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先生把父亲分为“孩子之父”和“人之父”两大类。“孩子之父”是“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好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这种家长,先生斥之为“制造孩子的家伙”,因此称为“孩子之父”。第二类是“人之父”,这种家长“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三字经》里也说过:“养不教父之过。”可见,教育好子女是我们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2.
为父之德     
社会三百六十行,每行都要讲职业道德。为人父者,当然也不例外。鲁迅先生就把父亲分为两种:孩子之父和人之父。前者是:“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鲁迅先生将这种家长斥之为“是制造孩子的家伙”。而后者是“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一个完全的人。”显然,这后一种才是称职的父亲,也是具有父德的父亲。构成父德的核心是什么?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理应把坚强的事业心、崇高的志向、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终身学习等做为父德的精髓。为人父…  相似文献   

3.
医家讲医德,教师重师德,为人父者,怎能不讲父德?可以说,父德是家长修养之本。鲁迅先生在《热风·二十五》一文中.把父亲分为“孩子之父”和“人之父”两大类。“孩子之父”是“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这种家长,鲁迅轻蔑地斥之为“照例是制造孩子的家伙”,因此,称为“孩子之父”。第二类是“人之父”,这种家长“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一个完全的人”。事业心强是父德的一个重要内  相似文献   

4.
目前,家庭幼儿智力的发展,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本文就关于幼儿智力发展方面的一些问题,阐述本人的一些粗浅想法,以资讨论.记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一位名人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启发父母——人类的教育者.鲁迅先生也说过:“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这些都是先辈名家关于家庭教育重要性的精湛论述.随着科学的发展.在教育科学不断发展的今天,仅通过一次教育的人,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了,于是人们把教育向两极延伸,向前进行早期教育,加紧幼儿的早期智力开发,向后进行劳动者的在职教育,活到老学到老。家庭教育成了人类社会全部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学校教育、社会改育一并构成一个国家教育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一生致力于对人性的剖析,特别是对中国人“为人”能力的剖析。在鲁迅的《祝福》中,人的生存状态各异,但都处于非人状态:祥林嫂生不如死,鲁四爷生而非人,“我”生而“无心”,其他众人生而茫然。从这几个形象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这样的“立人”观:中国人“非人”,所以需要“利刃”,只有“立人”,中华民族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在我们国家里,“人道主义”“人性”,都被打上了“资产阶级”或是“小资产阶级”的标签,进一步发展就是谈情色变,经常被引用的就是鲁迅那句话,“贾府的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其实鲁迅也不是焦大,他也不敢肯定地说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共产党进城以后,多少“焦大”改造了家庭,娶了成千上万的“林妹妹”做老婆。但人们不敢面对现实,尤其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鲁迅先生通过阿Q揭示了部分“国民性”,鲁迅先生还用他那些匕首般的杂,揭示了中国人的虚伪。这是更为普遍的“国民性”。因为虚伪,我们口是心非;因为虚伪,我们亦人亦鬼;因为虚伪,我们明明爱美人,却把美人说成是洪水猛兽。  相似文献   

7.
二龙戏珠     
鲁迅先生早在70年前就说过,“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要两种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至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仿佛是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远。”可悲的是,70年后的许多中国现代家庭,还是先生当年描绘的样子。我们这个三口之家,也未能幸免。我与妻子都属龙,生了个…  相似文献   

8.
男女无别     
在师范就读的时候,最让人心烦的事就是做早操。赖床就屡见不鲜,而催学生起床也就成了生管老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原来的生管老师是个男的,他每天时间一到,就挨个宿舍吹哨子。如果你装做没听见或动作迟缓,他就闯进宿舍站在你床前,在你耳旁猛劲地吹,让你忍受不了那尖锐的哨声而不情愿地到操场集中。他才不管你的感受如何,又向另一个赖在床上的懒虫进军了。这时候我们就无比羡慕起那些女生来:只要她们用被子蒙住脑袋,任生管老师在宿舍门前把哨子吹破,她们依然赖在床上“巍然不动”,而生管老师是断然不敢如进男生宿舍般地长驱而入…  相似文献   

