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军旅小说即军事题材小说.以战争小说为其正宗.在中外小说史上占着十分显要的地位,又是现代军事文学的主要艺术样式。“军事题材文学对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精神气质.起着一仲烛照与撮英的作用。在军旅与征战的风尘中.浸溢着社会最深广的悲欢离合之情.凝结着人类最明亮的睿智聪慧之光。……历史上一大批优秀的军事文学作品,常常成为一个时代的艺术概括与一个民族的灵魂写照。”①在中国.在当代.军旅小说以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革命军人的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缺少也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由于中国军队与国家政治生活乃至所有社会生  相似文献   

2.
暴露小说起于1845年,乔治·利帕德(George·Lippard)是暴露小说之父。暴露小说是美国通俗小说中的一个较大的流派,是小说体裁的一种。以美国暴露小说之父——乔治·利帕德(George·Lippard)及当代著名的小说家——西德尼·谢尔顿(Sidney·Sheldon)等笔下的小说为例,解读当代美国通俗小说之暴露。  相似文献   

3.
台湾寻根小说作为反映现实的一个窗口,真实地反映了台湾同胞“反独思想”的心理。“乡愁文学”抒写了离根之苦;离学生文学展现了失根一代的迷惘;亲情小说则表现了台湾同胞寻根的执着和归根的热望。“反独思统”乃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心声。  相似文献   

4.
日本小说《绿萝之舟》荣获第140届日本芥川文学奖,在获奖词中,评委山田咏美以"当代《蟹工船》之作"高度赞扬此作品。缘何此小说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又以何独特之处问鼎以纯文学为传统的芥川文学奖?作品的现实性或许是其答案,但以作品主人公为代表的"穷忙族"所写照的当代日本真实社会才是更为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儿童小说经历了五六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三个阶段发展,每个阶段的小说创作也分别有各自的阶段性特点和代表性的作品。50年代至60年代初是第一个繁荣期,其主要特点是表现集体主义的时代主题。70年代末和80年代是儿童小说的探索期和创作活跃期,作家们创作实践和艺术探索的空前活跃,出现了一大批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令人耳目一新的优秀作品。90年代的儿童小说的创作不再像80年代那么热闹喧哗,而更多地显露出平静状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国小说理论发展的全过程,论述我国小说观念的转换。作者认为:“小道观”自始至终制约着封建社会的小说创作和小说理论的发展。其代表性的论点有三:即“迂诞失实”“无可征信”论、“致远恐泥”“于世无补”论和“君子弗为”论,并在整个社会中形成一种重压,小说家的强烈自悲和理论家惋惜之情的普遍心态,正是其反映。唐宋特别是明清以返,许多小说家和理论家为摆脱“小道观”的羁绊作出种种努力和贡献,洪迈、李贽、金圣叹等是其杰出代表,但他们毕竟还离不开与史比附来确立小说的地位的用经史古文诗词来观照评论小说。直到梁启超提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才开始彻底摆脱“小道观”,观念才根本更新,小说作为独立文体意义得到确认,它具有文学的另一次自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常而言,作为整体文学演变过程之记录的文学史,一般以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发展演变的形式表现出来。尽管不同文学体裁在其发展演变上有许多共同的或相近的规律可寻,但不同文体之间毕竟还有由于文  相似文献   

8.
看《当代》     
本期《当代》只推出了两部小说,铁凝的《笨花》(长篇)和何玉茹的《天外之音》(短篇)。 铁凝以前的作品如《玫瑰门》、《大浴女》等,关注的是城市与女性,注重个人情感幽微处的开掘。而在这部作品中,她写了从清末到抗战华北平原上一个村庄的故事,着重写的是历史风云变幻中的乡村与农民。小说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戏剧化的故事和贯穿全篇的中心人物,而是以散点透视的方式,将那段时期的中国历史融入了平凡的人与事之中,化传奇为平淡,以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了笨花这个村庄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多米妮克·西戈是记者出身的作家,也是法国当今文坛有特色、有影响的作家。其小说特点是:素材来自真人真事,又都是世界热点问题,她用现代小说的艺术手段将采访得来的真实素材变形,使之达到一种新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新潮小说的超距叙事方式与陌生化效应 新潮小说从马原、洪峰到苏童、余华、格非、已经“新潮”了好几年.作为一种文学探索,它似乎很得评论家们的青睐,但作为一种精神消费品,它却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它的陌生化效应,这种陌生化的关键又取决于它的超距叙事方式. 1文学作品的审美愉悦首先在于它是否能引起读者的情感震撼和共鸣,而新潮小说着意追求的就是不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它们往往用一种荒诞的表述方式和冷漠的叙述语态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荒诞感悟。 如果说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还有物我合一的因素在其中的话,新潮小说所追求的则是绝对的“无我”,尽量不渗入“我”的半点情感于“物”之中,甚至拒绝对自己所表现之“物”的  相似文献   

