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磊 《档案天地》2007,(2):20-20
1875年.英国人马嘉理到云南“探险”.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被杀.是为“马嘉理事件”。英国政府借机滋事.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了《烟台条约》。随后,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派大员亲赴英伦“道歉”。1875年8月.清政府无奈之下任命原福建按察使、兵部左侍郎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郭嵩焘为“谢罪”使臣。后来。清政府又命郭嵩焘出任驻英国公使。这样,近代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节就在这样的无奈与尴尬中产生了。  相似文献   

2.
1876年,清廷第一任正式驻外公使郭嵩焘赴英谢罪,成为中外瞩目的外交事件。《万国公报》对此进行了持续关注和报道,同时转载推介郭嵩焘的出使日记《使西纪程》,使其禁而不绝,逆势流传。《万国公报》充分利用媒介话语的优势,塑造了一位“星使冠冕”的郭公使形象,在“举世谤议”之中为郭嵩焘赢得了宝贵的舆论支持。这一案例深刻揭示了近代报刊作为重要的媒介工具,逐渐嵌入晚清帝国的政治肌体,在深刻影响政治人物个体命运的同时,也推动了晚清社会的转型和嬗变。  相似文献   

3.
1878年9月11日,清朝驻英兼驻法公使郭嵩焘正在巴黎公使馆中,翻看刚由上海文报局寄送来的国内报纸。当他看到7月19日的《申报》时,不禁瞪大眼睛呆住了。报纸第二版醒目位置刊载了一篇题为《星使驻英近事》的文章。“星使”当然即指自己,文中  相似文献   

4.
中堂之薨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七日(公历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北京贤良寺气绝归瞑。据说,仅仅在其离世前的一个多小时,俄国公使雷萨尔,还拿着庚子事变后刚刚签署的《辛丑条约》,闯到李鸿章的病榻前,逼着他在另一份衍生文件上签字。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开始向中国派驻领事。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开始派公使驻京,清政府也成立了主管外交事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光绪元年(1875年),清政府任郭嵩焘为驻英大臣,开始向各国派驻使节,并先后在新加坡、横滨、大阪、檀香山、古巴等国家和地区设立领事馆。光绪三十三年四月十四日,巴拿马总统向清政府递交国书,提出设立驻华总领事府。清政府在允许巴拿马设立驻华总领事的同时,并未立刻派驻巴拿马总领事。直到宣统元年(1909年)十二月十六日,为了保护在巴拿马的华工,清政府才任命欧阳庚为驻巴拿马国总领事官。次年四月初一日,驻巴拿马总领事馆正式设立。通过梳理清朝档案,可以廓清清政府设立驻巴拿马总领事馆的缘由和开展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蒋耘 《历史档案》2006,(1):84-87
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又一丧权辱国的条约。《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各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英法等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修改税则、减低商船吨税;中国分别向英国赔款银400万两,向法国赔款银200万两等。《天津条约》的附约明文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  相似文献   

7.
1900年.因义和团运动而引起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武装入侵.最终以《辛丑条约》的签订而结束。《辛丑条约》规定的巨额赔款不仅使中国负债累累.而且还丧失了大量的利权。于是,在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由北京地区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民捐运动.为晚清史涂抹上了一层厚重的爱国色彩。  相似文献   

8.
《兰台世界》2007,(12S):64-65
王懿荣(1845-1900),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福山(今烟台市福山区)人。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年(1894年)升为侍读,入值南书房,并任国子监祭酒。《清史稿》有传。著有《汉石存目》二卷、《南北朝存石目》八卷、《天壤阁杂记》一卷、《翠墨园语》等书。我国近代金石文字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和爱国志士。[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子川 《新闻记者》2007,(6):68-68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英国《星期日先驱报》(Sunday Herald);商业报告网站(www.bizreport.com)。  相似文献   

10.
方裕谨 《历史档案》2007,(3):135-135
曾譬光,字枢桓,一字枢元,号毓秀,谥号文诚,四川洪雅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官至贵州巡抚,光绪元年(1875年)卒于官,《清史稿》有传,惟传主仅列卒年,而无月日。另据钱实甫编《清代职官年表》,则将卒年列为光绪元年九月十四日(1875年10月12日)。今考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有关档案,  相似文献   

