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泽,天津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中科院北京电镜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亚洲晶体学会主席。现任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材料学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奖励》2005,(2):76-77
2004年6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国务委员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长徐匡迪在人民大会堂为荣获第五届光华工程科技奖的获奖者颁奖。我国著名材料科学专家师昌绪获得了成就奖(100万人民币),另有14位院士、专家获丁程奖,7位专家获青年奖。 "光华工程科技奖",1996年首届颁奖,至今已五届。有76位院士专家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3.
《科学课》2005,(3)
白春礼1953年9月26日生。满族。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十五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纳米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4.
郭光灿院士     
郭光灿,1942年12月出生,汉族,籍贯福建惠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65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81年9月~1983年9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做访问学者。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信息科学学部院士,200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理事,全国量子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科技部973项目"量子通信与量子信息技术"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白垩纪     
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开钻纪实1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开钻典礼现场2国际大陆科学钻探中国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科钻1井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志琴在开钻典礼上讲话3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孟宪来(右)与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王成善在开钻典礼上交谈4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殷鸿福(右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吴淦国(左二),副校长雷涯邻(左一)和地学院院长王训练(右一)在开钻典礼上5系着红绸的钻杆正在向白垩纪地层钻进6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取出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奖励》2007,(10):29-29
2007年9月19日,第五届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干勇院士主持。中国科协书记处齐让书记、中国科学院施尔畏副院长出席会议并讲话。新当选的第五届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中南大学黄伯云校长,以及我国材料科学领域的院士和知名学者20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7.
杨福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1992~1996)、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长(1987~2001);中国第一位以玻尔命名的物理学教授;1984年,被评为国家级有杰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相似文献   

8.
谢和平 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现任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校长,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相似文献   

9.
欧阳自远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首席科学家。他是我国第一位系统研究陨石、最早开展比较行星学研究的专家,我国天体化学学科的开创者。他负责我国地下核试验地质综合研究,系统地开展了各类地外物质(陨石、宇宙尘、月岩等)、比较行星学、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的研究,取得突出成就。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相似文献   

10.
国际     
<正>曾庆存获第61届国际气象组织奖瑞士日内瓦当地时间6月22日,世界气象组织(WMO)执行理事会第68次会议作出决定,将第61届国际气象组织(IMO)奖授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曾庆存先生。这是中国科学家第三次获此殊荣。"国际气象组织奖"是1955年由  相似文献   

11.
国际     
<正>王中林获2016美国SURA杰出科学家奖3月4日,总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东南部大学研究协会(SURA)宣布,将2016年度杰出科学家奖授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中林教授。他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也是欧洲科学院院士。SURA杰出科学家奖由美国东南部大学研究协会设立,从2006年开始,每  相似文献   

12.
国际     
《中国科技奖励》2013,(10):9-11
12人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第24届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大会当地时间10月1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开幕,大会选举出新院士52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朱玉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陈小明等7名中国内地科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1名香港地区科学家和台湾"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郑淑珍(女)、台湾"中央研究院"细胞与个体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谢道时等4名台湾地区科学家。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记者孙秋霞通讯员程万)1月14日,由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以下简称“树兰基金”)主办的第三届树兰医学奖颁奖大会在南京紫金山庄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贺福初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获得树兰医学奖,另有10位青年科学家获树兰医学青年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院士,树兰基金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郑树森和李兰娟两位院士出席颁奖大会并  相似文献   

14.
程津培 《天津教育》2013,(12):18-22
程津培,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有机化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48年生,江苏灌云人。中国致公党成员。1967届天津南开中学高中毕业。1968年赴山西平陆县农村插队。1975年8月天津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1978年9月至1981年12月就读于南开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1987年2月获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学位。1987年3月至1988年8月美国杜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1988年8月回国,先后任南开大学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12月,任南开大学副校长。曾任致公党天津市委主委,现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1998年至2()02年任天津市政协副主席,2000年至2008年任国家科技部副部长。200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5.
李学勤     
李学勤,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54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后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1991年至1998年任所长。现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系教授,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组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等。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86年被推选为美国东方学会荣誉会员,1997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主要著作有《殷代地理简论》(1959),《东周与秦代文明》(1984)、《新出青铜器研究》(1990)、《中国古代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奖励》2005,(1):58-59
叶笃正,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男,1916年2月21日生,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当时为西南联大),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46-1950年在芝加哥火学从事研究工作(ResearchMeteo-rologist),1950年10月回国,先后在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和大气物理所任研究员、大气物理所所长。1981-1985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现任科学院特约顾问;1979-1987年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现为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受聘为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气象学会荣誉会员(HonoraryMembership),并任多个国际学术组组长。先后从事动力气象、高原气象、海气关系、大气与地表面过程、全球变化等专业方向的研究工作。共发表专著6册、科学论文90余篇。  相似文献   

17.
《留学生》2014,(11):4-4
中国能源领域首个企业牵头的国家“973”计划项目——“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融合的分布式能源的网络系统基础研究”在河北廊坊正式启动,该项目由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四家单位承担,甘中学博士任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由柯俊院士主持的教学研究项目《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简称“大材料”教改课题)于2000年12月在北京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组织的鉴定。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有关高校的领导、专家共计30多位代表出席了鉴定会。专家鉴定委员会由中科院院士左铁镛任主任委员,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左禹任副主任委员,委员中有两院院士师昌绪,中科院院士严东生、徐祖耀,工程院院士张寿荣和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刘正义。专家们认真审阅了项目研究报告,听取了项目成果的汇报,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名师风采     
<正>黄维,1965年5月出生于河北。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教授,有机光电子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奖项。在有机光电子学、柔性电子学等领域取得了大量系统性、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Materials和  相似文献   

20.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杭州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