9.
我们家有一个人,他个子不高,身材适中;不爱说话,行动却非常敏捷;脸庞黑黑的,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黑边眼镜,镜片后是一双锐利的、炯炯有神的眼睛。不管我有什么自以为聪明的小动作,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所以我给他取了个外号叫“黑猫警长”。“黑猫警长”白天忙着他的生意。晚上回到家,“黑猫警长”却并不闲着。他会仔细地检查我的家庭作业,只要发现我有做错的地方,就立刻指导我改正。为了让我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晚上9点钟,他都会准时监督我洗漱,然后上床睡觉。而且过不了多久,“黑猫警长”就会悄悄到我的房间“侦察”一番,检…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员林福幸是副主任医师,现任高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工会主席,市肿瘤医院院长。他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待病人如亲人,刻苦钻研业务,大胆开创治癌新技术,治愈许多癌症患者,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心中只有病人 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   30多年来,林福幸和病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虽然他走上了医院的领导岗位,不管日常工作多忙,也不管是什么时间,凡是病人有“求”,他就必“应”。每天,只要有病人在等候,他一直坚持看完病才下班。   他廉洁行医。前年,一位肝癌患者找他看病。看完病后…  相似文献   

11.
温家宝总理近来一直和人们演算“13亿的乘除法”。他说:“人多,不发达,这是中国的两大国情。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这是中国领导人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记住的。”  相似文献   

12.
吕型伟先生在《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第5期上发表了题为《要重视英才教育问题》的文章(以下简称“吕文”),认为中国近50年来教育发展的最大缺憾是对英才教育重视不够,因而呼吁“要重视英才教育问题”,“办一批英才学校”。[1]吕型伟先生的观点引发了学术争鸣。王建华先生在《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1期上发表了题为《要重视大众教育问题》的文章(以下‘简称“王文”),与吕型伟先生商榷。“王文”认为,“英才教育不适合中国国情”,因而英才教育在我国现阶段没有可行性;而大众教育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人的心理,中国…  相似文献   

13.
早在一九一八年,鲁迅先生就呼吁社会各界:“中国的现在,正须父范学堂”,要求做父母的,“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完全的人”。鲁迅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为我们教育孩子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特别是他的教子观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反对禁杀,发挥个性鲁迅先生对独子海婴的疼爱,在当时既有人称道,也有人反对。“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就是鲁迅先生对讥诮他疼爱儿子的人的答复。  相似文献   

14.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我们不能为了“整齐划一”,不管她有多绿、多艳,只要她超出规定的范围,都将在“园丁”修枝剪的咔嚓声中被无情地剪掉,这是多么的可悲!我们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利用学生的优势来激起他们的激情;我们要学会宽容,有一点美丽的“杂音”,社会才会充满活力,也许那就是玫瑰,那就是火光,那就是民族的希望。  相似文献   

15.
汪金凤 《湖北教育》2005,(10):51-51
电视剧《涉外保姆》中有这么一组镜头:中国保姆手心向下招呼外国先生,外国先生很不高兴。原来外国人手心向下是召唤宠物,手心向上才是召唤人。中国保姆的一个不经意的习惯动作,被外国先生误认为对他的不尊重,差点因此丢了“饭碗”。  相似文献   

16.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他姓差,名不多。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差不多先生要死的时候,断断续续地说:"活人同死人也差…差…不多…何…必…太认真呢?"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无数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差不多先生"。2008年12月27日上午7点30分许,长沙市韶山路上海城建筑工地发生一起建筑升降机吊篮坠落事故,造成17人死亡,1人重伤。事发后,当地公安机关已将事故相关责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家庭,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先生都称得上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领导人和家长。由于受中国儒家学说的影响,李光耀先生对于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的许多观点,都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相通之处。这里摘译  相似文献   

18.
家庭道德教育在全社会的道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先贤不仅重视家庭德育,教子立志成才、做好人;教予节俭戒奢、诚实守信、去恶从善;不遗财产,而留清白品质。而且讲究家庭德育的方法与艺术,如及早进行道德教育,言传与身教结合,寓道德教育于家庭生活之中,重视反面教员的作用等。我们应批判地继承我国历史上家庭德育的优良传统,加强对少年儿童的德育,培养“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19.
韩涛 《班主任》2010,(11):54-54
“老师,他不算数!” “他是旁听生!” “我们老师从来不管他!” “他只要不影响别人学习,干什么都行!” ……  相似文献   

20.
今胡风先生已逝世二十多年,宋代苏轼怀念亡妻时讲:“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而胡风先生逝世已是多年了,更叫人去思量、去难忘。我们作为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人怀念他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拿起手中的笔去纪念他弘扬他,让其精神不老,思想不灭。胡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翻译和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