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叶德辉(1864—1927),字奂彬(也作焕彬),号直山,一号 园。先世江苏吴县人。清咸丰中,太平军进至江苏时,其父叶肇浚举家迁居长沙,叶德辉后捐得湘潭县籍,遂为湘谭县人。光绪六年(1880)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十一年(1885)中举人。十八年成进士,授吏部主事。次年回湘,不复出。时王先谦标榜“以提倡经学为己任”,他与王投契,研讨经学,以“决事明快”受到器重,遇事被邀入议,遂在地方绅士中渐露头角。湖南维新变法期间,因其竭力攻击康有为(1858—1927)、梁启超(1873—1929)倡导变法,得…  相似文献   

2.
叶德辉(1864—1927),字奂彬,号郎园,又号直山。祖籍江苏吴县。太平天国时,其父叶雨村始迁居湖南,占籍长沙(后叶德辉读书岳麓书院时,又买了个湘潭县籍)。叶德辉即出生于长沙,故自称是"半吴半楚之人"。喜藏书,其"观古堂"藏书达20多万卷。所著及校刻书百余种,代表作有《书林清话》、《六书古微》等,汇编校刻有《观古堂汇刻书》等。是我国近代著名藏书家、经学家、文字学家、目录  相似文献   

3.
叶德辉(1864—1927)字焕彬,号直山,一号郋园,湖南长沙人。近代著名藏书家、经学家。笔者近日在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发现叶德辉写给弟子杨树达的书信集《郋园手札》一部,共有手札十通。另附有吴庆坻致杨树达书、王国维致马幼渔书各一通;末附邵瑞彭跋一则、孙人和题词一阙、高步瀛题诗一首。系  相似文献   

4.
叶德辉其人 叶德辉(1864年-1927年),字焕彬,号直山。湖南湘潭人。叶德辉虽在政治上表现得比较保守,但在学术上却颇有成就。缪荃孙在《书林清话序》中指出.叶德辉“精研经义、字学、舆地、文词,旁及星命、医术、堪舆、梵夹,无不贯通”。叶德辉又是晚清著名的藏书家、校勘、版本目录学家和刻书家。  相似文献   

5.
大连图书馆藏明刻本《还魂记》,书后有一则题记云:"余在湘与柔甫会读西厢、琵琶、牡丹亭、桃花扇,甚快。焕彬先生曰:‘西厢曲祖、琵琶曲圣、牡丹亭曲仙也’"。落款署"明治辛亥五月,节山生拜柔甫仁兄惠存。"节山即日本著名汉学家盐谷温,光绪末年来华从湖南汉学大师叶德辉先生学习中国戏曲,著有《元曲研究》等著作多种。柔甫即日本汉学家松崎鹤雄,早年来华随叶德辉学习《说文》,有研究《说文》及《诗经》著作多种,手稿见藏于大连图书馆。关于二人在湖南学习事,叶德辉在  相似文献   

6.
康有为与目录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人.清末"国命危砧",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中国人"康有为,发扬古典目录学"经世致用"的传统,以目录学为武器,扬变法启民智,构建了"参采中西"的目录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双梅影暗丛书》叶德辉编,杨逢彬、何守中整理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年1983年,我在长沙一家医院的住院部当医生,住院的有一位70多岁的老者,解放前当过维持治安的警察,极健谈,知道许多旧长沙的掌故。一天我问他,"您知道叶德辉吗?"他说有点印象,一时想不起来了。我说就是叶麻子。他说,哦,叶麻子,我知道!然后便如数家珍,讲了许多有关叶德辉的传说。隔壁病床一位和他年纪相仿的退休印刷工人也附和着说了几句叶麻子的故事。老警察说,他这个年纪的人,只要是老长沙,没有不知道叶麻子的。今年过年时,我试探着问了几位七十几岁而并非文化人的老长沙,却已无人晓得叶德辉或叶麻子了。但一个文人,在地方上曾经如此家喻户晓,无论如何也是个异数,实在有点类似当今的学术超女或学术超男。  相似文献   

8.
叶德辉是清末民初湖湘著名学者中的异类,在全同也绝对是一个异类。他在学术方面与王先谦并称为长沙“王叶”,与湘潭下闾运号称湘潭“王叶”,但他又是著名的保守派领袖,政治和学术双料保守冠军。最后在1927年的革命大潮中被处死,他的死亡在后世充满争议。  相似文献   

9.
一 "仇文书画合璧西厢记",即是明代书画家仇英绘画文征明书写的《西厢记》。文征明(1470—1559),初名璧,字征明,以字行,更字征仲,以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擅名艺苑,素称多能","能诗,与字与画称三绝",工行草书,尤精小楷,亦能隶书。后人将其与沈周、唐英、仇英合称"明四家"。仇英(?—1552前),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今属江苏)人,居苏州。出身工匠,后从沈周学画,为文征明所称誉,从而知名于时,以卖画为生。擅画人物,尤长仕女,亦善山水、花  相似文献   

