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笔者聆听了特级教师杨丽娜执教的一堂口语交际课《师生情》。杨老师精彩的教学设计,饱含激情的话语,营造的课堂氛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新课程下的口语交际课树立了榜样。教学流程:一、切入话题,亲近学生1.今天我们说的话题是《师生情》,这个话题一定要讨论什么问题?(情多深?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怎样的情?)2.在你们的心目中,你觉得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愿意回答的学生上台板书,其余学生台下交流。)3.看来在你们的心目中好老师就是上课幽默风趣的、知识渊博的,课下又能像朋友一样和你们一起玩的。今天我就试着做一做你们希望的…  相似文献   

2.
余红 《师道》2003,(12):30-30
最近,我有幸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王老师充满激情的话语,洋溢真情的评价,学生动情的朗读,真挚的具有个性化的体会,打动了每一位听课的老师。我由衷地感叹: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课前在师生对话中王老师仅三言两语,就吸引了学生。“大家知道我姓什么吗?”“姓王。”学生齐答。“同学们对我熟悉吗?”“不熟悉。”学生一齐摇头。“那喜欢我吗?”“喜欢。”学生整整齐齐地很乖地大声回答。“哦,看来你们对我是一见钟情啊。”话音刚落,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笑了起来,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相似文献   

3.
20 0 1年 11月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学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会上有 5位教师为来自全国 38个实验区的上百名教师做了观摩课。其中 ,来自浙江宁波市实验小学的崔丽霞老师执教的是实验教材第一册讲读课文《雨点儿》。崔老师上的是这篇读讲课文的第一课时 ,在这节课中 ,学生需认读 12个生字。上课伊始 ,崔老师首先出示富有动感的美丽画面并配之富有感染力的描述性语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看见这个画面 ,你们不想说点什么吗 ?”待学生畅所欲言、说得兴致勃勃之时 ,崔老师一句“想知道课文讲些什么吗 ?想知道就自己…  相似文献   

4.
人人皆知,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难题。作文教学更使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感到是“没边炕”。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近日,笔者听了一节由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林腾霞老师主讲的一节作文课,顿感耳目一新。一、课前练习首先,林老师走上讲台,对同学们说:“请你们注意观察我下面的动作,然后请你们说一说。”然后,林老师走下讲台,再走上去,面带微笑,和蔼地扫视一下同学们,就端起讲桌上的一杯茶,喝一口,又放下了。针对以上过程,林老师分别找出多位同学来说。真没想到,同学们一个比一个说得具体、完整!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从事作文…  相似文献   

5.
罗发群 《湖南教育》2004,(18):32-32
1.动作神态要幽默例如上“人的神经系统”一课,我倒拿着书认认真真地看,若有所思的样子,一言不发。学生感觉挺纳闷,提醒我说书拿倒了。我故意反驳:“你们以为我才三岁,到现在看书还不知道正反?只是我正着拿看不懂才倒着看的嘛!”这下子学生都跟样了,我紧接着说:“那好,请你们帮帮忙,试试倒过来你能看出什么?”学生开始倒着看,很快进入积极思考状态,最后他们兴奋地指出,人的神经像棵树,有树根、树枝和树梢。这样,“倒长的树”就把“人的神经系统”这堂课的几个知识点一下子解决了。2.发挥想像幽默“杠杆”一课,我首先抛出的问题是阿基米德的…  相似文献   

6.
【案例】近日,听一位老师执教作文指导课。这是一节“情境—体验—话题”作文指导课,习作目的是“表达真情实感”。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设置了如下三个教学情境:1.上课伊始,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朋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正当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时,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1.教师板书“心愿”,引导学生理解“心愿”,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心愿。2.你们想知道月亮有什么心愿吗?3.补充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仔细看老师是怎么把“亮”字写漂亮的。谁来当小老师,告诉大家要把“亮”字写漂亮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书写练习:在书上田字格中描一个,写两个。“亮”字原本读四声,但在“月亮”这个词中读轻声。读词:“月亮”。4.齐读课题。读完这个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月亮的心愿实现了吗?月亮为什么有这种心愿?)(设计意图:从…  相似文献   

8.
近日,听一位教师执教作文指导课,其中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引起我的反思。这是一节“情境-体验-话题”作文指导课,习作目的是“表达真情实感”。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境:(1)上课伊始,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朋  相似文献   

9.
校园逸趣     
罗马帝国语文课上,老师给学生们讲道“:罗马不是在一个白天就能建成的。”在历史课上,历史老师向学生们提问:“罗马帝国是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夜里!”学生答道。生气老师问“:文中说蜜蜂给花园增了生气,是什么意思?”一个学生回答“:蜜蜂偷花蜜,花儿就生气啊!”大家听了笑个不停。那学生又说:“笑什么?要是鲜花不生气,哪来鲜花怒放呢?”日行一善老师问两位学生“:你们今天有没有日行一善啊?”两位学生齐声答道“:有啊!”老师问“:做了什么事?”学生“:我们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老师:“很好!但是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为什么要两个人呢?…  相似文献   

