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钟脆音  高娟 《现代语文》2006,(5):127-127
每次读老舍的《我的母亲》一文,我都会被深深地感动,总禁不住潸然泪下。我一直在想,老舍笔下的母亲,不就是一位极为普通的农村妇女吗?是什么原因让我每读此文便如此动情?思来想去,惟有两个字——真情。  相似文献   

2.
《温暖爱》是一部收集了《读者》杂志十年来经典故事的集子,一共22篇,每一篇都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传递着温暖和让我们前行的力量。《父亲的山歌》里不拘言笑的父亲在山场砸石头,对于生活的艰难父亲从来没有在孩子们面前提及山场离家远,每天天不亮,父亲和大伯出发了,边走,父亲边唱。那时,村庄还是寂静的,歌声在辽阔的夜色中传得很远很远。父亲爱他,即使劳累了一天后,父亲去挑水,也是一只手扶着扁担,另一  相似文献   

3.
王昌花 《江苏教育》2012,(Z1):34-35
作家是生活的发现者,他们以文学的形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生活之窗。正是作家独到的发现,使读者知道了许多习焉不察的人与故事。那些平凡而普通的人物,那些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到了作家的笔下都变得让人难忘,令人深思。读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便有被叩心扉的颤动与感触。纵观胡适先生一生,无论政治地位还是文学影响力,在中国的政治和文坛上都可算举足轻重。能取得如此卓越辉煌的  相似文献   

4.
孝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更是不证自明的人生逻辑前提。至孝才能至忠,终能至善。同时我们也要反思,生活中孝敬思维的形成,只有了解孝的来龙去脉,才能尽孝,才能把中华民族的美德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5.
2007年的高考渐行渐远,我从校园生活里退出来,回到温馨的家,回到女儿身边,回归“母亲”的角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有一句老生常谈: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坚信所有的父母在决定生下孩子时,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养育成长环境,但有时因为自己也还是个心智未成熟的孩子,有时为现实所迫确实力不从心,有时愿望恳切行动却不得法,因此,在教养方面频频遇挫,既苦了自己,也苦了孩子。"这句话是我喜欢上了《爱在左,管教在右》这本教育丛书。  相似文献   

7.
陈一家 《下一代》2014,(2):18-18
正今天,我学了《我的"长生果"》这篇文章,它讲述了作者爱看书的故事:读起书来常常废寝忘食,书已经成了他的一部分。我被作者勤奋好学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也觉得多阅读可以使我的作文进步。我原来并不喜爱看书,文章理所当然写不好,还经常跑题。一次语文考试,作文题是《我的好朋友》。本来做前面的大部分都还一帆风顺,但到最后的作文题时,仿佛遇到了巨大的台风,到不了对岸,船沉大海。我绞尽三斤脑汁,怎么也想不出来,写不出来。考试为什么要写作文呢?这完全是为难人嘛!心情也像是从悬崖上直线下滑,糟透了。幸好急中生  相似文献   

8.
"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这是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我交给你一个孩子》中的一段话。作为母亲,从这段话中,我读出了一个母亲对孩  相似文献   

9.
李井林 《班主任》2001,(5):42-42
"百善孝为先."这虽是古人的行事准则,于今看来却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我们慨叹世风日下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就显得格外有必要了.试想,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家庭都不愿尽一点责任心,那么又怎能指望他为我们的国家奉献自己的一切?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长辈都不愿孝敬,那么又怎能指望他去关心别人,去帮助那些素不相识的人呢?  相似文献   

10.
这学期,老师让我结识了一个新朋友——《小学生之友》。爱读书的我,放学一回到家就将它捧在手中,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它里面的内容可丰富啦!故事大餐、小记者大擂台、品味名著……无论哪个栏目我都喜欢!《爱是五个逗号》这篇故事实在是太感人了。我读着读着,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流下来了。故事讲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母亲在邮局给刚  相似文献   

11.
2014年10月8日晴这已是我第二次读《人间有晴天》这本书了,第一次读这本书算来已经是四年前了,当时只是为书中的亲情而感动,现在再读这本书,我却有了哲理的启迪:爱如流水。十二岁的虎娃是个聪颖活泼的女孩。虽然她有着智障的父母,但靠着外婆支持,家庭还算不错。可外婆猝死,她只得到姨妈所在的派登如旭市寻找新生。但临行前的暴风雨使她醒悟,她懂得了父母浓郁而简单的爱,  相似文献   

