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記者相     
在我們的电影和话剧里,常常看到新聞記者的形象。例如在“俄罗斯問題”这部电影里,我們看到了史密斯。他为了寫出他親眼所看到的事实,坚持真理,牺牲了自己的职業和幻想中的家庭幸福。这样一个新聞記者的形象,給我們新聞記者的教育是很大的。剧本“前綫”里的“克里空”給予观众的印象是深刻的,不用我多說。这个新聞記者的形象,对于我們当然是有很大的教育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記者的积蓄     
现实生活永远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可报道的主题和材料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虽然如此,但是当记者的也还是常常感到主题贫乏,苦于写不出东西来。这就给记者工作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吸取主题和材料,以供长年累月源源不断地写稿的需要? 根据我自己的体会,要靠随时随地注意积蓄材料,注意把从现实生活中观察、了解、思考、感受到的问题,以及人们对问题的各种看法和观点,一一地记在小本子上;不断地加以研究、思考,随时了解这方面的材料,添加新材料。等到时机一到,就可以把平日所积蓄的搬出来,加以补充采访,写成稿件。今年5月间我写了一篇题为《多关心群众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的报道就是这样搞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丘吉尔下台已快兩年了。关于丘吉尔下台的报道,显然已不是“新聞”了。但是,当我們今天再来重讀合众社关于丘吉尔辞去首相职务的一篇报道时,仍不免被这篇消息的高明手法所吸引。显然,我們和合众社,在看待丘吉尔下台这一事实时,有着完全不同的立場。当时,我們把这件事主要看做是英国人民对丘吉尔一味追随美国政府的实力  相似文献   

4.
在保加利亚东北部瓦尔那城郊,在美丽的黑海之滨,一座四层的建筑物新近落成,这就是象征着新聞工作者国际友誼的“国际記者之家”。在国际新聞工作者协会和保加利亚記者协会的主持下,在保加利亚共产党和政府大力协助下,这座建筑物在不到一年的时間內就建成了。它是世界上第一座“国际記者之家”,許多国家的記者协会、記者組織和个人,都对这座建筑提供了人力和物资。可以说这座建筑的每个角落里都充满了国际友誼。落成之后,它将供各国新聞工作者休息、度假以及聚会和工作之用。  相似文献   

5.
现在,我们省级以上报低的记者按行业分工,记者分为工业,农业,政文等几大类。而每一大类当中,又分为若干小项。像政文记者,就分为时事政治、文化教疗、科学卫生、艺术体育等等。在工业记者当中,通常又包括财政贸易和交通运输等等。这种分工的好处,是便于记者深入一行一业,掌握一行一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四) 来到朝鮮前綫 1950年冬天,由于朝鮮战爭的發展,解放金門的战斗,暫时停下来。我从福建前綫匆匆地調回駐在南京的三野总分社。组織上虽然給我一个短期学習机会,但是我的心怎样也安定不下来。我和其他几位記者終于得到允許,到朝鮮前綫去采訪。一路上,經过总社,出了山海关,直抵鸭綠江边。我們沿途看到了祖国秀丽的山川和工業建設的面貌,每个人都为这样的祖国而驕傲,都願为这样的祖国,勇敢地奔上前綫——或者战死,或者凱旋归来。进入朝鮮国境,滿目尽是灰燼和燃燒的凄凉景象。对美帝国主义無比的仇恨,在心中燃燒着。我們顧不得到志願军总部,就直奔汉江前线。  相似文献   

7.
美国总統和美国政府各部的記者招待会,乃是美国帝国主义政府利用报紙进行宣传、制造輿論的重要手段。美国政府的記者招待会,一般可分为公开的和不公开的两种。公开的記者招待会,报紙在报道时可以表明新聞的來源。不公开的記者招待会主要是給报紙提供所謂“背景材料”。这种不公开的招待会有一项  相似文献   

8.
我过去总认为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文化水平低,分析能力差,报道常愁沒有线索,交稿数量少,质量也不高,方法笨,办法少,局面被动,是部里记者最穷的一个。因此常常苦恼,不安心工作,怕困难,沒有勇气突破困难,几年来进步缓慢。自从去年三月带着问题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以来,我联系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过去,由于右派分子的影响,编辑部内部有些人过分强调记者、编辑的作用,说什么记者的任务就是写稿件,报纸登载自写的稿件应占绝大部分,甚至把处理通讯员来稿当成最大的麻烦和负担。这是资产阶级办报思想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苏联新闻记者們近兩年来出版了好几本通訊报道集,苏联新聞工作者协会机关刊物“苏維埃报刊”今年第六、七兩期对这些出版物分别作了介紹。著名记者、特写作家鮑里斯·波列伙依的“美国纪行”是其中比较出名的一本;这是作者予1955年“一”月在美国各地游历时的扎记,已由苏联作家出版社出版。书中叙述了他与“紐約时报”总編輯的談話、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参观、地下铁道和博物院的巡礼等等。“苏维埃报刊”指出,波列伏侬在书中表明,虽然美国劳动人民创造了一切,但在美国还有另外一种人,他們不喜欢和平共处,因为战爭的陰影可以使他们發財。美国是矛盾很多的国家,但是善良的人們却是多数。这本書就可以帮助人們更好地了解美国善良人民的生活和愿望。  相似文献   