10.
王兆刚 《山东教育》2004,(28):16-16
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做,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前几天,在全县小学语文教学能手评选听课中,一位讲课老师的一个大胆新颖的课堂设计,禁不住令人暗自叫好。这位老师讲的是《落花生》一课,在学习课文时,老师采用交流对话的方式,和学生一起自读自悟,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在课的最后,按照常规,老师应该做总结,为学生布置作业了。这位老师却是这样说的:“同学们,学习了这一课,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吧?那么,你们想给自己留点什么作业呢?”此言一出,学生们都满脸疑惑,默不作声,也许他们还从来没受到过这样的待遇:学生还能自己给自己留作业?…  相似文献   

11.
耒阳县城关小学李老师的“圆锥体积”试验课,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主要特点是教师能遵循学生认识规律,较好地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辩证地统一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一、联系出活实际认识新概念为让学生认识“圆锥体”这一新概念,教师设计了三个教学层次:(1) 启发联想——教师出示一圆锥形物体(陀螺),问:这是什么?在你们熟知的物体  相似文献   

12.
新旧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对比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促进者.但是,当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时,我们还不时听到这样的教学语言:“同学们能配合老师上好这节课吗?”、“老师还没有让你们讨论,你们怎么就讨论开了?”、“你能给老师说一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吗?”、“谁会回答这个问题?请举手!”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2002,(Z3)
一天,在非洲加纳的一所中学里,有位老师走进教室。他拿出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东西吗?”学生们都盯着那黑点,大声地说:“一个黑点!”老师听了很沮丧:“难道你们当中,就没有一个看到这张白纸吗?把目光老盯在那黑点上,黑点就会越来越大。在生活中,你们看问题可千万不能这样啊!”然后,老师又拿出一张中心画有白点的黑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这次你们看到了什么呢?”学生们大声回答:“一个白点。”老师高兴地笑了:“好极了,孩子们!盯住生活中那些美丽的白点,并把它们深深地刻在心扉上,成为推着你前进的动力,那么,你们的人生就会变得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4.
薛法根老师的课,清新自然、诙谐幽默、充满智慧,词语教学朴实无华,扎实有效,让人赏心悦目,所运用的解词教学方法更是独具匠心. 片段 师:“司空见惯”理解吗? 生:就是看得多了就不觉得奇怪了. 生:经常看见的事就习以为常了. 师:生活中哪些事情你们已经司空见惯了? 生: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  相似文献   

15.
“一个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推动整个教学进程。因此,对音乐课导课的研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常见的音乐课堂导课的方式有:情境导入式、谈话导入式、律动导入式、聆听音乐导入式、基础训练导入式等。如果分得细些,则手法更多。在众多的导入方式中,应如何选择运用?有什么规律可循?本文从以下案例中做了探寻和思考,以飨读者。一上课,音乐老师笑眯眯地对学生说:“刚才,你们在课间玩得好开心哟,我把你们的声音录下来了,你们听听,有哪些声音?”一按录音机,传出了喧闹的欢叫声、脚步声、清脆…  相似文献   

16.
有幸聆听了于永正老师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于老师那驾轻就熟的教学艺术,风趣幽默的语言……无不令我折服。其中于老师设计的一个环节深深地吸引了我。在让学生理解感悟“林冲为人最可贵的一点是什么”这一教学重点时,于老师是这样设计的:“林冲的为人,老师已经读出来了,写在手心里了。你猜猜老师写的是个什么字?”  相似文献   

17.
张俊 《四川教育》2005,(1):42-42
最近听一节公开课,在课结束时老师问学生:“你们想去寻找风吗?”学生说“想”。老师又说:“那你们下次去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叫上我。”本来老师是随便说说的,因为她上完课就要回自己的学校了。可学生是很认真的。一个学生站起来问:“那你住在哪里啊?”说真的,如果那个老师直截了当地回答学生,我就不好说什么了,可是她居然不敢。我不知道提问的学生会是什么感受,  相似文献   

18.
最重的人     
从这学期开始,我担任课改新课程《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有一课是《我的身体》,通过开展用笔画、用粘土捏、量体重和身高、测体温等多种活动,使学生对我们的身体有一定的认识。这天上课,我拿着人体秤和身高仪,兴冲冲走进了二年级5班的教室。对于我的到来,同学们都睁大了眼睛,格外好奇,小嘴巴叽叽喳喳地讲个不停。“老师,你拿的是什么东西?”“老师,今天上课玩什么呀!”对学生的各种表现,我故作神秘状:“嘘!呆会你们就知道了!”我迅速导入新课,随即告诉大家要量一量全体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你们想知道老师有多重吗?谁来帮我量一量?”我拿出了…  相似文献   

19.
老师知道学生想什么,缺什么,喜欢什么,学习困难在那里吗?笔者组织所授课班级的学生每人都写了题为“我们喜欢老师怎样做?”的文章,现整理出来,供老师们一阅。 1.喜欢老师上课有启发性、有幽默感 有的老师上课很“神”,挺幽默,使我们笑口常开,在欢乐声中学会了深奥的知识,听这种课是一种享受,是我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喜欢老师讲课太刻板,老一个调子、一个模式、一副没有表情的样子。上这种课,我们觉得是一种负担,在盼望下课铃中度过45分钟,既学不到什么东西,又使人疲倦、厌烦。  相似文献   

20.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教学,开好了头,就能使学生产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如教学“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这节课,我一开始就对学生说:“过去都是老师考你们,今天倒过来让你们考考老师好吗?你们举出一个最简分数,老师可以马上告诉你们,这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可以考老师,可高兴啦!于是,这些“小老师”举出不少分数,我很快就把这些分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