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报业开始了其数字化转型之路。在"三网融合"的新时代,报刊行业从新闻网站、电子版、手机报等形式不断向新媒体扩张,从原本传统的纸质媒体衍生至电脑、手机等终端。近几年来智能移动终端的兴起以及手机应用产品开发的兴起为传统报业向着数字化转型的道路又提供了一种新途径,那就是新媒体新闻客户端。基于此,通过结合《人民日报》客户端这一具体实例,探讨传统报业未来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报业正面临着各大门户网站和各大专业新闻网站日益严峻的挑战。如何将信息技术更好的应用到报刊领域是目前钻研的一个热点,报刊的数字化是未来报刊发展的趋势。本文介绍了数字报刊在《新华每日电讯》的应用,是新华社在报刊的数字化方面进行的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3.
杨璐 《新闻世界》2014,(11):102-103
商业性报刊在鸦片战争前后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甚至曾一度成为上海报业主流,是我国近代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性报刊的出版时间长短不一,但在新闻业务、经营理念和与其他报刊间的互动等方面对宗教性报刊、政治性报刊产生重要影响,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为我国以后的报业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报刊史和近代中国城市的变迁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城市是窥视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历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面向。在以政治史、革命史范式为主导的近代中国报刊史研究中,城市与报刊的关系被"需要与被需要"的框架所束缚。本文认为可以在近代城市史的视角下,重视近代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对报刊产生的影响,从而突破"需要与被需要"的解释框架,构建一个立体的、丰富的、互动的城市与报刊关系。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技术已催生传统报刊产业向更新的出版方式转型,数字报刊突破性的出版形式和媒介特征日益显露出其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产业经济前景,为国内、国际多家出版和新闻集团所关注,并有望成为新闻传播与出版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地方性报业集团为个案,细致剖析传媒生态语境下数字报刊的媒体特征、发展历程以及产业链的建构,从而积极推动我国数字报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周琳华 《青年记者》2006,(22):37-38
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报业作为一种产业走向市场,不可避免地也像其它产业一样面临着竞争,尤其是在夹缝中生存的专业报刊,在与其他都市类报纸及网络、电视等媒体竞争的同时,彼此间的竞争也愈趋激烈。专业报刊怎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不被市场所淘汰,不被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网站转载报刊的作品都是免费或极低价的,这当然与国内版权保护的不到位有关,就是报刊之间的转载也是没能合法有序,所以,在当前的形势下,2005年底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发起的报业内容联盟倡议,更多的也只是象征意义,没有人会相信从此局面就会为之天翻地覆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8.
经营     
《青年记者》2008,(11):3
深圳报业集团推出“报业都市通”;报刊订阅网站蜘蛛网获千万元投资;互力传媒6000万美元融资整合医院液晶屏;新华传媒千万元收购嘉美广告。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媒介生态、数字出版、二维条码技术应用以及全新的云阅读方式入手,综合分析"融媒体"时代报刊行业的发展态势,并对国外发达国家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下报刊盈利模式进行了论述,主要包括数字阅读的付费模式,报纸网站的广告销售,以及报业集团的电子商务网站投资渠道等,在此基础上,结合邮政自身的特色,提出适合我国报业发展的业务模式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去年以来,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在整合报刊资源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目前共有13张报纸、6份期刊、3个网站。江苏省委明确提出,要做大做强党报主流媒体。新华日报报业集团现有新闻大厦52层。最近,又在南京核心CBD的黄金地段筹建新的新闻传媒中心,占地30亩,面积13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1.
努力提高媒体的公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说过,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萎靡不振。媒体的公信力问题不仅事关媒体兴衰。而且事关舆论引导大局。在充分分析影响媒体公信力因素的基础上,如何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媒体的公信力,从而避免媒体在自身发展和舆论引导中出现“萎靡不振”的现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当前国内外的媒体公信力现状来看,研究如何提高媒体公信力问题很迫切。  相似文献   

12.
自2006年8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提出“大力发展数字报业”以来.各报业集团及众多报社以空前的热情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开始大张旗鼓地进军这一领域。数字报业在2007年我国报业的发展中.无疑是一个大亮点和大热点。  相似文献   

13.
朱学东  高江川  喻乐 《传媒》2003,(12):11-12
以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为目的的这一轮报刊治理完成后,报刊出版资源将逐步按市场规律向优势媒体集中,媒体将回归其本来意义,这与中央同步推进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4.
百余年以降,中国报刊维系国计民生,近代报业发展以其与近代政治史、思想史和新闻发展史的密切关系尤为令人瞩目。近代报刊主要有两大范式:商业报刊、政党报刊。本文将在明确二者概念的基础上概括各自特征,最后对二者进行比较,重点揭示其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5.
吴锋 《传媒观察》2012,(2):14-16
转型"给力",党报媒体价值得以彰显转企改制,非时政类报刊体制巨变拉开帷幕多点布局,报业"全媒体"业态初露锋芒2011年全球经济"二次探底"及国内经济的复杂格局,加之新兴媒体的冲击和报刊转企改制压力等多重外力挤压,使得中国报刊业面临格外险恶的生态境界。但是,国家在政策层面扶持报刊跨越发展的意图明显,十七届六中全会出台的相关  相似文献   

16.
春夏秋冬,是自然的更替。我们早已熟悉某一报刊或某种报刊的严冬,我们也已经看到了某些报社的严冬,但是我不认同整个报业的“严冬论”。报业作为一个产业。将在外部压力下进发出内部整合和创新的激情,赢来真正稳定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17.
我国报业发展趋势与竞争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国统一报业市场正在形成。形成的有两股基本力量:政府在拆除壁垒,报纸要扩张市场。属于前的主要有:一是允许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经营,开辟安全有效的投融资渠道,拆除分割市场的政策壁垒。二是要求“管办分离”,以及2003年的报刊整顿,让权力退出报刊经营,拆除分割市场的行政壁垒。三是化体制改革.划分公益性化事业与经营性化产业,属于后的一大批报刊要转制为企业.拆除分割市场的体制壁垒。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进行的报刊整顿.明确和规范了办报主体及加强报刊资源的整合等措施。改变了报刊市场的无序状态。与此同时相继成立报业集团则明确了报业改革和媒介产业化的方向。我们认为,报业产业化的条件应该包括五个方面:一、生产力支持,即技术和人才支持等;二、政策和管理层的支持,这直接涉及化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三、投资支持,中国报业发展至今主要是靠自身造血即广告或发行收入获得利润。外资和民营资本投入中国报业受到限制,目前看来报业通过向银行贷款以及自身的有效经营基本能够解决报业发展中的投入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报业寒冬以来,传统报刊媒体纷纷寻找新的发展模式.试图为报纸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增添新的活力。其中,与新媒体融合。推出网络版、手机报等成为了传统报纸降低成本,摆脱困境的首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报刊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由当初的不足两百种扩大到今天的近万种.形成了如今十分壮观的报业规模。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报业开始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这种变化在国内是史无前例的。长期以来,法制报刊作为宣传民主与法治为宗旨的大众专业报刊。已经(或将)步入市场,来自市场的挑战已摆在面前。传播科技的发展使传播的许多方面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以往传播系统中的控制权正由传播者手中向受众手中转移。这种小众化转移的特性是依据不同受众的不同需要提供信息.用“窄播”改变了以往大众传媒面对所有人的“广播”特性。法制报刊在发展中重视“小众化”.是应对挑战的一个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