生占据大部分,教育资源的落后和市场经济转型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三观”,使得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尤为明显,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培育贵州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任务更加艰巨和紧迫.  相似文献   

9.
社区志愿服务是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志愿服务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也是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从南昌市社区服务现状分析入手,提出加强社区志愿服务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志愿者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大型盛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目前,高校的志愿者事业发展也是卓有成就。本文主要讨论高校团组织如何以志愿服务社团为依托引领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加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和组织协调能力不强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素质的主要因素,而参与志愿服务是促进就业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当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还存在范围较窄、时间较短、能力锻炼不够、专业知识应用有限等问题.建立常态化机制、拓宽服务领域、提高志愿服务本领和加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是提升大学生个人就业素质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社会责任感培养、实践能力锻炼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3.
志愿服务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提升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高校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而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是高校常见的一项志愿服务。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法援志愿服务的现实意义,创新"法律援助+",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素质培养新途径。通过"法律援助+模块化""法律援助+网络化""法律援助+项目化""法律援助+课程化""法律援助+联盟化""法律援助+组织化"等手段,促进大学生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加强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至关重要。在新形势下,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推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探索其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对创新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价值确证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之一。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时间不长,其组织形态上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价值确证的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价值的确证困境主要有社会贡献价值认可困境、高等教育认定困境、自我价值认同困境等。走出这些困境的主要举措有:整合志愿者证书,细化志愿者服务的要点与贡献值;建立志愿服务社会价值认同机制,高等教育认同机制和网络确证机制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行动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互联网+"思维引入高校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打破时空限制,提高志愿服务的效率。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奉献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需要。针对目前高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局限因素,从完善志愿服务体制、构建"互联网+"新媒体平台、落实评价激励机制以及建立专业化的志愿培训平台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体育志愿服务者潜在的风险,以及如何降低风险,提高服务质量。从体育志愿服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风险管理的具体过程进行阐述,针对风险险种、损失程度,采用接受风险、转移风险、降低风险、回避风险等策略进行分析,建立风险管理目标,使体育志愿者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高质量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共青团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相对滞后,给高职院校的学生实践育人管理工作带来诸多困难。本文从共青团工作中规范志愿服务体系为突破口,对高职教育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研究,探索"一二三"模式下新型志愿服务育人机制,助推高职院校共青团建设。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大学生政治向心力的培育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伟大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南通市4所高校调研走访,分析参与志愿服务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促进作用,以探讨志愿服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实践中的实效性,为新形势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下一步研究明确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在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蔓延的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有效组织才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现今大学生志愿服务失灵的问题切入,高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力的理论基础上,阐述校企合作劳动育人的理论基础与意义,就组织间沟通不够,志愿服务单一,缺乏激励机制、志愿服务资源浪费等志愿服务问题提出建议与措施,最终形成校企合作提升疫情防控下大学生志愿服务,提升大学生劳动教育效果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