11.
新聞記者是一个光荣的称号。记者的劳动有别于任何其他的职業,有它自己的特殊的社会使命。記者的作品反映着时代脉搏的跳动。我們新聞記者应該看重这职業。但也不是所有的新聞記者都是这样。据說有些人作上几年記者后便有些厭倦这称号了。理由是記者是年青人的职業,現在,年紀也大了些,不好意思再去抛头露面了。也有人說得更露骨一些:从前在一起工作的人都作了处長、作了×長了,我还在作記者!  相似文献   

12.
从1949年下半年参加解放舟山战役,到1955年1月份解放—江山岛,六年多的时间,我一直作为一个记者生活在浙江前綫。在这期间,我和前綫部队官兵同过生死,共过患难,尝过种种艰辛,享过种种欢乐,这是我一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岁月。第一课 1949年11月间,当时我是新华社二十一支社兼拂晓报社的记者。支社和报社领导同志要我带一个记者组去一支部队采访。这支部队逐岛攻击,已经打下了六横、桃花等好几个岛子,正在准备向舟山本岛和附近岛屿进攻。我们要去的这支部队首先要过海。经过几  相似文献   

13.
新闻必须写得精炼,对记者来说,这不是一个苛求。倘若每个记者提笔写稿的时候,都注意把冗长、噜嗦、逻辑不清、语法混乱的现象,通通清除,写出内容精彩,文字简练的稿件来,我想,这对提高我们新闻报道工作的水平是有很大好处的。编辑加工省力了,发稿的效率提高了,报纸版面上容纳的新闻也将会增加。对于这一点,我过去并没有自觉地认识到,往往把稿件加工的责任,推给编辑。  相似文献   

14.
全党办报运动的开展。使我们记者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境地。一年多来我在这个运动中受到了极其深刻的教育和锻炼,无论在政治思想和报道工作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收获。这些收获总起来说,就是加强了党的观念和群众观念,对党报的认识更深刻了;基本上改变了专家办报的资产阶级新闻观,进一步确立了全党办报的无产阶级新闻观;比较善于从政治方面来考虑问题了。  相似文献   

15.
3月25日新华社發了一篇通訊:“战胜癱痪的人”,通讯报道的事情本身异常感人。4月5日的北京日报上我又看到了一条与此有关的消息:“尊敬和关怀身廢心不殘的人,慰問江幼农的信雪片飞来”。消息写道: “自从不少报紙报道了江幼农躺在床上十二  相似文献   

16.
从今年二月中旬以来,我們黄崗記者站自写和組织了十篇社論,三篇评論,絕大部分都見报了。第一篇社論的題目是“反对唯条件論,开展小麦千斤竞賽”。我們写这篇社論的主要原因,是发現了当时实际工作中有問题,亟需加以评述。当时,有些干部对开展小麦千斤竞賽运动的思想准备不足,一些边远地区和工作比較落后的地区,信心不强。他們錯誤地认为参加这个运动是先进地区的事情,至于自己,則因为基础差、干部弱、支援少,沒有可能搞千斤运动。我們认为认識到自己的条件和其他地区有差別是需要的,但是不能因此就說自己不可能参加千斤竞赛运动。在这种情况下,报紙的任务就在于指出这种思想的錯誤,强調发揮主观能动性,創造条件,改变原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上半年,我們記者站和湖北人民广播电台襄阳記者站,在工作中充分发揮了协作精神。由过去的部分协作,发展到从研究报道思想、制定报道計划一直到記者力量的使用的全面协作。这样,双方的发稿量都增加了,稿件质量也提高了,工作順利,大家很满意。我們两个站的协作是逐步发展起来的,特別是从1958年大跃进以来,形势发展很快,报道任务繁重,加强协作更显得重要。而两个站交給地委直接領导后,更为进一步加强协作創造了条件。我們两个站的記者都不多,我們站三个人,电台的記者站两个人。往常每个站都要留一个人在家值班,能下去采訪的人就更少了;有时候,同一件事,两个站都要派人去采写,稿子的內容是一样的,浪費了人  相似文献   

18.
我是做编辑工作的,我又每天读报,这里想就我在工作中体会到的以及在读报中看到的一些问题,同大家谈谈心。文章的意思要表达清楚记者编辑都需要认真锤炼语言,首先是要使语言能够准确地表达思想,其次才谈得上语言的生动性。  相似文献   

19.
“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三四页)  相似文献   

20.
资产阶级新闻学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制定了自己的纲领。培养了自己的干部,建立了自己的技巧和风格,总而言之,它有自己的阶级面貌。苏维埃报刊存在了四十一年。在这个时期,它也培养了自己的干部,创造了自己的风格和手法,总而言之,它也有自己的特殊面貌。苏维埃报刊是一种新型报刊。它的新的特点与资产阶级报刊有何区别呢? 一九四五年秋天,五名苏联记者和十名外国记者一起乘飞机离开莫斯科的时候,我曾想过这一点。当时,我们是飞往波兰的。战争刚刚结束。看来,战火还没有熄灭。我们飞过城乡一片片的废墟和瓦砾,我们是战后访问波兰的第一批记者。看来,这也是苏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