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凤国 《新疆教育》2011,(12):15-17
语文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在高考中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可以说处处有语文,处处用语文。但是,当前许多高中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不高,没有把学语文当成快乐享受,对语文只是应付:有的高中生把语文打入“冷宫”,认为人人都会说汉语,语文可学可不学;有的高中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只重高考模拟训练;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学会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参与力度,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正>学习兴趣是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并带有强烈肯定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语文是高考三大科之一,但在学生眼中,和数学、英语相比,语文显得不太重要,学习兴趣也不浓厚,但是从语文的地位和作用来看,高中生应该重视语文课程的学习。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顺利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兴趣激发  相似文献   

4.
黄敏 《广西教育》2006,(1B):76-76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有四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表现为课程对于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突破,表现在教学的诸多因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动态化特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学生权利回归的解放性标志。教学应该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皆到场且皆有话语权的生命对话过程。对话的过程让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交流、碰撞、沟通。学生可以挑战权威。教师也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陈维贤 《现代语文》2006,(12):49-51
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字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素养。高中语教学应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素养。因为《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语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应用能力和进一步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哦认为,从直觉的层面看语素养就是指语感,从理性的层面看指知识、技能、思维、心理等。它是指学生在语方面表现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充分表现出开放的特点,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学呼唤开放,语文教师应努力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构建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模式,才能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为此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实践: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带领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把语文引入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直接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实施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沟通和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在生活中体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8.
徐越 《现代语文》2013,(11):36-38
研究缘起: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方法、过程,转变学生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所以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首要特征。改变原有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起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主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变革的关键。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现有的语文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在教师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笔者做了关于高中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调查。  相似文献   

9.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切实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在此背景下,语文应该重视发现式教学。  相似文献   

10.
语文,作为社会精神的产物,文化素质的载体,在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我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种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  相似文献   

11.
《语课程标准》对语课程评价是这样。阐述的: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素养。语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任何体裁的文章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为此,语文教学应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把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各种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能随时随地主动地学语文、用语文,在不断地学和用中提高语文素养。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深有体会,探究能力是激发学生思想创新的重要引擎,也是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强化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充分激发,促进教学活动深入有效开展。笔者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在激发学生探究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究与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将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如今可读的东西是越来越多,而中学生因课业繁重,读书的时间是越来越少,绝大多数语文教师虽深知阅读的重要,但顶着升学率的压力,又苦于语文素养的提高非一日之功,也只好望“读”兴叹。因此,不少初中时自认为语文成绩尚好的学生升人高中后面对语文试卷顿感迷茫,为什么我们学过的不考,考的全是课外的知识?高中教学中存在的弊病愈发使学生产生“教考分离”的错觉,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血肉相连.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大语文教育”无法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的教学理念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口头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为了打破这种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次学习方式的革命,因此,新课程标准设定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并把它当作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类似于农业。这句话非常精辟地点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农作物需要深深扎根沃土,汲取各种营养;需要阳光雨露,浇水施肥;需要精心地呵护照看;需要较长的生长期,才能长出成熟的果实。语文素养在这些方面和农作物相似,它需要生活的沃土,它不可能速成,需要长期的积累,在感悟中提升,在实践中提高。那么,语文教师就类似于农夫。没有农夫会愚蠢到试图拔苗助长,甚至代替秧苗生长。最好的教育其实是自我教育,最好的成长是自我成长。创设适宜的语文学习环境,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成长无疑是语文教师最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最普遍、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历代教育界名家谈及语文学习,常常言及“以人为本,加强朗读训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在年级目标中也多次提到应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个性,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要努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的主体个性得以张扬,让学生在自由自在而又奋发进取的氛围中展现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