11.
丁文江     
地质学家丁文江(1887~1936),字在君,英文名V.K.Ting.江苏泰兴人。丁文江自幼聪颖好学,5岁便能过目成诵,10岁时即读完“四书”、“五经”,旁及《日知录》、《资治通鉴》等,尤好古典诗词。1902年秋东渡日本留学,曾任留学生杂志《江苏》编辑,宣传“中国复兴”的激进思想。1904年夏前往英国求学。1906年秋在剑桥大学学习,因经济难以承受而辍学。1907年至1911年在格拉斯哥大学攻读动物学及地质学,获双学士学位,其后又获该校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2.
因写作博士论文《傅维鳞与(明书)研究》,曾翻阅过各个版本的《明书》,其中有三种版本有句读,即《丛书集成初编》本、《丛书集成新编》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1936年据光绪五年畿辅丛书本排印,无序跋,不知为何人所点;《丛书集成新编》本按初编本排印,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出版;《国学基本丛书》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1938年长沙再版。  相似文献   

13.
《评价与管理》2010,8(2):71-74
改变未来十大创新之一:“云计算” 英国《金融时报》驻旧金山首席记者理查德·沃特斯2010-03—03 (编者按:本文为英国《金融时报》“改变未来的十大创新”系列的首篇)  相似文献   

14.
王澈  谢小华 《历史档案》2008,(4):F0002-F0002
赛金花,原名傅彩云,祖籍徽州,生长于苏州,十二岁被卖入青楼。光绪十三年(1887年)十五岁时被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状元洪钧纳为妾,同年,随洪钧赴驻俄、德、奥、荷四国公使之任,此时她的名字叫赵梦鸾。光绪十六年,洪钧任期结束归国,三年后病故,她则到上海重入青楼,改名曹梦兰,后又辗转天津,改名赛金花。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正在北京开办妓院的赛金花与部分八国联军军官有交往。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来,晚清出洋大臣的史料不断刊出,为研究清末外交史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其中,郭嵩焘、薛福成、张德彝等出洋大臣,系近代中国最早出国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外国尤其是在欧美的记载(如奏章、日记、札记、随笔等),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认识西方的重要文献,向来为学界所重视(如郭嵩焘的《伦敦与巴黎日记》、薛福成的《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等)。  相似文献   

16.
1876年,因云南马嘉理事件,郭嵩焘被钦派出使英国,前往英国道歉,同时出任常驻英国大使(后兼任驻法大使)。郭嵩焘以日记形式记录下了他在出使期间的所见所闻,包括他所见的各国博物馆的情况,为我们展现了十九世纪末期西方博物馆的形象。本文通过对郭嵩焘在《伦敦与巴黎日记》中记录的有关博物馆方面的材料做一个细致的整理,在此基础上,从不同方面去"恢复"当时的西方博物馆,构建郭嵩焘眼中的十九世纪西方博物馆形象。  相似文献   

17.
一 英国殖民主义者对中国海关管理权的觊觎,在1842年中英《江宁条约》中,已经露出端倪。1853年9月上海小刀会起义后,帝国主义趁机派兵占据了江海关。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商得美国公使马沙利同意后,立即宣布在原江海关不能行使职权期间,由英美领事代征代  相似文献   

18.
名刊要览     
美国《时代》(12月8日)如何修补美国的学校;美国《新闻周刊》(12月8日)如何修补世界;英国《经济学家》(11月29日)印度的恐怖袭击;德国《明镜》(11月31日)缺乏勇气的德国总理  相似文献   

19.
高文 《新闻与写作》2005,(10):32-32
费彝民(1908—1988),著名新闻工作者。江苏吴江人.1925年北京高等法文学堂毕业。1930年起在《大公报》历任编辑部记者,经济课主任,总稽核.上海分馆社评委员。1931年任《大公报》驻沈阳通讯员、1945年任上海《大公报》副经理。同年应邀赴台北参加日本投降仪式,并发表长篇报告。1948年《大公报》在香港复刊,  相似文献   

20.
有清一代,从清初即有宗宋派,中期又有浙派,晚期则有宋诗派及后衍的同光体派。作为浙派诗人翘楚的厉鹗(1692-1752),尤值得研究者注意。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清道咸年问董兆熊笺注、今人陈九思标校的《樊榭山房集》。《前言》中称《樊榭山房集》版本主要有三:一是乾隆本,仅收诗集十八卷;二是道光蒋刻本和光绪徐刻本,只收部分词作及《游仙诗》等;三是光绪振绮堂刻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