11.
论宋代小说的“由虚入实”之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虚”而宋“实”是后人对唐宋小说实际现象及各自特质的揭示和评价。造成宋代小说“实”之状况的原因有这样几点:晚唐小说由虚构铺衍向征实补史演变给宋代小说发展定下基调;宋人小说观念有浓重的求实意识,唐代小说“假小说以施诬蔑之风”助长了宋对前代小说盛行的考据求实之风,在对唐小说虚构成就认识不足的情况下,以偏概全,误将虚构当做虑幻加以攻击;宋代统治者对小说既以之消遣,又斥其不实;宋代史学发达,取小说入史,宋人更强调了小说以补史为标准,以纪实为手段,以鉴诚为目的;宋代党争激烈,文网日张,给小说的虚构以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12.
吴趼人为《李伯元传》曰:“君之才何必以小说传哉,而竞以小说传,君之不幸,小说界之大幸也。”,吾于趼人亦云,吴趼人不仅以其丰硕的创作实绩名于晚清文坛,而且以其小说理论与梁启超等人合力指导和推动了小说界革命。其历史小说,社会小说,写情小说与笑话小说理论皆对晚清文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将分别论述之。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人的心目中,小说是纯属虚构的故事,而纪实小说却要以小说去写实,似乎违反传统,但以小说写实并非当代作家独创,可以说古往有之。本文试图从我国小说“写实”的传统和明清“时事文学”的创作追寻当代纪实小说的“根”。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的小说理论具有浓烈的功利主义成分,这是不争的事实。梁氏的小说理论的政治化和功利化,是其"新民"之文化启蒙的需要。梁氏赋予小说以强大的功能,以之作为救亡图存的工具,而非小说文体本有的属性。同时,梁氏小说理论之功利主义,也与其身处过渡时代、有意误读日本政治小说和实施特定的表述策略相关。  相似文献   

15.
微篇小说发展到当代,已形成自身独特的环境机制,呈现出规律性的特征。当代中国微篇小说环境描写的类型,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种:浓缩之境、暗示之境和泛化之境。细言之,则变化不一,丰富多彩。在具体作品中往往各有侧重或出现兼容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洛城花落》是一部极具现实感和时代性的小说。周大新将长篇小说封笔之作深入到人类生活的最深处,也是最隐秘的领域,以奇特的构思走向私密生活和私人情感,不仅使小说具有极大的可读性,同时隐含了现代人在日常生活和情感领域的危机,探讨了这一领域不可穷尽的神秘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当代苏州小巷风情小说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小说,其小说中的地域色调,不单指其所描绘的苏州秀丽的自然风光、古老的民俗风情,更主要的是指一种更加内在和深层的东西。它是现代苏州人身上深层次地受到地域文化潜移默化影响的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它是渗透在苏州这一地域的人的心态结构中的某种精神气质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通俗小说具有鲜明的类型化特征,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类型小说几乎等同于通俗文学。但是“类型小说”的称呼并非与生俱来。如果以市民大众文学的脉络视之,到清末民初的鸳鸯蝴蝶派时期,类型小说才得以定型,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范伯群先生主编的《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以类型文学为标准,系统梳理了晚清以来主要类型小说如社会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历史小说等部分代表作品。随着时代和载体的改变,类型小说也悄然发生了流变,当下的网络小说主要表现为类型的细化,如武侠小说分成了玄幻、仙侠等,社会言情小说为都市言情、校园小说等取而代之,更有同人小说、女尊小说等和而不同的新文类不断涌现,这些类型小说皆与清末民初的中国通俗文学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9.
伪托,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而唐前小说之伪托是中国小说伪托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于部分古籍资料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整理得出被断为伪托的唐前小说之叙录,并主要按照伪托对象的不同,将唐前小说之伪托分为伪托古人和伪托文人方士两大类,进而努力辨析唐前小说之伪托形成并逐步发展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历史效应。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文学家族成员的小说一族,在文学领域中占有其特殊的位置,尤其在明清之后,其地位便遥遥领先,独占鳌头,几乎到了言文学则必谈小说的地步,数百年来这种局面一直没有变化。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迁,文化多元化趋势的汹涌推进,传媒手段的不断更新,整个纯文学世界仿佛在一夜之间“被迫”向“边缘化”靠拢,而作为文学家族“老大”地位的小说,也在而悄然地生变化并逐渐显露出新的特征,本文就这一变化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