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体育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体育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基本含义是:根据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体育的互相渗透与有机结合,并建立一定的组织和保障措施,把学校体育教育置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去自由发展,使学校、家庭、社会体育课程资源从未被学校、家庭、社会体育利用与开发或利用与开发效率不高的状态到利用与开发效率较高的状态的过程,形成一种立体型的教育资源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以学校体育课程资源为中心,社会体育资源为依托,家庭体育资源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田夏彪 《文教资料》2014,(4):96-97,125
教育对象为人,人的发展属性影响着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整合。人的发展在空间上的拓展性和时间上的终身性表明学校、家庭与社会整合的必要性;人作为文化的存在反映了学校、家庭与社会整合的教育学属性;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则影响着学校、家庭与社会整合的内容选择。  相似文献   

3.
家庭、学校、社会是人的道德生成的三大环境。认识家庭、学校、社会德育功能的重要性,有利于引导人的世界现、人生现和价值观的形成,从而推动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冯嘉曙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的发属必须与社会发展相统一。在现代社会中,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受到社会、学校、家庭诸方面影响的。因此,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和管理,应该做到社会、学校、家庭三者协调配合,有能...  相似文献   

5.
"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体育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基本含义是:根据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体育的互相渗透与有机结合,并建立一定的组织和保障措施,把学校体育教育置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去自由发展,使学校、  相似文献   

6.
学校、家庭、社会犹如"三条腿"支撑着教育这个"桌子",但是,当前家庭、社会的教育氛围不能和学校教育齐头并进,而是"一长两短",在某些方面,家庭、社会还削弱了学校教育的效果,所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从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目标一致性出发,应当建立学校与家庭的双向交流与沟通体系,学校与社会的信息通报与反馈体系、舆论导向体系,家庭与社会的信息交流传播体系、行为示范引导体系。从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内容一致性出发,应当建立学校与家庭的共同教育与管理的协商体系,学校与社会的公共道德测评体系、社会行为监督和纠错惩处体系,家庭与社会的家庭美德与社会公德融合体系。  相似文献   

8.
陈璐 《现代教育科学》2012,(6):15-16,45
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其中包含三重必不可少的环境因素:学校、家庭、社会。而学校教育是主体,孩子自从进入学龄阶段,便主要靠学校教育,学校担负着教授孩子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孩子素质的重任。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学校是孩子幸福生活的地方。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社会是重要的育人环境,对孩子的思想品性,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学校、家庭、社会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泰勒和多尔的课程原理因为缺乏整体性而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目标一致性出发,应当建立学校与家庭的双向交流与沟通体系,学校与社会的信息通报与反馈体系、舆论导向体系,家庭与社会的信息交流传播体系、行为示范引导体系。从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内容一致性出发,应当建立学校与家庭的共同教育与管理的协商体系,学校与社会的公共道德测评体系、社会行为监督和纠错惩处体系,家庭与社会的家庭美德与社会公德融合体系。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到现代"狼孩"的故事都无不说明了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不能单单依靠学校、社会、家庭中的某一方面去做,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建立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为主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关系的和谐教育环境,协调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间的关系,使三方教育建构成"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配合密切"的良好教育场,才是实施协同教育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1.
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的状态逐渐变为现代社会与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现代教育逐渐成为一个人的终生教育,更是全社会的教育。在这种趋势下学校、家庭、社会将构成学生成长的一体化标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发生重要影响。整个社会要担负起教育的重任,学校要向全社会开发。因此,研究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及其相互联系,在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下开展学校工作,对实现教育的培养目标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张晶当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深感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互不配合的现状比较严重,因此...  相似文献   

13.
从学校角度出发,将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相联系,分析三者在实施德育上的关系,指出当前学校德育创新,必须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结合,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师德建设在学校、社会、家庭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建设和谐校园的今天,以师德为领先,建设学校、家庭、社会和谐互补的教育网络就更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现结合日常工作就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关系谈谈自己的几点浅显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构建了劳动教育的体系。首先通过对《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分析明确了劳动教育的概念;其次按照场域的不同将劳动划分为家庭劳动、学校劳动、社会劳动,并对家庭劳动教育、学校劳动教育、社会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论述,构建了劳动教育家、校、社会的教学体系;最后对家庭、学校、社会实施劳动教育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丽 《学周刊C版》2014,(7):130-130
师德建设在学校、社会、家庭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建设和谐校园的今天,以师德为领先,建设学校、家庭、社会和谐互补的教育网络就更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现结合日常工作就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关系谈谈自己的几点浅显看法.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到现代“狼孩”的故事都无不说明了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不能单单依靠学校、社会、家庭中的某一方面去做,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建立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为主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关系的和谐教育环境,协调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间的关系,使三方教育建构成“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配合密切”的良好教育场,才是实施协同教育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我校在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相似文献   

19.
洪兰贞 《文教资料》2011,(34):155-157
在当前的学校德育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教育目标还未实现一体化,社会、家庭中客观存在的消极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价值定位和道德理想的完善。而企业对中职学生的教育参与度也不高。作者认为,如果能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企业为辅助、社区为平台,把学校、家庭、企业、社区四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构建“四位一体”的和谐的、双向互动的、相互渗透的立体教育体系.也许就能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对三者现状及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了"学校、家庭、社会"体育一体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