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前教学“取商的近似值”时,学生常常会发出疑问:“为什么取积的近似值时要把积求出来,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而在取商的近似值时,却只要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不一定把商完整地求出来)再按照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这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同化接纳新知的能力不强。教学中,我们要对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精心铺垫,努力唤起学生头脑中的相关知识“原型”,为学生学习新知提供一个坚定的生长点。首先,安排一组用四舍五入法取数的近似值的练习:(旨在帮助学生复习用四舍五入法取数的近似值)3.126(保留一位小数) 6.2543(保留两位小数) 3.64251(保留三位小数) 然后,一边出示“6.254■■■■(保留两位小数)”,一边口述情境:“老师这里有一个七位小数,它的小数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求商的近似值。主要是运用“四舍五入”法。“四舍五入”法就是指这个数所要保留位数的后面一位数,如果小于4或等于4,就必须把这一位数及后面的数全部去掉。反之,如犬于5或等于5,舍去后,要向前一位进一。  相似文献   

3.
调商的规律     
两位数除多位数估商时,由于采用了四舍五入法,改动了原除数,商必然也发生变化。为了求得正确的商,对估算出来的初商,常常需要进行调整。估算出来的初商与原除数相乘的积,不能大于被除的数,大于被除数了,商就要改小;相减以后,每次所得的余数一定要小于原除数,大于原除数了,商就要改大。调商的基本规律是:“舍”改小,“入”改大。也就是说,在用“四舍”法舍去除数的个位数估商后,一般要把商改小;当用“五入”法把除数个位数向十位数进“1”估商后,一般要把商改大。这是因为在被除数不变的条件下,当除数变小,商就增大;除数变大,商就缩小。经过调整后的商,所得的余数比原除数小,就把商的值写到应占的数位上。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标 1.记忆:①记住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②记住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值,保留整数或几位小数所表示的精确度;③记住小数乘法的珠算法则;④记住除数是整数及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法则;⑤记住循环小数、循环节、纯循环小数、混循环小数的定义及比较循环小数大小的方法。 2.理解:①理解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都扩大(缩小)10倍、100倍、……所引起的积的变化规律;②懂得在近似值里小数末尾的零不能随意去掉的理由;③理解“当被乘数大于0时,乘数比1小,乘得的积就比  相似文献   

5.
在小数除法这一章里,有很多同学弄不清小数除法的余数问题,现介绍两种确定“小数除法中余数”的方法,简便易行,且易于学生操作。 (1)根据“被除数=余数 除数  相似文献   

6.
实习编辑:李海燕在两位数除法试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单一的照教材中的试商法,一步一步,一次一次地试商,既浪费了时间,又容易出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识理解能力,现介绍一种新的试商方法———“同进退”试商法。一、利用四舍五入法确定除数的近似值,根据近似值去试商,如:(1)869÷34=(2)3896÷47=将(1)中的除数34看作30,将(2)中的除数47看作50。二、根据近似值除数与准确除数的差确定被除数的增减:近似值除数小于准确除数,被除数随之减少,近似值除数大于准确除数,被除数…  相似文献   

7.
在与密度有关的计算题中 ,常常涉及取近似值 ,其中多是用“四舍五入法”。但这往往又是一个陷井 ,如果不加思考 ,不联系实际 ,一味地采用“四舍五入法” ,就会落入“圈套” ,使计算结果脱离实际 ,造成错误。下面是在与密度相关的计算中 ,取近似值出错的例子。1 用“进一法”取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吹遍大江南北,而教改的实施应体现在具体工作细节中,下面的几个工作细节体现了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部分理解. 变"100分"为"0分" 事例: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七册有关求商的近似值内容中,有两种情况:一是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二是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值,即"去尾法"和"进一"法.当学生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后.我向学生宣布:"同学们,下面我们进行小测验,只有两道题,每题50分,共100分".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中的部分易混淆概念.1 近似值,近似数,精确度“近似值”接近准确值的数值(比准确值略多一些或少一些).在实际计算上经常使用,它分为过剩近似值和不足近似值.“近似值”一个数和原来实际的数很接近的,这个数叫做近似数.例如一所学校约有900人这个900人是近似数.“精确度”表示近似值近似的程度.例如精确到0.01是要求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从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  相似文献   