10.
刘师培,字申叔,号左庵,江苏仪征人。1884年(光绪十年),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人家,家传汉学,对经学、小学及汉魏诗文皆有深邃的研究,撰述甚富,是近代著名学者。其早年曾倡言反清排满,后又投靠清朝,遂为世人所不齿。 以往对刘师培的评价,多肯定其学术上的成就,对其晚节亦多有讥评,而对其早年的思  相似文献   

11.
元诗研究领域历来比较冷落,由于文献基础薄弱和研究者学术兴趣的缺失,不少诗人的面目尚不清晰,对其生平及著述也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迷误。宋无就是这样一位诗人。本文仅就其诗集版本进行初步的考证,提出疑点,以就教于方家。宋无(1260—1340后)字子虚,号翠寒道人。祖籍河南固始,早年随祖父、父亲在四川涪州、湖北荆湖一带生活。咸淳十年(1274)冬,祖父死于勤王途中的毗陵(今江苏常州),宋无随父亲避难于吴(今江苏苏州),字晞颜,冒朱姓,遂为吴人。至元十八年  相似文献   

12.
杨守敬(1839—1915年),字惺吾,晚号邻苏老人,湖北宜都县(今枝城市)人,是我国晚清时期一位获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学者。他与舆地、版本、目录、金石诸学均有精深的研究,在经学、小学、辑佚、古钱币等学科也都做出了很大成绩,并都有专著传世。他还擅长书法,被日本人推崇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  相似文献   

13.
"据说长沙地委和湘潭县委现正进行在我的家乡为我建筑一所房屋并修一条公路通我的家乡。如果属实,请令他们立即停止,一概不要修建,以免在人民中引起不良影响。是为至要。"这封信写于1950年9月20日。那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在全国人民都不是很富裕的情况下,长沙地委和湘潭县  相似文献   

14.
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苏生,后名有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南海先生”。生于1858年(清咸丰八年),卒于1927年。光绪癸已举人,乙未进士,授工部主事,为我国近代改良派领袖。尝与弟子梁启超倡导维新变法,有“康梁”之称。康氏初以上书变法之志不达,乃返广州筑万木草堂讲学蓄书,所藏多属普通之书。戊戌之变,家被抄,其书移广雅书院。《广雅书院藏书目》附列卷首,所云奉督宪发下寄存书目,即其时康氐所藏。  相似文献   

15.
清代学术最有功于中国文化的,是对古典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本文将主要论述清代校勘学家、辑佚学家臧庸的生平和学术成就。 一、 臧庸的生平简介 臧庸初名镛堂,字在东,一字西成,号拜经,江苏武进人,生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卒于嘉庆十六年(1811),终年四十五岁。臧庸曾拜校勘学家卢文 为师,“遂通九经三史,尤明小学”(阮元《 经室二集》卷五)。这为他后来成为校勘学家和辑佚学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臧庸的高祖臧琳,是康熙时的经学大师,著有《经义杂记》等书。臧琳的治学思想对臧庸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他初涉学术之门时,便产…  相似文献   

16.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其父谭继洵官至湖北巡抚。谭嗣同幼年丧母,饱受继母的虐待,自幼养成一种刚烈不屈的性格。光绪二十二年以同知入资就官为候补知府,分司浙江,后改派江苏。1898年,谭嗣同被任命为四品军机章京(章京是军机处的下级官员)。但几十天后,戊戍维新失败,被捕入狱。被捕前,有人劝他逃走,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末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最后慷慨赴义,年仅34岁。他的主要著作是1896年写的《仁学》,连同他的其它著作,后人编为《谭…  相似文献   

17.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戊戍变法后又号更生,广东南海县人。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康有为虽然主要不是以一个报人而名垂青史的,但是,在中国近代报业史上却有重要地位,从1895年《万国公报》创办到1917年《不忍》杂志的复刊,康有为的报业活动长达23年之久。他一生亲自创办的报刊在7种以上,如著名的《时务报》、《知新报》、《清议报》等。康有为的报业活动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他不是作为某一家报刊的经理和主笔从事具体的办报工作,而是作为统帅者,从事资产阶级改良派报刊的领导和指挥活动。因此,康有…  相似文献   

18.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曾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迁体仁阁大学士.卒后谥文达.平生以治经学考据著名,编梓甚多.文崇骈丽,诗出人中晚唐和两宋. 作者偶然得到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至顺镇江志》,仔细研读发现,该书是仅存的少数元代地方志书之一,而且元代刊本已经亡佚.“江苏古籍”版《至顺镇江志》所据实为扬州文化名人、清代著名学者、刊刻家、思想家阮元的藏本.  相似文献   

19.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701——765年),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南)人。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卒于代宗永泰元年(765)。《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一本传谓:"适少濩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天宝中,海内事干进者注意文词。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可见高适诗歌作品在唐时已广泛流传,特别是反映边塞生活的诗作更是为人称  相似文献   

20.
清代的训诂学大师王念孙(1744—1832),字怀祖,号石臞,江苏高邮人,与其子王引之以小学闻名天下,世称"高邮王氏父子"。王念孙把原本准备用来疏证《尔雅》和《说文》的资料全部用来疏证《广雅》,历时九年,终于完成《广雅疏证》一书(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