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肖锋 《湖北教育》2009,(11):48-49
学校管理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的管理,其目的在于发挥和提高人的积极性、主动陛和创造性。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如何走近教师的心灵,了解教师的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洼,是学校管理者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人的教育。一个不明白世界是人的世界的人,不配当老师;一个不把学生当人来培养的人,更不配当老师。  相似文献   

3.
学校管理包括物的管理和人的管理.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人既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又是管理活动的对象。因此.学校管理者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终极目标.充分尊重人的地位、价值、作用、需求及情感。在以人为中心的前提条件下.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他们论述了物质资料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提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科学地阐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的关系,并对共产主义实质作了科学的说明。然而,纵观这一章,我们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总离不开一个概念一“人”。“现实的人”是他们展开研究的基础,并贯穿他们研究的全过程,“全面自由发展的人”则是他们研究的最终目的。反正“人”在这一章中的重要性处处凸现,它成了贯穿全文的一根红线,是整篇文章的“魂”。  相似文献   

5.
以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指导高等学校管理,就是要把高校师生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在高校管理中贯彻人的解放思想,体现在高校管理思想的解放、人与人之间管理关系的和谐以及校园管理环境的优化。高校管理思想的解放,是人的解放的前提;人与人之间管理关系的和谐,是人的解放的保障;而校园管理环境的优化,则是人的解放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班级管理中提出“法治”和“人治”两个概念。人治就是老师依靠个人的威性来管理班级,在班内一言九鼎,唯我独尊。所谓“法治”.就是班级管理的制度化,靠制度(即班规)来管理班级。实行“法治”管理,能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解放老师.最终达到班级管理的学生自治。  相似文献   

7.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既是加快推进物质技术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加速实现人的现代化的过程。主流意识从培养“四有”新人、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演化与完善;社会实践把改善人的发展条件、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与丰富人学理论统一起来.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之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置于终极目标,在无限追求中推动有限发展,呈现出和谐发展的新局面。这是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最伟大最根本的历史成就。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现代性从不同的学科视角提出了不同的定义,但普遍认为现代性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现代化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人的现代性是现代性的一个方面,无论从类还是从个体角度看也都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阶段的人的现代性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当代人的现代性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呈现出以下特质:较高的信息素养;良好的网络个性心理;更强健的体魄;全球意识下的人本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过大学的人”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上过大学”与“受过高等教育”之间有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和差距。“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素质所构成的 ,他们的存在引领着一种美好人生的发展状态与境界。  相似文献   

10.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马克思对人的理解经历了"抽象的人"向"现实的人"的理论转变过程;"现实的人一这一观点产生干<神圣家族>,完成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得到了系统发挥和论述.梳理"现实的人"观点的理论嬗变过程对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理解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英国,走在公共场所,随处可感受到人性化的关怀。而在学校管理上,总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对学生、对老师个人发展的关怀,注重个人的发展,关心人的成长需要,满足人们对知识、技能、生活等各方面的需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一个人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没有爱心,没有诚心,不自强不自立,也就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可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这是每位学生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同样,如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怎样学会做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我们班主任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这也正是现代教育家张伯苓所说的“学行合一”的问题。而有的老师为了追求班级的成绩,忽略了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使有的学生往往有了较高的成绩,却没了做人的素质。而在教学生做人方面郭老师就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13.
人是教育的核心和旨归。教育的旨趣即在“成人”,所成之“人”即是“半岛似的人”、“整体的人”,而不是“岛屿似的人”。教育视界中人的生成,一则在于“人的解放”,二则在于人作为主体而生成,三则在于人与自然协调生成。  相似文献   

14.
在孟子那里,“论世”与“颂其诗”,“读其书”一样,本来也是一种“知人”的方法,目的在于上与古人为友.但是,由于的孟子的表述中事实上存在着一个“言”-“人”-“世”理解的循环,所以,它自然而然地就转化为了文学批评的方法,并与“知人”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典型的社会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经过艰辛的探索之后,在科学的实践观的基础上,在分析与批判黑格尔劳动观念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理论,从而实现了对黑格尔劳动观念的超越。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确立了现实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实践观,最终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教育管理要"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应把“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当作学校发展的根本目标。那么如何在教育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呢?笔者愿在这里作一粗浅的探讨。一、确定一个目标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需求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利益和目标。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近几年叫得很响,但真要把“以人为本”落到实  相似文献   

17.
在英国,走在公共场所,随处可感受到人性化的关怀。而在学校管理上,总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对学生、对老师个人发展的关怀,注重个人的发展,关心人的成长需要,满足人们对知识、技能、生活等各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人的形象假设是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思想根源,人们从事教育活动就是以"人的形象"作为前提的.教育哲学是教育思想的前提反思,它对"抽象的人"中的"君子"、"宗教人"、"自然人"、"工具人"、"理性人"、"文化人"等不同表现形态的"抽象的人"形象进行了批判,其研究路向也转化到"具体个人", 具体表现为教育研究和实践转向生命的主体的人,使教育活动指向个人生活世界,使教育本质的认识走向主体间指导学习,促进个体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19.
人的劳动本质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的劳动本质的论述内在地包含着三对基本关系的辩证规定:一是人的劳动生存方式形成过程中人的肉体组织特征与自然环境变迁的相互作用关系;二是人的劳动生成和劳动的人的生成的辩证关系;三是劳动的功利性和审美性的内在统一关系。按照这三对基本关系展开教学,可以使学生比较完整地掌握人的劳动本质观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20.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同样“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精心呵护和教育,一个班级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班主任老师的精心管理和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