10.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从具体直观开始,先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具,从中感知到余数是怎样产生的,初步懂得什么是“余数”,然后,通过观察比较,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再利用前面学过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的思考方法启发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是怎样求商的,懂得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原定的  相似文献   

11.
在一年级第二学期、二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学过表内除法,利用乘法口诀求商;也学过除法竖式、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在算表内除法时,已能够用乘法口诀很快地求出商,在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一位的有余数除法时,已能很快地确定应该商几。这些都是学习笔算除法的基础。学生进入二年级第二学期,则要求能够熟练地用口诀求商,熟练地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进入三年级第二学期,则要求熟练地笔算除数是两位数、三位数的除法。学生如熟练地掌握了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除法的计算方法就已经学全,以后算除数是三位以上的除法也完全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例子,使学生明确学习截取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进一步体验学习数学的目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使学生掌握截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在小数除法中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3.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的异同。教学准备:让学生搜集本次学校运动会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听说这次运动会咱们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有许多同学都获得了奖,是吗?生:是的。师:都有谁获奖了?(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课堂…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七册第四单元“小数四则运算”包括三部分内容:小数加法和减法、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的四则运算作为学生…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即所有分数都是有理数,那么所有小数呢?下面我们首先来谈谈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所有分数都能化成小数,一个最简分数,当分母不含2和5以外的质因数时,一定能化成有限小数,否则,就只能化成无限小数,并且一定是循环小数.例如17化成小数,必定是循环小数,1除以7,至多商到小数点后第7位,就必定会出现“循环”,这是因为除数是7所得的余数是1~6(不是0,否则结果是有限小数)之一,反之,是不是所有的小数也都能化成分数呢?  相似文献   

15.
【第065题】近似值为6.89的三位小数是否包括6.8907(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教师进修学校王红钧供题) 【解答综述】近似值是无法得到或无须采用准确值时,所取的接近准确值的数值,如3.14是圆周率的近似值,10/6保留一位小数得到近似值1.7,6.893保留两位小数得到近似值6.89。部分教师认为,6;890=6.89,因此6.890不是6.89的近似值。我们认为,近似值为6.89的三位小数包括6.890,并建议大家关注以下内容:①6.890是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能得到6.89,而用四舍五入法、  相似文献   

16.
小议近似值教学李建平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提多的小数位数,这时根据需要,可以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这种情况下,常常会出现小数部分是零的近似数.学生每遇这样的近似数时,往往把零给去掉了.出现这种错误,...  相似文献   

17.
商的近似值     
这个星期我收获不少,但最值得一提的是小数除法商的近似值。这是我在数学课上获得的知识,它运用的是“四舍五入”法。如下面这道题:  相似文献   

18.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竖式)的教学,往往是按照整数除法法则求商后,再告诉学生点小数点的方法(即“先商后点”的方法)。这种教法的根据是“商的变化规律”,由于它的思路曲折,学生难于理解。特别是计算以后,还要回过头来点小数点,学生容易忘记这一步工作。为克服这种缺点,我采用“边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阶段,取小数的近似值往往用“四舍五入法”,但这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如下面的两种情况就是如此。1、每套童装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  相似文献   

20.
<正>二年级同学所说的“整除”,是指在口诀表内的除法中,用商乘以除数所得的积正好和被除数相等,这样,被除数减去这个积正好得0,也就是没有余数。【例1】“有余”是指在口诀表内的除法中,用商乘以除数所得的积,比被除数小(如果把商增大1,商乘以除数所得的积就会比被除数大),这样,被除数减去这个积就不得0,也就是有了余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