12.
蒋云飞 《江苏教育》2012,(Z1):40-41
作品简介:《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朱光潜、丰子恺、茅盾、夏衍等学者曾将此书作为当时立达学园的重点读物。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具有代表性的欧洲系列丛书》。1994年被列入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青少年必读书目》之中。2001年被教育部指定为中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外阅读书目。《爱的教育》超越了时代和国界的限制,被译成数百种文字,至今销量已超过15,000,000册,成为世界最受欢迎的读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爱的教育》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意大利学生安柯利整整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爱是整本书的主旨,作者在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读《爱的教育》,就像是读我们自己的故事一样亲切。文中的人物和我们一样,看见朋友受欺负,会挺身而出;看到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会愤愤不平;听到感人的故事,也会毫无顾忌地大哭一场。书中所描  相似文献   

14.
正《灰姑娘》是我刚学会拼音后努力读出的第一篇故事,所以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这篇童话里有一个可怜的女孩,她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继母经常虐待她。最后,在小鸟和仙女的帮助下,灰姑娘在王子的舞会上成了最美丽的公主,并且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读完这个精彩的故事,我为灰姑娘的可怜遭遇感到难过,也为她最后的美满结局而感到欣慰。但是,我对那个继母和两个姐姐十分不满,她们心肠歹毒,百般虐待灰姑娘,根本就不把她当家人看待。而那个父亲看到自己的女儿受苦,竟然无动于衷,简直  相似文献   

15.
爱是世间永恒的主题,有了爱才有了一切。然而,爱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你必须学会付出你的爱。正像下面两位同学所说。你要得到别人的爱,就必须要知道如何爱别人!  相似文献   

16.
正相信很多人都读过《灰姑娘》这个故事,也许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同,我读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也想了很多。首先,我感到气愤。气愤的是灰姑娘的爸爸,他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他在灰姑娘的母亲去世不久就娶了一个恶毒的新妻子,而且这个妻子还带来了两个心肠很坏的女儿,她们不仅让灰姑娘睡在灰堆旁,还让她做所有的家务。对于灰姑娘所受到的这些虐待,她的父亲却视而不见,没有半点的爱护。我更气愤的是这个狠毒的后妈。她一进家门,就看灰姑娘不顺眼,百般虐待她。她  相似文献   

17.
杨丽 《宁夏教育》2008,(12):75-75
《麦先生的旅行》是一本绘图读本,我是在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小学陈文华校长的课外阅读课堂上听到这个故事的。整个故事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和寂寞,读了一遍之后,我就被深深地感动了。  相似文献   

18.
《爱莲说》一文不仅抒发了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对于莲的深深爱恋之情,而且在褒奖莲的“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以及“不可亵玩焉”的同时,也间接表达了他对菊或是牡丹的“不爱”.周敦颐之所以不爱“菊”,是因为菊的孤傲、不问世事,以明哲保身为由不敢与世事抗衡;而之所以不爱“牡丹”,或是因为它的谄媚、攀富、趋势.“菊花”和“牡丹”正是欠缺了儒家所推崇的君子品德要素、佛家的纯净以及道家的本真,因此,造成了周敦颐爱莲,却不爱菊花和牡丹最主要的内在因素,换言之,周敦颐的儒释道三者合一的思想是他“爱”与“不爱”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9.
朱光潜先生写过一个故事,有人说和自己的妹妹在一个家庭共同生活了多年,但直到两人的母亲去世那一刻,他才"看见"她。既然"熟视",为何"无睹"?又因为什么机缘而"看见"?——"看见"的说法,实在大有意蕴。不过巧的是,我想我不经意间"看见"了《孩子为何失败》一书。我是说,这本书一直就在我眼皮底下晃悠,但以前我充其量只是在"看"它或者"看到"了它,发现它的价值,只是最近的事。  相似文献   

20.
梁莉  洪桂华 《江西教育》2012,(14):36-37
“作文难教,作文难写.”这是长期以来困惑教师、学生,且挥之不去的烦恼.为了上好作文指导课,为了让学生学会写作文,教师上下求索,备尝艰辛.在一次作文课比赛中,洪老师执教的习作指导《父母的爱》,教学思路与教学效果都使人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